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网购物但是购物登的帐号忘了怎么办(套路多,规则烦,双11到底怎么了?)

编辑导语:战线拉长的双11之战终于落下帷幕。与最初的双11活动不同,现在的电商平台在套路上玩的花样更多,但这些复杂的游戏规则已经无法让消费者愿意“买单”。双11怎么了?我们每天都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来看看他们怎么说吧~



双11已经走过了第13个年头。这个由电商创办的购物节,不再是简单的促销活动,而是成为了一种消费习惯。然而今年的双11却有些冷清。很多网友都注意到,往年双11官方都会通过屏幕发布实时销量,但今年,什么都没发生。实时成交额的记忆画面分分钟滚动,停留在之前的双11。



天猫网购物

天猫发布往年实时成交额。

现在的双11和之前的双11有什么区别?是电商变了,还是消费者变了?变革之间有哪些互联网时代的记忆?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请朋友们每天进行一次讨论。来看看他们怎么说吧~

【每日一问每周要闻】第163期:“我以前参加双11”和“我现在参加双11”有什么区别?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大鱼炖海棠@我要你死3000 @海里没有星星的精彩回答。


一、十三年变迁,成就了谁?1. 首届双11:真诚且青涩

2009年是双11元年。

11月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月份,之前是国庆、中秋,之后是元旦、春节,还有一个时间间隔,可以说是消费淡季。为了扭转淘宝商城的被动局面,提高销量,时任淘宝CFO的张勇选择在11月11日举行大促,促销方式很简单——全场5折。

那时候网购远没有现在普及,大部分消费者还处于“网购接受期”。但借助双11,淘宝仅一天就实现了5000万的销售额。要知道,那时候淘宝的GMV才2083亿。经过这一战,淘宝一战成名,也让电商第一次尝到了造节的甜头。


2. 看移动时代:繁荣而成熟

此后,中国电子商务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蒸蒸日上,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家家户户对网购的接受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双11作为一个重要的购物节点,在近年来的电商发展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看看这些年淘宝在双11的销售额:

  • 2010年与第一次双11相比,同比增长1772%,达到9.36亿元。
  • 2013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总额191亿元。
  • 2015年,车型升级。阿里巴巴联合湖南卫视举办首届天猫双11狂欢晚会,简称“猫晚”,销售额912.17亿,移动端占比68.67%。
  • 2017年,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加入狂欢,支付14.8亿,总计1682亿元。
  • 2019年天猫双11总成交额2684亿元,JD.COM以2044亿元位居第二,拼多多和Suning.cn紧随其后。说“神仙打架”一点都不夸张。
  • 从逐年递增的数字中可以看出流量红利带来的凶猛增长,狂欢盛宴的背后不再只有天猫一家。68、818、双十二、元旦等大型购物节应运而生,一波又一波的流量上涨,营销的花样越来越多,留给消费者喘息的时间越来越少。

    移动流量热潮的背后是消费的增长和行业的繁荣。但当消费主义的狂欢达到饱和,扒手节从0到1再到N,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最终都会面临增长缓慢、流量见顶、成本增加、内卷化加剧的局面。

    2019年,中国网民同比增速首次跌破1%,正式进入股市。流量焦虑取代流量红利,冲上热搜。公共领域的流量令人担忧,而私有领域的流量很受重视。如何寻求新的突破成为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增加流量,“光棍节”变成了“双棍日”。

    天猫、JD.COM等平台10月20日开始首轮预售,最多10天支付定金,11月1日支付尾款。11月11日是第二轮促销的时间,规则是先交定金,再交所有促销的尾款。一套流程,周期长达23天。

    拉长战线,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服务器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挖掘更深层次的增长动力,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用时间换取增长,在空之间交换增长速度。简单来说,时间延长了,商家就有更多的时间做营销,消费者就有更多的时间买单,这样压力就分散了,销售额也就收了。

    2021年,天猫双11总交易额5403亿元,JD.COM累计订单金额超过3491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JD.COM公布了交易量。


    3. 直播成主流:新奇又困难

    2021年,淘宝累计直播持续1660年,以李佳琪和维娅为头部主播,分别位列带货一哥和一姐,带货直播已经成为流量中心。

    对于传统电商店铺来说,直播已经成为一种必须尝试的新销售方式,其带来的流量和收益也是其他方式远远无法比拟的。对于消费者来说,直播间不仅仅是一个下单的入口,更是一个比客服和商品详情更直观、更快捷的了解心仪商品的途径。

