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就在本月初,华为发布了鸿蒙系统2系统和多款新品,并宣布旗下近百款设备也支持升级到新系统。
鸿蒙系统2的正式发布意味着EMUI系统即将成为过去,以至于托尼最近可以经常刷关于分析鸿蒙系统系统以及其推出意义的文章。
说实话,相比这些策略分析, Tony作为一个为产品买单的消费者,还是更关心鸿蒙系统这次的新系统有什么亮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新体验。
所以Mate 40 Pro一能升级鸿蒙系统2,Tony就把手机升级到了最新的系统,还用刚买了几天的MateBook 14和MatePad Pro体验了一下。
结果经历了才知道。在系统硬件生态方面,托尼认为鸿蒙系统已经超越了iOS。有了鸿蒙系统2的加持,华为家桶才这么好用!
为了证明我没有说大话,也为了防止被罚款杠杠。
接下来Tony会先分析一下为什么网上那么多人说苹果的生态系统很优秀,然后说说鸿蒙系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经验,让你客观的看待两者的区别。
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实际上,生态学听起来有点玄学。说白了就是系统中有一些功能比较好用,可以很好的把多块硬件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1+1 >:2的效果。
在Tony看来,苹果的iCloud云同步,候补空交付,通用剪贴板,中继,自带系统的板载功能,是其优秀硬件生态的基础。
ICloud无话可说。它内置于每一个苹果设备中。有了它,你的照片、文件、备忘录等内容都可以上传到云端,实时同步到同一账户下的不同苹果设备。
每一次空发货大家都很熟悉。每当你想将照片或文件发送到其他苹果设备时,你可以使用该功能与附近的设备共享文件,而不是通过QQ或微信发送。
通用剪贴板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在通用剪贴板的帮助下,你可以在一台苹果设备上复制文本、图像、照片和视频,然后粘贴到另一台苹果设备上。
Relay可以把我们在一台苹果设备上打开的网页和文稿转移到另一台设备上,让我们在原来的位置继续浏览和编辑;你甚至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接听电话。
至于板载功能,它可以将iPad变成Mac的第二个显示器,使iPad的屏幕与Mac相同的窗口和应用程序无线同步,或者显示不同的窗口和应用程序来扩展桌面。
可以说,这些功能的存在,将iPhone、iPad、Mac、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设备不再是分离的个体,而是可以无缝连接,相互协作。
以上大概就是很多人觉得苹果生态好的原因。
托尼一开始就说,鸿蒙系统在系统生态上已经超越了iOS。正是出于鸿蒙系统的考虑,将多台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你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是,
云同步的功能现在已经不稀奇了。现在几乎每个手机厂商都做到了。这个功能在华为手机上叫Cloud 空:
在小米、vivo、OPPO上,叫云服务:
然后每空送一次。在小米、OPPO、vivo、三星、魅族、中兴、华硕等手机厂商之后。形成“互传联盟”,安卓手机互传文件不再是件麻烦事。
华为虽然没跟他们玩,但也开发了“华为共享”功能,可以在华为设备之间无线传输文件。
还有通用剪贴板功能。小米用户在电脑上安装小米云服务客户端,华为用户登录华为笔记本电脑管家的账号后,也可以将剪贴板分享给手机和电脑。
就体验而言,Tony认为现在的安卓手机在云同步、[/k0/]交付、通用剪贴板、等方面和苹果几乎一样,所以两者没有绝对的区别。
直到。。。
托尼在鸿蒙系统系统上使用了“多屏协作”之后,我必须承认这个功能简直把多台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作发挥到了极致,直接摆脱了包括苹果在内的朋友和商家。
手机和平板升级到鸿蒙系统系统后,您现在有三种方式可以使用多屏协同功能,分别是手机和电脑的多屏协同,平板和电脑的多屏协同,手机和平板的多屏协同。
手机和电脑的多屏协作早在EMUI中就有了。多屏协同开启后,电脑屏幕上会显示手机桌面,可以直接用鼠标控制手机,打开应用或者用键盘打字。
还可以用电脑上的扬声器和摄像头来接听手机上的视频电话,或者把电话转回手机,这和苹果的中继功能是一样的。
如果你想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传输或者编辑文件,当然也可以掉。这时候就不需要通过华为来分享了,拖拽即可:
打开我的电脑,现在你甚至可以直接在电脑上以硬盘的形式无线访问手机中存储的文件和文件夹。手机就像通过数据线连接到电脑上一样。无线比有线好。
平板电脑的多屏协作也是如此。
手机和平板开启多屏协同后,手机窗口也会镜像到平板上(这个窗口可以隐藏)。可以在平板上操作手机,也可以在平板和手机之间拖拽文件。
此时,如果平板电脑已经外接了键盘和手写笔,也可以使用键盘或手写笔输入文字,从而在手机上处理信息,而不用去手机上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不想让平板显示手机镜像,只想在平板上处理手机任务,可以通过“任务转移”功能将你在手机上打开的应用转移到平板上。
鸿蒙系统的任务传输和苹果的接力最大的区别在于你只能传输Safari浏览器、邮件、地图、Pages文档、Numbers表格等原生应用。
但任务传输可以传输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系统原生应用,优酷、WPS等第三方应用也可以传输,其传输类型比relay丰富得多。
至于平板和电脑的多屏协作格局,就更多了。
在镜像模式下,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将被直接复制到平板电脑上,您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手写笔进行批注和绘图:
在扩展模式下,平板电脑将作为电脑的扩展屏幕,鼠标可以在两个屏幕之间来回穿梭,方便你双屏浏览和操作:
在共享模式下,文字、图片和文件可以跨系统在平板电脑和电脑之间拖放,同时保持独立操作。
从这里可以看出,苹果的导航只是用在平板和电脑之间,而不是手机和平板之间或者手机和电脑之间。而且在导航模式下,平板和电脑之间无法传输文件。
华为的多屏协同给了你所有你能想到的多设备协同方式,两台设备间的协同更加自由。
另外,在多屏协同连接模式下,华为的操作逻辑简单。
你只需要在控制中心拖动附近设备的图标,触摸到中心,就可以完成两台设备的连接。一旦把附带的图标移开,就相当于断开了,这还不够简单粗暴吗?
总的来说,虽然鸿蒙系统系统刚刚推出,在软件生态上比苹果和安卓稍逊一筹,但在硬件生态上,托尼认为它的协同体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希望华为能尽快和鸿蒙系统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