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标签后,你可以设定任何你想要的价格."小芳自信地推销自己的生意。
小芳是中介,但不是卖房,而是卖品牌牌照,俗称“贴牌”生意。在他的朋友圈里,有各种品牌授权广告,主要是服装,都是消费者熟悉的品牌。记者发现,现在这种生意非常普遍,类似的现象在服装、医药等多个领域广泛存在。
工业
品牌授权年收入超十亿元。
南极人依靠品牌授权“无利可图”的故事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商业传奇。打开电商平台,搜索南极人的店铺。有几十个。手机刷了十几屏,还没刷完。除了内衣,南极人还有家纺、户外、男鞋、童装、小家电甚至食品。
而且南极人还有卡地亚鳄鱼、精品泰迪、小马等其他子品牌。数据显示,2012年,街上没有南极直营店。仅2019年,南极人就通过品牌授权收入13亿元。
于是,记者以棉衣生意急需品牌合作为由,加了小芳的微信。第一个咨询的品牌是南麂人。小芳很爽快地说:“南极人合适,现在Tik Tok和拼多多是最火的地方,都可以。”他说,所有代工业务都是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几年前,淘宝和JD.COM是最火的。最近,Tik Tok和拼多多成了冉冉升起的明星。
当记者询问另一个知名内衣品牌是否可以做品牌时,小芳表示可以,但授权费太贵,不做。他还简要描述了具体的授权过程。首先,双方沟通意图。然后,小方要审核记者工厂的生产资质,达到一定的工厂验收和产品质量标准。然后,你就可以支付品牌授权费,签署协议了。
“目前南极人的授权费是4000元,外加3000套标签(吊牌),使用到明年年底。标签(吊牌)的价格是棉衣1.8元一个,棉裤1.7元一个。”至于记者挂了南极商标(吊牌)后会卖什么价格,小芳说“随便”。
在小芳的朋友圈里,记者也看到了Catile鳄鱼、啄木鸟、宾得伍德等服装品牌的授权广告,他表示“门槛不高”。
比小方更厉害的,还有一些全职品牌授权的网站。记者看到一家网站宣称其授权品牌涵盖家纺、家居、内衣、男装、女装、鞋、母婴、童装、服装配饰、箱包、户外、家居、个人护理等十几个品类。网站给出的许可费从0到2万/年不等。标准收费从0.25元/月到2元/月不等。
客服告诉记者,一些不收授权费的品牌对商标的数量有要求,比如一次至少一万个。
在另一家网站的宣传资料中,记者看到了更多熟悉的品牌宣称做贴牌业务,如恒源祥、波导、北极绒、玉、等。
探索
药企踏上贴牌补业。
生意不仅在服装行业,也在医药保健品这另一个代工盛行的行业。仁和被誉为“医学南极人”。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仁和,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产品,有药品、食品、器械甚至化妆品。其实去仁和官网查询更方便。
记者提前做了功课,但实际操作中,没想到仁和有这么多官网。除了仁和集团和仁和药业的官网,还有旗下药企的官网。此外,其他品牌如芙妍洁、优卡丹、闪灵也有官网。更多信息,在官网,人和的一家商业公司。
在官网,仁和商业公司之一——仁和何炬大健康,可以看到仁和涉足了个人护理、美容护肤、滋补保健、食品饮料、医疗器械五大领域。而且这个网站主要介绍了其大健康加盟产品的类别。
和南极人类似,仁和健康也有很多子品牌,比如药都仁和、仁和匠心、爱婴、强身提神等等。这些大健康加盟产品也主要在网络平台销售。他们以电子商务、微信业务、网络名人等为主要投资对象。网站本身也宣传仁和大健康产品创造了天猫类目第一。包括仁和老北京足贴、仁和159代餐粉、仁和天山雪莲抗菌凝胶等。
记者发现,该网站推荐的最新产品是化妆品。在国家医疗用品管理局的网站上,有一个国内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服务平台。以“仁和”为关键词,可以查到600多条化妆品信息(部分已经取消)。每个仁和化妆品都能找到它的生产厂家,厂家会有一个备注,很多都是“独立生产”。也就是说,这款化妆品虽然打着仁和的商标,但却是另一家企业独立生产的。
记者也用天眼查查询了这些厂商与仁和的关系。
自主生产“仁和匠心眼精华乳”的“欧丽雅(广东)家化科技有限公司”,与仁和集团等科技、投资公司有一定联系。
独立生产“仁和匠心黑头出口膜”的广州史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参股、投资等方式与仁和集团有所关联。
独立生产仁和匠心海藻植物面膜的广东悦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仁和集团没有任何关系。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状态
不能不管产品质量就贴一个牌子。
官网,仁和大健康,如此自我宣传:“一线品牌深受消费者认可,产品溢价能力强,转化率高。”在仁和新零售官网,他们这样描述自己:“新兴品牌药都仁和、仁和匠心、同一健康和一心等。,提供人和代工,人和代工,人和代工,一站式商务合作服务……”代工,一般是品牌方提供品牌,设计产品,制造产品。
无论是贴牌、代工还是贴牌,消费者看到的产品都是仁和的品牌标识。记者注意到,仁和匠心和药都仁和,虽然品牌名称不同,但都使用了仁和集团标志性的红白标识。在电商平台上,虽然产品印有仁和匠心、药都仁和,但大部分商家在宣传页面上仍强调“仁和药业”二字。消费者很难知道这些产品与仁和集团的关系。
北京陈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经营压力大等因素,很多企业走上了卖牌照、做代工的道路。“每个人都见过南极人。代工业务净利润高,几乎没有成本。很多企业都在学习。”以仁和为例。过去依靠大规模的广告投入,实现了品牌知名度和强大的溢价能力,自然就走上了这条路。
而且史立臣透露,现在有专门的机构去公关品牌企业。“他们告诉品牌企业有这样的赚钱方式,试图让品牌企业卖牌照,然后他们赚取代理费。”
史立臣表示,代工在法律层面并不违法,关键是如何在授权的同时继续把控质量。“没有质量控制,消费者就不会满意。不管你是贴牌还是代工,消费者只知道买的是你的品牌。品牌美誉度下降,最后溢价能力越来越低,品牌越来越差。”
南极人的口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反映在市场上,今年上半年,南极电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42.85%。
“南极人没有主业,他的主业是卖授权。但是,像仁和这样的药企也是有主业的。所以要特别注意质量,否则授权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杂,质量失控,最终影响主业声誉,得不偿失。”
史立臣认为,不能一给品牌就放弃授权。“在一定程度上,代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牌企业应该有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贴牌产品的质量。每批随机检验,这是必不可少的。在产品宣传上,也要有控制,做到口径一致,不夸张。”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孙编辑宋
编辑:王文苗
流程: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