    从各方数据来看,天猫双11在传统电商平台仍有老大哥的头把交椅,但实际上,短视频博主对直播外卖的转型已经成为其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今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博主的视频评论区都时不时有这样的热评。“别闹了,链接一下”或者“直播什么时候带货?我买”。

    Tik Tok和Aauto Quicker孵化了许多头部主播,其中一些是由霍霍的短视频账户转型而来的。越来越多有带货能力又不输明星的素人陆续走出圈子。双11在消费者心目中不仅仅是传统电商,他们会评论短视频博主发布的视频“双11要来了,你们这里有什么活动?”。相比冷冰冰的品牌,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有温度的KOL,这也是传统电商店铺难以自播的原因之一。


    二、规则愈发多,变了什么?

    双11的规则越来越复杂,这是消费者的共识。尤其是这两年,战线拉长,环节增多,各种权力游戏加入。从盖楼到养猫,购物节突然变成了“消费者培养计划”。消费者对此也感触良多。早上熬夜付完尾款后,他们感叹“好累”。


    1. 以前参加双11:选品、加购、下单

    原来的双11简单粗暴,商家打折不手软,用户下单也不心疼。大家好,大家好,全世界都开心。

    有一位网友说,他的购物流程是这样的:浏览→添加购物车→重复选择→添加购物车→盯着手机归零的时间→提交订单→支付→关机,一气呵成的睡觉。

    有网友认为双11优惠力度大,一年只有一天,该囤的一定要囤,所以已经把商品放进购物车,设置好闹钟付款,甚至准备好了咖啡红牛。

    “真降价,不套路”——这是早年消费者对双11的印象。


    2. 今年参加双11:喵糖、直播、做题

    喵糖

    战线的延伸让消费者感到不满,越来越多的套路让人应接不暇。这就好比春节是30岁生日的日子,为了过节很难把腊八算到元宵节,尤其是今年的天天糖斗,成了吐槽的重灾区。

    签到赚糖→浏览赚糖→水赚糖→充话费赚糖→组队→占格子→被杀→生气→拉人赚喵糖→继续占格子→被杀→非常生气→开群聊和队友研究下一轮战术→还不爽→去打游戏→跪五次→更生气→关机睡觉→睡不着。

    大鱼炖秋海棠

    日常就是给老婆转账,帮老婆,帮老婆,帮同事,帮同事。早在双11开始前就买好了想买的东西,不想花时间研究规则,因为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优惠。组建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熬夜支付尾款带来的伤害比最终获得的优惠成本还要大。

    @它会杀了你3000。

    每年都会立旗:再也不玩淘宝游戏。

    结果今年喵糖还是被朋友招了,真的很珍惜远离喵糖的生活。一旦开始,我就戒不掉了。最后,我投资的120%现在是我后悔的120%。

    @大海里没有星星

    喵糖游戏不能中途退出,退队会扣票,前期赚的红包后期交票,忙了一天票倒着贴等等。,在网上引起一片骂声。

    有深度参与喵糖游戏的网友表示,他们的团队每天都在研究战术,在游戏开始时做各种预测,考虑各种可能性,最终选择了利润最高的战略下属,但即便如此,也难逃最后十分钟被“偷”的命运。

    一代战略家,喵糖上升,喵糖下降,只能把队伍名字改成“过度”以示最后的固执。



    糖录截图

    2)直播

    李佳琪和维雅的销售额加起来是几百亿,排名第三的悉尼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直播成为主流,头部主播形成个人IP,成为带货的风向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11,各大平台和主播的excel产品文档最为突出。直播优惠,满减策略,时间线明确。可见商家也为消费者了解电商复杂的规则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李佳琪双11攻略文档

    3)做题

    满减,大额优惠券,直播间红包,喵糖红包...双11就像一场大规模的数学测试,全民参与,胜者为王。如果你想打倒一个双11的最后付款人,你只需要在他熬夜收单,不情愿剁手之后,告诉他“你买的太贵了”。

    如此复杂的规则也激发了消费者的潜能,催生了很多“攻略团”,网友俗称“羊毛团”。

    在这些群聊里,每一个重要的购物时间节点,最划算的收单方式都在更新。无数自己数不清的网友,从双11第一天开始,就愿意跟着群聊抄作业,买最后一天。



    主更新报价信息



    鸥群战斗到最后一刻。


    三、唱衰声不断,何去何从?

