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迁项目简介怎么写(长沙县㮾梨街道:征拆一线工作人员的“三板斧”)



杨昭(左二)和拆迁“战友”看方案。



杨钊(右一)在花园村的一户人家参观现场。赵家辉

长沙11月11日红网时间(通讯员谭晓宇)11月7日,天刚蒙蒙亮,头刚挨着枕头不到4个小时的杨昭就从床上爬了起来。此时此刻,他的两个小女儿还躺在妻子的怀里,睡得正香。

自2021年长沙县开展征地拆迁“百日会战”以来,杨昭已经很久没有过周末了。即使因为一场秋雨而变得异常寒冷,也很难阻止他坚守在征地拆迁一线。

一本提升你自信的百科全书

前脚一踏进梨街拆迁指挥中心,杨昭就一头扎进了信息的“海洋”。他的办公桌早就被各种文件、档案建成了“碉堡”。坐在办公桌前的杨照,看起来像是一个正在战壕里战斗的老兵。

梨街拆迁副指挥长杨昭,多年来一直和征地拆迁工作打交道,从县直机关到基层。每到一个新岗位,他都要翻几遍当地的相关政策法规、户口档案等资料,这是他多年的工作习惯。

杨昭坦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直接面对征收拆迁第一线,只有深入学习政策,严格执行,灵活运用,才能充分利用拆迁政策,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忧’问题。”

在拆迁过程中,不同对象的诉求和问题是不同的,合理运用相应的政策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行走的百科全书”,杨照早已熟知各种征收拆迁政策,这也成为他快速解锁群众内心的一把“金钥匙”。

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如今,在介绍拆迁项目时,攻坚组成员对政策、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和杨司令员一起工作,我们心里有底,手里有力量。”街道拆迁中心的胡瑶说。

一步一步聚在一起

短短三个月,杨照的鞋子已经磨破两双了。

“做拆迁工作,光靠在办公室里说话是不够的。你要贴近群众,要走进群众的心里。”杨照也把这句话付诸实践。8月以来,他已经覆盖了长沙经开区和长沙县的32个拆迁项目,都涉及到梨街。他访问了50多个协调帐户,参与了90多个认证指导和认证签署帐户。

“既然我们在一线,就要去一线,看一线,做到一线,从纸上谈兵到付诸实践,这对拆迁工作是一个考验,对我也是一个考验。”在梨街“百日会战”动员大会上,杨昭的表态毫不含糊。

在他看来,“拆”也好,“不拆”也好,其实群众心里都有自己的秤,一个连着国家,一个连着民情民意,而拆迁干部就是这个秤上的定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彼此亲近,真正“走下去”。只有这样,拆迁群众才能真正理解政府征收拆迁的初衷,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重拾期待美好生活的信心。而所有拆迁干部的脚都够硬,这无疑是梨街反复跑出来拆的“加速度”秘诀之一。

势头强劲的党旗

“百日会战”活动中,党员杨昭不惜挑起梨街重点清剿的“重担”。同时,他还在工作中充分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征地拆迁的新路子。

拆除临时党支部,充当“临时”。在项目布局的重点区域花园村,杨昭倡导就近建立花园新城拆迁临时党支部,将其阵地延伸到征地拆迁一线的每一个角落,有效实现了党建与项目建设的互动共赢。

15名党员、干部、工作人员和涉及党员身份的20户群众全部纳入临时党支部管理。党员带头参与拆沉宣传,用实际行动践行“一碗水端平,一把尺量到底”的原则。他们潜心攻关,收拾局面,一面鲜红的党旗在拆梨一线高高飘扬。

在日常工作中,杨照也以身作则,争做先锋模范。“因为每天晚上都是最后一次离开,我们拆迁中心的门都是杨司令关着的。不知道,我以为他是这里的‘门卫’。”街道拆迁中心唐万开玩笑说。

在杨昭的带领下,宣讲的号角吹响了,清场的速度快了,难啃的硬骨头松了,征地拆迁的“一池春水”也活了。久而久之,街道拆迁干部的积极性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11月9日,经杨昭多次协调核实,在县拆迁中心和村社区干部的积极配合下,馨子项目庄某春天户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拉锯”,终于顺利签约,这意味着梨街又一项目实现了清场。

私底下,杨照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即使他因为工作每天都很晚才回家,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送女儿上学。“我可以为家人多分担一些,睡得少一点也没关系。”一提到家庭,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坚毅如铁的男人突然变得柔情似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