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索文档关键词的软件(拒绝做伸手党,用这样的办法搜索更高效)

每当微信上突然弹出通知,很久没联系的朋友发来“你在吗?”,我很紧张。

随着4G、5G网络的建设,从电脑上带来的“你在吗”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只想忽略你,而不是在。但我必须立即回复你,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当然不用回复。

这些对方期望你马上回复的事情,大多是“你能帮我XXX吗?”以我为例。经常会收到修图、写文章、改文档、购买数码产品的问题——当然能得到的只有“下次请你吃饭”。

「伸手党」真的高效么?

提前说一下,我说的“守守党”,是指那些“我懒得找,你给我送”的人,和那些“我不想学,你给我做”的人。

从“什么是冰盾盾”到“帮我修改论文格式”再到“如何运营好一个微信官方账号”,简单的搜索、繁琐的调整、繁杂的工作,让回答者在“不会搜索”、“不会学习”和“会提问”之间反复跳跃。

“要不要帮忙”的选择本应站在被调查者一边,但拒绝帮忙后,却总是得到“这个都别帮我”的评价,让人难以启齿。



▲改论文格式的难点不在于怎么改,而在于耗时。

但是请别人帮忙真的很有效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从贴吧论坛到知乎、微博,每个人都可以穿着马甲在网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匿名的缘故,人们在提问的时候没有太多的顾虑,所以“有不懂就问”的精神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有些人第一次接触电脑,对这种技术的产品很好奇,于是上网问:电脑怎么开?



开机后自然是创作,但毕竟是新手,什么都要从头学,比如怎么打字,不是很清楚。



虽然对以上两个问题有些疑惑,但是可能网友们只在手机上用过手写或者语音输入,对桌面电脑和键盘输入的概念不是很清楚。直到看到下面这个问题,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和我一样,你可能觉得上面的问题很搞笑,但是在连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回答的互联网里,当你真正提问的时候,你会发现提问的成本极低,得到有效答案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

如果放弃网上提问,转而向亲友提问,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你们要足够近。在亲密关系中,直接问对方以获得问题的答案,不仅会让人厌烦,还会成为你们感情的粘合剂。



但是,如果你们的关系不是那么亲密,改天口头邀请吃饭,并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反而会给自己戴上“牵手党”的帽子。即使是亲密关系,当冲突袭来的时候,“我帮过你怎样”只会加剧你们的分歧。很多年前咪蒙文章的爆红,某种程度上是对不付费回答的一种宣泄。

作为外联方,你实际上并没有节省多少成本,只是在获得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你花费了时间,透支了情绪,消耗了人际关系。

人人都可能成为伸手党

拒绝“肩党”是两个问题。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拒绝当肩党。

  • 搜索可能比问别人更有效率。
  • 这个另一个人不仅指生活中的人,也指网络上的各种提问平台。很多人缺乏提问前简单方便的第一步:搜索。比如前面提到的“冰敦敦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微信聊天框中,长按选择“冰盾盾”,点击“搜索”即可看到相关介绍,非常方便。



    在微信群里聊天,或者日常生活中偶尔有疑问,频繁搜索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以我为例。手机浏览器不知不觉打开了100多个标签页。我搜索的只是词语的含义,烹饪技巧,名人经历。当然,我可以直接在群里问我的朋友,但是如果我自己能解决,又何必麻烦别人呢?



    生活中,有些朋友会说,觉得我什么都懂,当然事实并非如此,但是在聊一些话题的时候,我会习惯在手机上搜索。

    那么,如何高效搜索呢?这里有几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效率。首先,搜索平台的选择。虽然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但除了“如何安装屏幕窗口”、“尴尬词是什么意思”这类问题,我不建议大家用百度搜索。主要原因是广告。



    ▲百度(上)和谷歌(下)对比

    广告不仅仅存在于网页中。如果在百度图片中搜索“小米10”、“小米11”、“小米12”,在首页只能看到刚刚发布的红米K50电竞版。



    切换到微软的Bing,就能看到对应机型的图片。



    很多年前,我会强调关键字(比如“iOS15降级”)比自然语言更高效(比如“如何将iPhone从iOS 15 beta版降级到iOS 14正式版”),但如今的搜索引擎在语义识别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关键字搜索的意义更多的在于节省时间。所以相对于搜索内容的优化,我建议针对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平台进行搜索。

    以我为例。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名人花边,我更喜欢在微博中搜索相关信息。想入手某个产品,会在知乎搜索用户体验;写文章找参考资料,“英文关键词+Google”总会给我答案;百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有很多方法;手机技能,我也会在APPSO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里搜索关键词。



    ▲说到丢人,前几天系统降级了,自己搜的文章。

    如果你常用的搜索引擎是谷歌,下面的提示也能帮到你。比如你搜索关键词“游戏笔记本”,谷歌会拆分成“游戏”、“笔记本”、“游戏笔记本”来显示结果。前几页和“游戏笔记本”有关,“笔记本”的内容翻几页就会变成。



