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卡钻教程(B端产品设计之如何开展业务梳理)

编辑导语: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比较稳定,各大互联网网络都在转向产业互联网,这对B端产品经理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作者主要介绍B端产品以及如何进行业务梳理,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趋于稳定,C端流量市场趋于饱和。

各大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领域,而且行业之间差异巨大,导致一些行业壁垒很高,比如航空空行业,化工行业等等。

对解决方案/产品设计的要求甚至更高。通常情况下,解决方案经理或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的行业经验。

当然这是加分项,也有可能是基础和通用能力足够优秀。

本文不仅针对刚刚入门的B端产品经理,也希望对跨行业的产品经理有所帮助。

本文分为两部分:

一、何为B端产品

B端产品是为企业客户提供商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贴合企业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

b端收到的更多是商业领袖或者商业专家的需求。

B端产品经理的难处在于,如果你不了解行业,你或多或少会做很多伪需求,因为需求来自于主观的个人。

他们往往提供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业务需求场景,这也是我从业务梳理入手的原因。

只有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才能更好的控制需求,帮助企业提高效率。

  • b PM——需要根据目标客户的场景需求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 B端产品形式——SaaS平台和客户端,多为PC端产品。
  • 二、如何开展业务梳理

    1.客户分层特征

    企业客户的大小也决定了如何进行业务梳理。

    如果是大客户,一般业务体系比较健全,业务流程比较稳定,通过了验证。

    这时候你可以先阅读/解读他们的作业指导书相关文档,这是一个比较方便的方式,基于流程文件输出思维导图或者流程图也是可以的。

    这种情况下,信息化的可行性更高,整体产品设计可能更容易。但是,难点在于业务复杂或者数据量大,要考虑数据存储/迁移以及各种数据交互问题。

    希望解决方案能够提高业务效率,从而释放更多人力,增加企业收入,实现降本增效。

    如果是小客户,没有完善的业务流程,很多业务可能还在实践过程中。

    所以产品经理需要下沉到业务中去考察业务流程,同时在流程中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更多的是借助解决方案标准化流程来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从而实现整体业务量或者效果的增长。

    只要是企业客户,产品经理沉入业务领域是必然的。

    所以对产品经理的综合要求更高。除了提前了解行业,做足功课,基本功一定要扎实,才能快速将技能运用到工作中,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这里有很多挑战,比如涉及跨部门的复杂流程,业务人员的不配合等等。

    其中,业务人员非常重要,他们是实践流程和真正使用系统的人。他们的信息很重要,但往往夹杂着个人感情。

    所以产品经理需要识别信息,通过了解市场上同行业的竞争是如何处理的,或者通过调查更多的业务人员,交叉对比信息,可以梳理出最终的业务流程。

    我个人经历过以上两种客户。虽然都属于交通行业,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是汽车行业,一个是航空空行业。两者相似,但业务特点也很突出。

    2.熟练运用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无论是从产品设计还是工作计划拆分,结构化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我们可以根据结构化思维来梳理业务,这种思维可以用在以下三个方面:

  • 框架法(自上而下):熟悉的领域,自上而下的拆解。
  • 分类方法(自下而上):不熟悉的领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按规律分类,辅以事实,讨论验证。
  • 线索法(故事维度):需要快速解答的场景,按照自然维度(空时间等进行分类。),分类要讨论验证。
  • 目前基于我设计的流程,我用的是框架法,这里可以详细描述,另外两个我们也可以试试。

    1)框架方法

    这个适合你熟悉的领域。你可以自上而下地梳理和设计你的业务。



    (自上而下梳理,可参考此图,图来源网络)

    第一步:确定主题,即确认业务流程的主题和本次业务梳理的目标。

    例:我现在做的是整理运营商的生命周期流程。这次的目标是把飞行员的生命周期节点梳理清楚。

    第二步:框架:要达到目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或者需要拆解哪些方面(节点),拆解部分的范围和分类的逻辑(这里参考麦肯锡分析方法:MECE原理)。

    例:这里我用的是MECE的过程法,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过程、程序,把信息一条一条分类。

    按照飞行员的职业发展梳理为:人员培训招聘-人员录入-人员资格准入-人员培训-人员运营-人员晋升-数据应用和人事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入职、培训、飞行、数据反馈业务推广的闭环流程。

    第三步:论证:这一步深入到下一个层次。这些问题/分类的事实、逻辑、方案、优缺点是什么?

    Eg:在人员招聘层面往下钻,首先是人员招聘规划(方案)和人员招聘流程(逻辑),目前招聘存在问题。

    比如招聘运营人员-建立档案的流程是否可以优化,分析方案的优劣。

    可以把流程的流入或者数据&流出整合在一起排序,方便后期的数据规划,更系统的全局观,知道数据流方向和流程产生的数据的价值,以后更方便数据应用设计。



    (实际业务梳理参考)

    2)分类

    这适用于只有部分信息,没有专业能力的领域。

  • 收集事实:事实一定要客观,尽量不要主观。
  • 事实分类:根据某一规则(也是MECE原则)进行分类
  • 讨论事实:继续补充新的事实,讨论分类是否能满足事实。
  • 分类不是追求一步到位的正确,而是快速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迭代,逼近正确。

    前期我用这种方法比较多,因为不了解民航业,所以需要快速了解行业,沉淀相关业务知识,也就是不断收集信息,把事实考虑进去。

    我更多的信息来自民航官网或信息官网和新闻报道等。

    练习日常分类法,比如:运营每天做什么?自行车共享调度员是如何工作的?

    线索法

    移动手机怎么刷钻

    个人感觉线索法需要一定的知识沉淀,可以算是进阶版。

    所以线索法适用于现场: 即兴发挥,或者在交流中需要快速反应的时候。

    线索法要求我们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不管框架如何,我们都应该按照一个人们能够理解的自然维度,快速说出我们所掌握的信息。

    一般来说,有三个步骤:

  • 识别线索:首先根据时间、地点、体积等自然维度,快速识别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的线索。
  • 围绕线索:根据这样的线索分类(符合MECE原则)
  • 展开话题:依次解释每一类中的话题。
  • 说到这里,大家都很熟悉,面试中应该会有很多这样的场景。

    比如产品经理常见的面试问题,我需要在自行车共享里面加一个停车点。如何选址?

    网上回答的方式很多,但分析位置是必不可少的——是看地铁站还是看小区?(这是从位置上来的)。

    分析人流——上班族、商圈等。(这里,是从时间和体积上考虑的)。

    这个问题还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用过共享交通工具。

    之前遇到一个面试问题,就是北京某小区需要建多少下水道才能排雨水。类似这种,超出了日常知识的积累,因为涉及到小区的人数,降雨量,排水速度等等。

    其实以上问题可以按照以上三个思路来回答。答案不一定准确,但能体现你的逻辑能力——结构化思维。

    三、总结[/s2/]

    日常知识的积累也很重要。读书如行万里路。

    无论是工作中的业务流程,还是日常的阅读积累,都需要在结构化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和分层,形成我们个人的知识体系。

    借助“卢曼卡法”,坚持下去,你会发现收获很大。

    2C产品丰富了全人类的生活,2B产品让生产更有效率。

    本文由@ sljvu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