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各地的游客(比如从上海到北京),往往会因为一点点的差异而受到文化的冲击。比如一美元的货币形式差异。南方的一元多是叮叮当当、沉甸甸的硬币,北方的一元多是纸币。
关于两者差异的原因,网上有很多说法:
第一,北方干燥,南方潮湿,不易成型的钱币在南方更受欢迎。
二是国家逐步实行“低面额货币硬币政策”时,南方试点城市较多,影响了当地居民的使用习惯(1992年第一批试点城市:上海、辽宁、浙江、深圳、江苏)。
据说中国四大造币厂(南京、上海、深圳造币厂、沈阳造币厂)中有三个位于南方,所以从运输成本来看,自产自销最划算。
低面值的硬币比纸币便宜
以上三种说法各有依据,具有相同的共性,且相互排斥。有数据显示,由于容易破损等原因,一元纸币流通20年的成本会比等值硬币高出15倍。因此,我国实行“低面额货币硬币化”是顺理成章的。那么推广时间最长的城市,有机会低成本运输硬币的城市,自然环境更难以适应纸币的城市,自然会越来越早、越来越久地接受这种改革,并形成习惯。
由此可见,经济成本是国家实施某项政策背后的重要驱动力,而风俗习惯的形成和落地因素则更加复杂多样。这里,我们把这个形成因素简单概括为社会风气。
同样,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个简单的逻辑来理解数字货币(DCEP)。
抛开复杂的技术术语和难以理解的实现逻辑,数字货币正在将现金数字化。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把现金数字化?
看到这里,你当然可以从推广硬币的政策中得到启发。与传统现金相比,数字货币可以降低现金的发行、印刷、维护和储存成本,简化现金的各种流通层次,降低其携带成本和防伪成本。但也会有人不同意。因为数字货币是一个新系统,在大范围推广之前,它的维护成本可能是无法估量的。没有人能确定未来数字货币能否成功普及。
移动支付让我们的支付方式更加便捷| |Pixabay
但是,数字货币作为一个奋力推进政策的国家,一定是画了一个很好的经济蓝图。如果从“供给”的角度很难分清利弊,那么我们换个思路,从“需要”的角度去思考。国家和美国需要数字货币吗?为什么有必要?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发展。然而,微信和支付宝虽然是电子支付方式,看似“数字化”,但实际上只是第三方支付工具,并不是数字货币。
从简单的业务关系来说,当我们将钱存入第三方支付工具时,虽然看起来是现金,但实际上我们与第三方是借贷关系。根据货币供应量的不同,货币分为几个层次,流动性随着层次的增加而减少。大致来说,M0指流通中的现金,M1指M0加活期存款,M2指M1加准货币(定期存款、其他存款等。).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中的钱属于M2,而不是M0。
如果把货币流动性简单理解为交易量,货币流动性越大,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GDP一般会增长越快。相反,当流动性变差的时候,要想让GDP不下降,就得增加货币总量,也就是印钞。印钞票会导致通货膨胀,而让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因此,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必须不断促进货币的流动性,以控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不可否认,微信、支付宝等M2,趁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在中国推广了移动支付、非现金支付的用户习惯,在基层营造了数字经济氛围。但是,M2的流动性来源于M0,在流动性上无法超越M0,其流动性可能会随着经济的波动而不受控制地变化,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它们来实施货币政策。也就是说,M2是好的,但还不够好。什么比较好?
它是数字货币央行发行的货币,背后有央行的信用背书。与现金一样,数字货币在央行的分类中属于M0,流动性最强。M0基本不会消失,除非被银行收回销毁。因此,如果国家想从根本上提高货币流动性,数字货币可以控制的升级版M0显然是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且数字支付的经济氛围在国内已成气候,国家自然要抓住机会跟风,推行数字货币。
对我们来说,第三方支付工具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在第三方平台上,每一笔收支都清晰可见。无法“定制”的信息曝光,加上大数据的浪潮,用户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就像暗夜里的明月,连火山口都依稀可辨,毫无隐私可言。
但是数字货币支持在线匿名交易。形象地说,数字货币的交易就像一个带有空的红包,只标明我们需要的金额。然后我们把空红包交给银行,银行从我们的账户里扣除相应的金额,放入红包,返还给我们。当我们用红包支付时,电子设备可以自动打开红包,把钱发给交易者。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只是摸摸红包,不会知道我们用这笔钱做了什么,给了谁。所以隐私是受到保护的。当然,无限匿名也有很多隐患。事实上,央行可以制定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字货币的可追溯性,实现可控匿名,从而打击腐败、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总的来说,数字货币比传统现金具有成本优势,在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时可以提供更直接的渠道和更广泛的操作空,还可以为持有人或消费者提供强有力的信用背书和隐私保护。所以对于每个国家来说,推行数字货币只是时间问题。就中国而言,我们的数字化交易氛围已成气候,推行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是事半功倍的良策。
参考
[1][奥]卡尔·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中译本),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2]詹姆斯·梅利克。数字货币:美丽新世界还是犯罪天堂?。BBC新闻。[2013年2月28日]。
[3]中国在数字货币上领先一步,但谁会紧随其后?。DW。[2020-10-11].
[4]中国推动数字货币大规模测试,世界多国激烈竞争。BBC中文网。[2020-08-11].
[5]doge coin的历史。Dogecoin分析报告。社会科学研究网络(SSRN)。2017年12月28日访问。
作者:王
编辑:韩越洋
资料来源:Guang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