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鞋技术的进步,鞋楦长度标准体系的普及和推广,鞋号应该更准确了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鞋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鞋业的中心(图为鞋都晋江)。
鞋楦长度标准体系和标准尺寸在制鞋领域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鞋国,是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让无数从业者受益。但也承担了尺寸带来的问题。虽然中国在世界制鞋领域举足轻重,但确实是后来者。虽然现在规定标准还不算晚,但影响力有限。虽然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鞋类的主要供应国,但早期主要是为出口服务。虽然中国码的标准和国际码几乎一样,但是从现实的工业环境来看,中国码并不是中国鞋的主要标准。我们往下看。
第一期说的是我们常用的标准尺寸,无论欧码,美码,汉码等。,其实是一个分组标准,涉及到很多数据方面,但是不同大小的数据标准并不一致。
比如欧标体系(楦长标准体系)的运动鞋每个尺码之间的纵向长度差是6.67MM,胖瘦差是1.67 mm(胖瘦差很重要,之前试鞋的时候强调过)这在业内叫分级。比如37码比38码短6.67MM,窄1.67MM,尺码之间的间隔就是按照这个数据。换成美码,标准变成8.46MM和2.12 mm,是不是有点晕?为什么不是整数?或者主要国家分组用的单位不一样。欧码主要用公制单位,每码长度差2/3CM,正好是6.67 mm,美码用的单位是英寸,每码差1/3英寸,也就是8.46MM(很多文字资料说差8.47,我选8.46,业内常用,主要是习惯问题,因为是8.46666.....实际上经过数学计算,如果四舍五入到8.47,没错,但是制鞋业不使用这个值,因为它会导致多一个半码的值...是的,你。)头疼的数字又来了。中日码都是5MM和1.2MM先别这么高兴。它们以厘米和毫米为单位。嗯,我们很清楚...
不同大小的关系(图片来源Zhihu)
目前国内销售的商品鞋一般遵循国家强制性标准,但在尺码问题上,国家标准只要求中文编码与尺码相对应,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按照中文编码制作。也就是说,只要在鞋上标注了相应的中国编码,无论你做鞋的时候是用欧码标准还是美码标准。
所以我们在市场上能买到的鞋子,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甚至同一品牌内的不同产品,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分级标准。
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也不用担心一双鞋子为什么这么复杂。你为什么不找你自己的尺寸呢?-你以为你穿的43号是43号吗?数字标记还是假的吗?真的有:
品牌在开发新鞋时,一般的开发流程是先指定一个标准尺寸母楦,然后选择一个标准作为放码标准,确定底模开模范围。因为有鞋底等模具的参与,鞋子与服装行业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纺织业,一个是轻工业)。R&D投资新鞋的主要成本是模具的开发成本。同样的鞋子,每个尺码都需要相应的模具投入,从几千到几十万甚至更多。品牌为了批量高效的生产,往往会投入很多套相同款式和尺寸的模具,自然成本会大大增加。不同的分级标准会导致模具开发数量的差异,也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从成本角度来说,级间距模块越大,就会越小。从体验上看,间隔越小,消费者体验越好。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鞋子的大中底需要模具,每个尺码都需要分开开。图为一个鞋子大底模具。
但是这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假设某企业使用美制代码作为模具开发的分级标准,开发后母楦底长为263.5MM(你不关心为什么是这个值,很多奇怪的楦值一出来就让人抓狂)。那么,作为这个企业的老板,你是如何指定自己鞋子每个尺码的尺码标签的呢?