    从这一届双11开始,网络上就不缺少不好的声音:

  • “这个双11,没门!”
  • “13年的双11变了。”
  • “双11有点无聊,有点冷。”
  • ……
  • 超长的车头,舀出了空消费者的钱包,抚平了购物的热情;易输难赢的喵糖果游戏,高烧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脏话;活动中的噱头越来越多。许愿宝箱,超大红包,打折券,青空的购物车,看似诱人,但获得优惠的时间和流量成本却高得惊人。最后,优惠券拿到很多优惠券,但是一看使用条件就傻了。



    不能消费的大额优惠券。

    电商是常态,流量和日常活动是目的,但该给的折扣却马虎不得。不过,这个双11还是有很多创新亮点的。

    往年双11支付节点服务器压力很大,消费者点击结算页面只能看到总支付金额,但今年大幅升级。淘宝为了简化用户的结账流程,推出了全新的“双11价格前瞻”功能。用户在支付尾款之前,可以查看折扣后的预付款总额。同时界面会显示“再买XX元,可立减30元”,方便用户补满立减和使用优惠券。



    截图来自新浪微博

    此外,“共享购物车”也是一个亮点,比如服装类商品,消费者可以在这里看到评价博主,穿上买手的购物车,实现种草,完成追加购买。



    一键共享购物车



    截图来自新浪微博

    这个由传统电商点燃的双11中的节日,在购物节频繁、直播火爆、流量成本上涨的背景下,明显不同于以往。为了创造消费机会,商家不断研究各种折扣和促销。然而,在折扣满天飞的情况下,再甜的糖果也会变成糖衣炮弹。

    对于同质化的活动,花23天参加一个双11的消费者已经很累了,大呼“我买不了”,更何况双11还有很多优惠不能输给购物节。今年的双11已经落下帷幕。明年的双11会怎么样?能否延续历史的辉煌?

    平台、商家、消费者等节点都影响着双11的未来。我们期待着下一个双11。

    「我以前参加双11」和「我现在参加双11」有什么区别?你有什么看法?点开下面的链接,大家一起聊聊~

    更多精彩回复:http://996.pm/7m6an




    #天天问神回复#

    《天天神回复》是天天问的新栏目,致力于从天天问的朋友中发掘精彩语录。抖机灵,大家都认真!喜欢的话记得点开问题链接和TA互动。我们也很期待你在这里的演讲~

    微信拨号也有铃声。是鸡肋还是创新?

    @陈欣:

    俱乐部已经死了。嗯,音量不小,铃声关不了。下飞机的时候,我给搭档做了一个视频。机舱里只有我一个人,手机响得像地铁里的老机器。

    模仿鲁迅的语气写一份双11的单行本?

    @潘叔叔:我家院子里有两只狗,一只田园狗,一只单身狗。

    采访者:在公司高管的内斗中,你会站在哪一边?你应该怎么回答?

    @路中间的钉子:

    官方口径:坚定不移的跟着我老板干,稳扎稳打。我的新老板已经换了,听从他的指示。

    说白了就是别的棋手在打,你连棋子都不算(未就业)。就业时考虑什么样的大葱?你有资格选择营地吗?再者,你加入哪个部门,自然会有各种大小的标签。跟着上级走就行了。别忘了转正考核权和绩效考核权都在你自己老板手里。为什么想那么多?


    #相关阅读#

    第162期:没想到是2021年下半年最火的产品!

    【每日一问每周精选】第161期:小程序越来越好。为什么APP还有一席之地?

    【每日一问每周精选】第160期:电商产品模仿“踩坑单”,自己埋“炸弹”?

    【每日一问每周精选】第159期:外卖评分机制:为什么不能给骑手“五星”好评?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158期:为什么积分只能兑换商品,不能兑换现金?

    来源:天天问选题

    “天天问”是人人产品经理社区的一个相互问答模块,致力于产品、运营、营销等领域知识的学习与交流。

    本栏目由@王菽一编辑发布,欢迎大家提问交流。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