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政府、平台、消费者合力“替代经济”,为你打造多彩生活。
采购、跑腿、驾驶、培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替代服务”越来越受欢迎。人们不再事必躬亲,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轻松享受到“代”的便利。
同时,“代经济”迅速崛起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代考、代骂、代打等。纷纷走上交易平台,假货、泄露个人信息、欺诈游戏等情况频频发生。这不仅困扰了消费者,也挑战了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但是,作为一种经济形式,“经济替代”并不是问题本身。正确认识和对待“替代经济”是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前提。基于此,政府部门、网络平台、消费者等社会主体必须共同努力,通过规范来保证“替代经济”的健康运行,让它为美好生活多加分。
“生成”模式层出不穷
“以前我做自己的事,现在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分工不一样了!”在北京顺义区工作的王盛楠是一名90后。她和很多女生一样,经常浏览各种代购网站,发现喜欢的衣服或者化妆品,就先加入购物车,在合适的时间购买。
“真方便。过几天国外的东西就有了,而且价格会便宜很多!有时候在网上购物,有时候找个朋友从当地取。”最近小王看好一款香水,准备下单。
赵丽丽是一家公司的外事专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签证要求不一样,需要的材料也各种各样。“早一天提交材料,早一天签字。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现场审核,让我们补材料。但是单位和签证中心有距离,来回一趟肯定会耽误很多时间。”
这时,赵丽丽会叫一个跑腿的去单位取送材料。“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过来,好几次都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她告诉记者,“听说跑腿的还能去医院和银行排队。有机会我会去试试。”
住在河北的刘墉过去常常在周末和朋友一起吃饭。“和朋友吃饭难免要喝点酒。喝酒的时候不能开车。但如果把车停在酒店,第二天上班或者有急事就不方便了。”
在家人的建议下,刘墉下载了一款驾驶应用。每次喝完酒都会叫一个司机。下单后,不出几分钟,一个穿着工作服、骑着电动车的司机就会到达指定地点。“就这样,饭做好了,家里人就放心了,第二天也不耽误,还多了一件事!”
除了代购、跑腿、代驾,一些由“代经济”衍生出的新消费模式层出不穷,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李良是一个游戏爱好者。他在大学时喜欢玩游戏。后来工作了,玩游戏的时间就少了。最近他刚在平台上联系了一个游戏玩家,交了定金。“我的要求是再为我练升两个位置,现在真的没那么多时间。而且他们打得更专业,水平很高。”
“提高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李良表情严肃。“当然,为什么很多玩家愿意花钱买‘武器装备’?在游戏世界里,职位和等级永远是能力和地位的象征!”
就这样,各种千奇百怪的个性化“代服务”应运而生。只要你愿意消费,就会有人满足需求。如果你想品尝某种食物或饮料,但你担心体重增加,替代品会现场告诉你味道和体验。如果你担心垃圾分类,有商家按月扔;如果你爱宠物,又不想承担宠物的吃喝穿衣的负担,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喂养和照顾...真的不可能,只有想不到。
警惕无序增长
事实上,“代理服务”并不新鲜。在古代,人们代表他人写信和打官司。即使在现代社会,代购、代购也已经出现多年。为什么近年来「代经济」遍地开花?
“社会分工的细化是生产专业化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合理的社会分工可以充分利用劳动者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罗来军认为,“替代经济”本质上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供需匹配率大大提高。由于互联网巨大的溢出和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互联网满足自己的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谭俊说。
依托互联网平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的兴起也带动了“世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袁康表示,数字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了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的发展,为“世代经济”打造了完整的商业闭环。
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可,“替代经济”仍然是共享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表现。“共享经济最初是共享闲置物品。但实际上,闲置的劳动和时间也可以共享,实现‘休闲’。”
随着“代经济”覆盖面的逐渐扩大,一些灰黑色的“代服务”也在地下生长,甚至触及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比如上课,考试,写论文,谈恋爱,骂人,打架,报复...
“当新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无序增长的现象。”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互联网信息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徐辉陈指出。
具体来说,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的分散性和隐蔽性。“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一些灰黑色的‘替代服务’很容易游离于监管视野之外。”罗俊说,“但这些是真实的需求,其中一些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
“这种不合理或者不正当的委托一直存在。”袁康说,更重要的是,网络平台往往没有对委托事项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导致各种违法或不道德的委托事项发布。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监管的漏洞。
“代理经济”的本质是委托代理行为。如果平台确实存在假冒伪劣、个人信息泄露等侵权行为,用户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人格权编》等法律的规定寻求救济。但该许可表明,灰黑色的“代理服务”不具有代理的法律效力。相反,一旦委托事项违反公序良俗或法律规定,则可能被追究相应的行政或刑事责任。比如,代写论文属于《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防治办法》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可以依法撤销学位;骂人或者代打,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
加强监管,防止“代差”
“世代经济”的复杂性导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为社会提供了便利;有人认为它培养了一批懒汉;还有人提到,它带来了很多隐患。应该如何看待「替代经济」?
在罗来军眼中,“世代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创新性的需求,对拉动市场、消费升级起到了助推作用。所以,不能简单的给它贴上“懒”的标签。
他认为,对“替代经济”的争议可能是因为人们对分工的认知落后于实践的步伐。在遵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替代经济”不应该承受太大的道德压力,而应该得到应有的发展空。
“‘一代经济’不是洪水猛兽,不能因为有问题就全盘否定。”谭俊说,发展“替代经济”有助于加速国内剩余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稳定和提高就业率。其范围的扩大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对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中国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5G应用的发展,“世代经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
对于那些噱头十足的“替代服务”,他认为这类服务一般不会违反法律或道德,只是看起来很奇怪。相信未来市场和消费者会在长期的实践中做出理性的选择。
如何保证“代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可持续运行,防止其产生代差,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要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家庭生活和个人感情的许多方面不应该市场化。"因此,牌照建议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替代经济”中不同类型的服务进行分类监管,避免“真”空。同时,要对平台进行规范和清理,不能让其过度发展。
平台义务和责任的履行也至关重要。袁康建议,应加强对网络平台委托事项的审查和监管,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阻止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委托事项在平台上发布,同时也应加强平台的风险提示义务。平台在匹配代理业务时,要充分提醒用户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比如人身安全、隐私保护、欺诈交易等等。
消费者自己应该清楚,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花钱请人代劳。有些事情自己去做才有意义,有些违法越界的事情一定不能碰。“‘替代服务’的产生,并不是要让人过分依赖它。”罗俊说,此外,消费者应该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选择个性化服务时,要清醒,尽量选择运营正常、服务规范的平台,防止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