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随着前段时间互联互通的趋势越来越强,人们开始思考:过去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筑墙?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近期的互联互通入手,解读了互联网公司之间“屏蔽”的历史,一起来看看吧。
上个月,互联网圈最大的新闻就是腾讯和阿里互相打通了:
微信和QQ可以直接打开阿里的APP,阿里的产品可以支持微信支付。似乎一夜之间,大厂之间的“柏林墙”被推倒了。
互联网的初衷是信息共享,让每个人平等获取信息。它的基因是开放包容的,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似乎偏离了初衷。每个家庭都建立自己的APP,信息和资源都被禁锢在APP里,无法与外界自由流通。每个APP都是一个信息孤岛。
为什么这些标榜互联网精神的企业,会选择修建柏林墙来阻隔信息在不同节点、不同人群之间的自由流动?
互相屏蔽怎么能叫互联网?是什么让他们「始于互联,止于屏蔽」?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一、为什么百度里搜不到淘宝商品?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屏蔽浪潮始于2008年-
2008年9月8日,淘宝宣布屏蔽百度爬虫,这意味着淘宝内页的商品将不会出现在百度的搜索结果中。淘宝给出的解释是,防止不法商家通过竞价排名、搜索优化等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鼓励优秀卖家。
这种屏蔽似乎和我们熟悉的屏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看微信和Tik Tok之间的爱与杀——
2018年,微信屏蔽了Tik Tok。一开始用户发现只能看到抖音视频朋友圈。后来,腾讯发起了“互联网短视频整治”行动,开始全面屏蔽微信中的抖音短视频。Tik Tok的视频链接无法正常分享给微信好友。
如果你想在微信上与你的朋友分享视频,你只能下载视频并发送给你的朋友,或者使用Tik Tok密码。
随后,Tik Tok也屏蔽了微信,Tik Tok用户的个人资料不能有站外联系方式。用户不能在视频和直播中展示其他平台的信息。如果被检测到,你会被限流。
这些操作本质上都是为了防止自己的流量流向其他平台。因为流量就是钱。
但是淘宝为什么要屏蔽百度呢?我如何能指导你?你为什么不开心?因为百度带来的流量对于淘宝来说是不可控的。
当时淘宝还是纯C2C商城,主要商业模式是竞价广告。商家可以免费来淘宝开店,但是需要支付更多的流量。2009年,淘宝广告收入达到15亿,占淘宝总收入的80%以上。
如果用户可以从百度搜索结果中打开淘宝内页。对于商家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推广渠道,并不需要在淘宝上投钱做推广。商家也可以把钱投在百度做推广,让自己的店铺在百度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还可以引流店铺。
就这样,百度动了淘宝电商广告这块蛋糕。所以淘宝屏蔽了百度爬虫。用户无法从百度搜索结果进入淘宝内页。后续淘宝屏蔽了美丽说、蘑菇街等第三方的导购网站。
淘宝屏蔽了所有通向自己的外链,商家的推广方式似乎只有一个——从淘宝买流量。淘宝官方的说辞很有意思:制止无良商家通过竞价排名、搜索优化等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鼓励优秀卖家。如果一个商家想推广自己的店铺,把钱投给别人,那么你就是一个非法商家。如果你把钱给淘宝做广告,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商家。
二、淘宝屏蔽微信继百度、淘宝之后,再来说说腾讯。
我们对腾讯的印象一直不好。PC时代的QQ,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有了社交的基础盘,腾讯拥有了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流量池。但出于对流量的贪婪,它不停地挥舞着“屏蔽”大棒。远的是2010年与奇虎360的“3Q大战”;字节的“头对头战争”。
2019年1月15日,三款社交产品“马桶MT”、“多闪”、“聊天宝”同时发布,意欲在社交领域与微信分一杯羹。三款产品各有特色,人们都在预测微信会做出什么改变来保住自己的宝座。