    ▲搜索“游戏笔记本”第9页

    这时候你只需要在搜索词后面加上英文双引号,改成“游戏笔记本”,就可以保证搜索内容和“游戏笔记本”相关。



    ▲搜索《游戏笔记本》第9页

    类似的招数还有很多。如果只想搜索“苹果”,不想搜索与“iPhone”相关的内容,只需将关键字改为“苹果-iPhone”(前面加空)。



    如果你想搜索多个关键词(比如“华为小米苹果”),又不想让它们互相影响,可以用“或”连接(比如“华为或者小米或者苹果”)把它们分开。



    关键词搜索软件

    印象中这些方法也适合百度,但是经过测试,似乎百度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放弃了这些搜索技巧2。



    如果想用百度高效搜索,可以点击搜索框旁边的“搜索工具”,对搜索结果的时间、文件类型、来源站点进行限制。



  • 善于提问的重点是“善于”
  •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善于提问。怎么今天问问题很无聊?因为提问的关键在于“善于”而不是“会问”。让我们举个例子:

    你好,我想在今年6月份开一个吉他培训班,是要预售才开的。有零基础入门课程,也有专业提升课程。现在想搭建一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平台,但是不知道要招什么样的人来帮我或者做什么?你专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我吗?谢谢你

    简单看一下就会发现这段话至少有两大问题:1。如何建立微信官方账号,涉及到账号创建、新粉丝、社群运营;2.如何做好微信官方账号,涉及到内容创作、用户转化、社区导流。还有课程设置、人员招聘等其他小问题(其实不小)。对于受访者来说,如果心情好,很难帮到你。如果你心情不好,“哦,这个人是伸手党”。

    我相信他这么诚恳的问题,不是不想当拓方,而是不知道怎么提问。一个好的问题至少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不要问搜索引擎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申请微信官方账号”、“招聘什么人才运营微信官方账号”,这些问题在官网、微信官方账号、招聘网站都可以找到。



    其次,要明确问题的背景。在上面的问题中,“吉他培训班想在开学前预售课程”的背景已经很清楚了。如果有过去失败的尝试,提出来也会给回答者一些参考。

    最后,把你的问题问清楚,说清楚。我们也以上面的问题为例。“我想知道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在微信官方账号进行课程推广”比只说“做什么”更露骨。

    所以上面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更好:

    你好,今年6月份我要开一个吉他培训班。之前宣传都是传单加微信群推广,效果不太好。现在想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形式预售课程。微信官方账号已经申请了,运营商也在招人。现在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微信官方账号拉新方式?上传一些前几节课的免费试听怎么样?谢谢你。

    当然,一个好的问题只是第一步。如果你想得到一个好答案,“改天请你吃饭”的奖励是行不通的。

  • 不经意间,你成了“伸手党”
  • “我怎么可能成为手党?”半个月前,我也是这么想的。

    最近刚开始学编辑,想得到公司编辑的帮助,就问他这个问题:

    兄弟,最近刚开始学剪辑,买了Final Cut Pro。有什么入门教程推荐吗?

    很快,他给我发来了一套编辑教程。



    感觉有点不对劲,但好像也没什么不对劲。没接触过编辑,只是想入门,没有想要的学习目标。一个不经意的问题,成就了我讨厌的扩展党。

    后来在b站简单搜索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一套入门教程。如果你想学,搜索“Final Cut Pro基础汉语课程”,你会看到我在学什么。



    你看,我连“向一个问题问好”这一步都没走到。我只是在正确的平台上搜索了正确的关键词,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遇到问题,不想成为伸手党,你需要采取三个步骤:

  • 明白自己想问什么,这样就能轻松问出正确的问题:我想学剪辑。搜了一下,得知Final Cut Pro比较好用,适合macOS平台,就买了,找教程。
  • 主动搜索解决问题,独立思考,付费咨询。方法永远比问题多:教程视频更适合。选择b站,搜索关键词“Final Cut Pro”,对比评论课程质量,找到教程;
  • 如果解决不了,再问。前两步过后,你可以设身处地,提出好问题:兄弟,我用Final Cut Pro把公司的视频导出到b站(工作要求真的不是我自己能解决的)。一般选择什么格式?
  • 当然,如果想要一个系统的回答,最好说明可以付费咨询。毕竟没有人有义务回答你的问题。

    难的不是拒绝伸手党,而是人情世故

    拒绝“肩党”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拒绝别人向你伸手。拒绝别人很容易,但只是一句“对不起没时间”,拒绝别人很难,因为这件事牵扯的人情世故太多了。

    每次你心烦的时候,还是要互相帮助,因为他是你的老板,因为他是你的爱人,因为他是你最好的朋友。你能做的就是委婉的告诉他忙不忙空,直接拒绝,或者教他怎么一起做。但更多时候,可能只是“好吧,明天早上给你”。



    每个人的时间都有不同的价值。我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你认为的“只是一会儿”和“很快”对你寻求帮助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件费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