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情人节几号(2022的情人节:一口气过两个情人节 这谁受得了啊)

2022年2月14日,世界公认的官方扔狗粮日,紧随其后的是元宵节,中国“情人节”的实际含义。我们现在经常庆祝的中国情人节是七夕。但历史悠久的中国情人节一直是元宵节。所以2002年,情人节,成双成对也是非常及时的。

无论中西风格,我们对爱情的感受都与细腻大相径庭。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热衷于走CP的人。然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情人节的概念从一开始就不同。



——2.14 浪漫开端于,女生的主动。

在西方国家,情人节习俗从一开始就是“送女给男”的习俗,这与我们的传统认知正好相反。2月14日,是女方送礼,男方主要负责吃饭。后来,3月14日被定义为白节,也就是回归仪式。这一天,是男方还礼的日子。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维多利亚时代之后。



然而,虽然是女方主动,但在有记载的情人节仪式中,男方请的饭比女方送的礼物要贵。这里不涉及性别权益的界定,但是我觉得这个古代的言情也是挺多情的——女追男带纱,女生主动,结婚的可能性更大,而男生在后期做出努力,从此变被动为主动。相比之下,他们是真的爱上了高效率。



当然,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20世纪维多利亚女王之后,西方女孩也不主动了。在近百年的演变中,情人节的习俗也走向了男人负责爱情,女人负责作秀的阶段。


——正月十五,中国古人自由恋爱的唯一机会

自明代中期以来,正月十五赏灯的习俗突破了汉族人的习惯,逐渐在周边民族青年男女中传播开来。多民族生活习惯的融合,让元宵节变得有趣。闺房里的女生一般没机会出门。只有在这一天,她们才能大模大样地在街上闲逛,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从此,明清小说和历史传记中对爱情的描写,有一半以上是从这个节日——元宵节开始的,元宵节是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情人节。



在祖先的婚俗中,男性16-7岁,女性14-5岁,已经是待嫁之年。在门被严格控制的古代,父母允许《爱的种子》中的男孩和女孩在灯笼市场见面。或许,这也是一段隐藏的恋情。潜意识里,父母在那个年纪已经经历了无知和天真,已经绝望的去寻找亲人。

无论是少女追男,还是少年恋爱,两千年来我们对爱情的期待都没有改变:有情人就可以结婚。我期待的是这个节日背后的意义:让一个人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一直被人爱着。

这是一个普通的祝福。虽然平凡,但一代又一代的人追着它。



印象本质上是爱情观的输出。当然,玉的文化内涵是浩瀚的,但这些年来,我们都期待它在爱情中的表达,它能在很多方面诠释或代表我们对爱情的理解。今天,爱一个人已经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既没有西方的家庭坐月子,也没有宗法制度,更没有东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简化之后,爱情似乎更值得珍惜,不像古代。

是不是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一部分关于“爱”的初衷?



情人节几号

这个节日真的值得好好过一次。上天让中国和西方的情人节变成了罕见的48小时。在这两天里,也许我们有机会找到一些关于爱情的最初的感觉,度过更长的时间,有更深的浪漫,多一次向她表白的机会。

狗粮,撒一点,撒得到处都是。简单点,多撒点。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