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聊名称 四个人(现代人的微信群名,80%都让人脸红心跳)



微信群聊这个名字,是现代人才和脑洞综合的产物。

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堪比同时代的唐诗宋词:虽然只有几个数字,但我们不仅可以知道这个微信群的构成,还可以一窥他们的关系结构、焦虑、忧虑和期待...

大家都是一个群体,谁也收拾不了自己。



部门组的名称是整个部门的门面,既体现了部门的特色,又突出了团队凝聚力。

-基础版-

“团队”、“大”、“队”是部门群名中最安全、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公共关系部-



“pr team”:克制中有一丝洋味,但主要用来吐槽市面上的其他公关案例。比如最近某品牌的一系列史诗级灾难级危机公关。

市场部-



《大市场》:在技巧上有些霸气,但主要用在吐槽公司的其他部门。

技术部门-



《技术攻击队》:勤奋展现团结的力量,但聊天内容主要展现牛x的个人技术。

偶尔还会在此基础上变得更加热闹,变成行政家族运营之家人力资源天团办公厅军部[/S2]



当然,无论群名看起来多么活泼友好,通常只有老板才有修改群名的权利。



另一个直接以团队精神为名的基础部门组,最大限度的起到警示员工的作用。



《正能量团队》:因为大老板曾经说过“年轻人不要总做让人尴尬的事”。



《石油新青年》:想做年轻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常见。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把团名换成“青春”二字。40岁的新青年热情地为中老年人循环各种表情包。



“10万+写作俱乐部”:据不完全统计,每一个新媒体人都加入过一个叫“10万+写作俱乐部”的微信群,无论是否真的写过10万+。

-升级版本-

随着工作需求的不同,部门集群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变衍生品。所以也是组名中使用括号最多的一个组。

括号,表示注意事项。因为微信功能的限制,括号经常被群主用来手动封禁文字。



公关舆情收集组(禁止)

财务部全体员工(仅供通知)

“校学生会2018级新生组(仅限闲聊)”

大括号指示工作项的类别。



[年会]商业运营沟通小组

[T2会议]实地执行小组

-民谣版-

所有的部门群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有老板,一个没有老板。后者通常以一系列灵魂拷问作为组名——



我被折磨过很多次,有时候会把群名改得积极一点。比如说-



但是,每个公司最神秘的部门群体,依然是离职员工群体。





如果你在工作中受伤了,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姐妹群里互相抱怨。

但即使是姐妹团,也要看是什么样的姐妹。毕竟姐妹团的命名规则是:群成员关系越好,群名看起来越不合法(一个观察不一定正确)。

-真正的姐妹-

群名通常很难听。



“P大弘毅元”:大学女生宿舍群,和贾宝玉没关系,以前是“天地”

女大学生███组的激情:同上。

朝阳区的小贱人:分别住在青年路、大望路、朝阳路的三个女生。

“██████████████████████████960三大温水洗浴中心

还是群体成员共同的痛点。



或者一些美好(但不切实际)的愿望。



“王思聪默认获奖者交流群”:显然,没有人获得过王思聪奖。

-塑料姐妹花-

这些姐妹团的名字往往极其温暖,十有八九会用到表情符号。

超级闺蜜

“一个妹子比天还大”

小公主们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如果小组里有四个人,并且都读过《痛苦》的青春文学作品,那么这个小组的名字一定是——



时代姐妹:连团昵称都要改成古力和林萧。

-另一种妹子-

另一种妹子经常在群名里写(生理)需求。



女士聚会:团里有一个直女和她的两个男姐妹。保留节目是问“我今天有腹肌吗?”



“浪迹满地,无人孤独”:一些神秘的视频链接,经常被群里的人分享。如果因为这个封群,又会有一个“满地流浪没有新的群”



“让风吹进我的██████████████████████████96

你知道的。



直男团的团名形式相对于五颜六色的姐妹团来说,简单到有些欠缺。

形式一:努力做父亲

这是几个直男闺蜜可以玩一辈子的游戏。微信群名也受此争议影响。



《爸爸和他的儿子们》:这个名字的组数等于组里的人数。总之,没有人会吃亏,也没有人会赢。

表格2:永恒的游戏和3C主题



“达索法”是否被视为一种信仰,可以直接将世界上的直男分为两派。



“造反入局”:太直了。很明显,这是一群背叛索尼,投入任天堂怀抱的肥宅。平时基本没什么好说的。上一次有翔实的说法是上周末战地5更新的时候,但是下载延迟,没有成功。

表单3:没有组名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可思议的是,现在还有一大批直男,即使成立一年了,还是没有团名。



不过也不用担心直男找这样的群体太难了。毕竟直男微信里的群真的不多。



一个只在每年毕业季和春节定期活动,平时根本没人说话的群体。

-教师版本-



-难点版本-



临近毕业,至少有一半的同学把名字改成了“有钱别忘了对方”

我们是否不忘彼此,无从考证;但是毕业三个月后,班里几乎没有人再说话了。



你混得再好,也逃不过家族群里长辈的指令。

-全国通用版-

姓氏通用模板使用频率排名:



-姓氏的特色版本-



-硬核家庭版-



“好好说话,别担心眼睛”:在东北家庭群体中,家里三个人都脾气暴躁,互相提醒。



“三巨头”:三口之家头大,遗传。



微信群聊名称

《盛世除夕夜》: 《盛世发呆》,过年的时候开始的,一觉醒来就被强行改成了这个。



-拼写简单组-

组名是直截了当的称呼。毕竟,在生活中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占便宜就不要谈自尊了(傅首尔)。



“帮我切一刀”:这个群收到的信息通常是手机客户端看不到的,比如小程序(帮我切一刀,0元买越南火龙果,最后一天9.9元买大山鸡...)

当然,很多公司也有内部拼团,专门分享外卖红包、优惠券里的幸运等链接。(别看大家表面穿的大牌,其实在幕后,外卖红包的环节一次都没落下。)

今天要不要喝奶茶?:有一大群跨部门的奶茶。群里一半以上的人大概都不认识,平时也不说话。唯一的友情是,下午三四点钟,总有不认识的人率先发起“点奶茶?”

外卖红包分享群:分享完红包链接,一般会有人跳出来@你:“你今天点了什么?”

-当代减压组-

每个城市白领都至少有一个没用的专门分享沙雕的减压群。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个光看名字就开心的群,可以分享一切搞笑的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但不能聊天。

另一方面,这个群体也是新媒体创作者每天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



“全是沙雕”:“沙雕”成为了2018年的网络词汇,零散的沙雕微信群也成为了当代青年在生活高压下难得的放松场所。

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新媒体人。我不在乎是什么团体,我只在乎我的-

“开白团”:团俚语是“单钩还是双钩”“需要带二维码吗?”

投稿群:群里全是推送链接,几乎没人发言。

互推群:主要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实际上没什么用。

读者交流群:潜台词是不让你看到推送,所以我会在群里再发。

一般来说,这个群体只有一个终极功能:

是亲生朋友的

请喜欢并转发[/s2/]



十万+写作俱乐部策划:GQ实验室

对以上团体名称有修改权的制作人:刘罗科

《今日尽力闪开》的编辑:兔子

由“你交稿了吗?”:青,金,e+,能量,eva,兔子

《别戳屏幕》的愿景:兔子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