微信很快给出了自己的回应——屏蔽。
虽然微信很霸道,但其实是淘宝主动让微信和淘宝互相封杀的。2013年11月22日,微信用户发现相互分享的淘宝链接无法直接打开微信中的宝贝页面,而是被定向到淘宝APP的下载页面,用户在微信中的购物行为只能暂停。
在微信中打开淘宝链接的用户,会被定向到手机淘宝的下载页面。
那为什么淘宝坚持微信用户下载安装淘宝APP?阿里官方的说法是安全。
有的钓鱼网站把淘宝页面代码复制粘贴过去,建一个和淘宝无关的网站,然后把链接放到微信上。打开后会是这样的:
微信的浏览器无法区分真正的淘宝页面和钓鱼页面,用户自然也无法区分。如果用户在此页面输入帐户密码,用户的帐户密码将被窃取。于是,阿里内部推出了“杜甫计划”——在微信中打开淘宝链接,将全部定向到淘宝APP。
但淘宝的这种说法并没有被大众接受。一般认为,阿里封杀微信是为了流量竞争。15年阿里员工发长文回顾这次屏蔽事件。坦白说,也有避免微信业务逐渐把淘宝变成纯货架的进口商业竞争的考虑。
当时虽然钓鱼量不大,但被盗号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损失。当然,为了避免微信业务的入口商业竞争逐渐把淘宝变成纯粹的货架,当时的产品总监和我们的技术团队制定了一个计划,内部称之为杜鹃计划。
员工阿里·温特
从2011年1月微信上线到2013年10月,不到三年的时间,微信用户突破6亿,日活跃用户突破1亿。淘宝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巨大的流量池。他们抢滩微信,建立微信官方账号,做内容,做营销,做社交推广,吸引粉丝,把流量导向淘宝。
对于淘宝来说,商家多了一个对外推广的渠道。这块蛋糕不仅动了阿里电商的广告,更严重的是,一旦商家和买家在微信上形成强大的关系链,淘宝将成为微信电商的货架。更严重的是,2013年8月,微信5.0版本开始推广微信支付。
如果微信内的所有购物活动都是微信支付。那么淘宝就真的成了微信电商的架子了。淘宝和微信在移动端的关系很像淘宝和百度在PC端的关系,所以封杀是必要的。
三、为什么微信小程序越来越少?最近几个月,准确的说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微信小程序似乎越来越不常见了。之前有朋友分享了一个哔哩哔哩的视频,打开一看是哔哩哔哩小程序;分享一个知乎帖子,打开就是一个知乎小程序;微博分享最后一个瓜。一打开就是微博小程序。
现在,微信里打开的是h5。
为什么?因为微信在5月份关闭了小程序打开app的功能。对于很多商家来说,如果继续在微信中使用小程序承载服务,那么没有一滴流量可以到达自己的app。最好用h5。至少h5能唤起APP。
作为微信最大的流量池,我们这里非常害怕别人的流量。有兴趣可以看看微信小程序的操作规范。大部分章节都是诱导分享,并不能诱导用户去自己的app。
你在微博刷新闻,结果显示必须安装新浪新闻APP才能查看全文。是把链接复制到浏览器,还是提示安装新浪新闻APP?但如果选择在微信上打开,可以直接查看全文。所以打败魔法的唯一方法就是魔法。
微信的意思很明显。不要试图在微信里引流,它抵御任何流量黑洞。在我的平台里,我拥有流量的独家运营权。这是21世纪,网络版的“盐铁官营”。
-想排水?得付钱。
-没钱?然后限制电流。
但是要挣钱,就得讲究名正言顺。淘宝屏蔽百度,保护卖家和消费者利益;屏蔽微信也是为了信息安全;微信屏蔽Tik Tok是因为Tik Tok的链接刷屏影响了朋友圈的阅读体验。
但是现在微信广告全是朋友圈不是影响用户体验吗?我打开官方说辞,上面潦草地写着“用户体验”、“商业利益”、“信息安全”等字样。我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与字的缝隙中发现,满纸都是两个字“利”。
2010年,脸书屏蔽了推特的“寻找朋友”界面,推特指责脸书“拒绝开放,违背互联网精神”。2012年,Twitter屏蔽了所有超过10万用户的第三方应用接口。
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终结垄断,只是垄断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也许真正的互联网精神只存在于那些无所不知的网站中...
#专栏作家#
汪正正(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汪正正),人人都是经理人专栏作家,资深互联网人,哔哩哔哩账号:汪正正。
本文原载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