美码有半码,分级标准是8.46和4.23。可以大笔一挥按下美码,所以每隔4.23MM放一个尺寸,如图:(单位毫米,有一定误差:)
对应的美国代码有哪些?以母楦263.5的长度为例,大概在8.5码左右(这里再次强调,大小其实不是具体的长度,你可以认为是8.5码,也可以认为是9码)。虽然在很多材料中,美码9码的长度应该在270MM左右,但是很多品牌的9码的鞋楦长度其实在260-265左右,这里我们先把母楦263.5定在8.5码。
其实挺正常的。那么,如果这些鞋子出口到美国(或者是美国法典标准盛行的国家),那么一切就完美了。但如果你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就需要加汉码,汉码5MM标准,没有半码。表中最后的长度数据有的可以匹配,有的只是…
你看,当你用美码标准的时候,有些中国码很难匹配,误差就变得很大。还没完呢。当你不得不考虑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时,当你再次与欧洲代码对应时,你会更加抓狂。通常,欧洲代码42对应于美国代码9和中国代码270。没有半码。好了,让我们按照习惯把欧洲代码放进表中:
这里有个小知识。中国代码对应欧洲代码时,在欧洲代码36和中国代码240之间进行横向对应(36*6.67=240.12)。但由于水平放大的差异,离36码越远,双方误差越大。由于之前美码和中码的误差,再加上中码和欧码的误差,大码中欧码代表的实际长度和欧码习惯长度的误差更大(以表中数据为例,导致实际尺寸较小)。
还有,一般品牌在尺码对照表上都不会显示鞋楦的实际长度,这涉及到公司机密,所以很多消费者发现鞋舌或者鞋盒上的尺码对照表是长的,那又如何?和之前图片的一般尺寸对比表差别大吗?
本质上,由于采用了美码标准,当美码基本可以保证的时候,其他尺寸就会出现问题。同样,当你采用欧洲代码或中国代码作为标准时,其他代码的对应也会出现错误。
回答前面的问题,你穿的43码真的不一定是43码。
遇到负责任的企业,他们会在包装或者介绍中详细说明。当然,对于这种抓耳挠腮的反差,他们也无能为力。毕竟涉及到标准和经济利益。很难通过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来完成,否则直到国际规范推广了几十年的今天也成不了气候。当然,很多人和企业都在努力克服上述问题。比如很多国际运动品牌的制鞋都是用美码或者英码标准。尺寸和欧码对比的时候,他们人为的拆分欧码,给欧码穿小鞋,加上欧码的1/2或者1/3,来弥补两者之间的换算差距。或者如下图的品牌,一个码可以直接对应两个码。
图为某品牌电商尺码介绍截图。
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时代,主要采用的是门店销售、现场试穿的消费模式。即使尺寸偏差再大,对消费者的实际影响也很小。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者无法在当时完成试穿,后续的退换货将导致经济和效率的巨大损失。与此同时,网络上的新兴品牌良莠不齐。有多少产品尺码对比是随便写的,甚至是直接抄袭其他品牌的尺码表,不管你和其他品牌的产品是否采用同一标准,请先使用。
同样,随着互联网电商的普及,足长标准体系也在业内推广。即在不涉及公司最后核心数据保密的情况下,通过在鞋子上标注鞋子的实际长度或者尺码对照表,更方便消费者选择。
但这些行动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变行业的根本问题。
好了,这基本上就是笔者目前所知道的尺寸问题了。过了三期,很多行业问题都和消费者无关了,但是小尺寸问题真的会困扰我们很久。目前网购逐渐成为主流,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想尽办法帮助消费者更好的购买。AI、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迭代升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再为这个大小问题头疼。但是如果你准备在网上买一双鞋,问我买鞋怎么避坑。根据我的经验,我可以告诉你的是:
1.皮鞋和运动鞋的尺码在选购时要分开。许多企业对这两种产品采用不同的尺寸。不要用皮鞋的尺码套用运动鞋的尺码,反之亦然。
2.一般情况下,大品牌都是在处理女鞋的36、37等重要尺码;男鞋41;42: 00很谨慎。一般这些尺寸也是品牌样品的标准尺寸。这些尺码一般试穿时间比较长,覆盖面和兼容性比较好。离这些尺寸越远,不合适的概率越大。
3.网上大品牌推荐的脚长标准,可以参考脚长实际数据购买。
4.如果可能的话,试试实体店。
5.没有任何东西...不是懒惰。网上很多靠谱的方法基本都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