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手机号2个微信怎么弄回原来的(你的手机越来越卡,原因就在微信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好像越来越多的新机都在用18GB内存。


是的,你没听错,2GB比16GB多。


2GB的这个优势在机哥码字用的电脑上已经发挥作用了。


只能感觉现在手机内存发展太快了。





为什么手机内存容量发展这么快?


几乎每四年就会翻一番。


这是手机厂商的忽悠还是软件厂商的胁迫?


今天吉哥就给大家讲讲手机内存。


和系统生态学


不得不承认,如果说手机内存,肯定会分阵营。


Android和iOS阵营的内存问题几乎每年都会引起一场争吵。





从根本上来说,系统是保证内存合理分配给APP的。


然而,有些是克制的,有些是狂野的。


季哥,这里有个通俗的比喻。


如果手机内存是图书馆,APP占用内存相当于借书,释放内存相当于还书。





那么iOS一定是个脾气暴躁的管理员。


借书:谁叫你一次借这么多!我们缺少书。这三本书足够你读了。留点给别人。


还书:这些书你已经借了很久了,不看了就请尽快还!最多给你留个代金券,以后可以先用。





安卓应该是佛系管理员。


借书:老板,你来了~这次你想借几本书?我们有许多书。把标题给我。


还书:你已经读完了这本书。这次你没带。然后...别人想借的时候我会找你要的。




事实上,如果所有应用都遵守规则,这两种策略都没问题。


因为内存不足而被暂停或杀死的app,也可以通过系统的push服务及时弹出通知。


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们无法使用Android推送服务。


所以社交通讯类app会尽量留在后台。


当然,为了占领你的通知栏,现在各种视频、资讯、电商之类的app都在后台玩花样,启动几百次都嫌少。





另一方面,由于Android的开放,谷歌只能管理自己应用市场中的应用。


至于从其他地方下载的app,就看开发者的良心了。





如果要描述安卓平台APP目前的生态现状。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觉得挺合适的。





每当手机有限的内存成为app无休止的战场时,我们就会寄希望于更多的内存。


但总的来说只会幻灭。


APP的演变


当然现在有很多app,确实需要很大的内存,比如很多大型游戏。


据实测,手机版英雄联盟进入战场后,整个游戏将占用1GB内存。


一个手机号2个微信




和平精英空降到地面后,基本和前者是一个数量级,占用内存1GB左右。





但令我惊讶的是,这些大型游戏占用的内存并没有某些应用多。


比如微信,在各种组件和小程序的加持下,占用的内存比手游还多。


淘宝和支付宝里各种眼花缭乱的功能会占用很多内存。




还有很多重度app,包括但不限于电商、社区、短视频等等。


特别是有很多图片和视频,随着信息流或者瀑布流无限滑动。


应用程序加载的内容越多,它将占用越多的内存,占1GB至2GB。





不过平心而论,这也是科技进步的一种表现。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速更快,流量更大,习惯了高清画面流畅,无限下降。


让吉哥回到2G网络时代,去wap网站点击手动翻页。


就算你存的内存再多,也受不了。





内容在进化,手机内存作为承载这些内容的基础硬件,当然要跟上潮流。


这是大势所趋。iPhone 13 Pro Max也使用6GB内存。


只比安卓阵营的12GB、16GB、18GB多了十亿的克制。


对手机的需求


APP吃内存很大,还常驻后台,内存小一点就不能用了?


不完全是。如果两款手机内存容量差距不是特别大的话。


对应用程序的流畅度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毕竟即使是只有2GB运行内存的手机,也能正常运行几乎所有的大型游戏和大型app。


但是再复杂的多任务处理也是不一样的。


让我们以6号线吴彦祖的日常生活为例。


假设吉哥手里拿着一台2GB内存的安卓机,高高兴兴的下班了,打开王者荣耀在路上玩了两局。


去地铁站,剪出游戏,打开微信,帅气的秀出你的健康码。


然后走到闸机前,熟练的打开支付宝乘车码,一气呵成的扫码进站。


然后,后台运行的王者荣耀被系统杀了。





兄弟,你戳到小内存手机用户的痛处了吗?


比如刷个短视频看到好东西,打开电商APP搜索同款商品,想回去对比一下细节。


结果短视频被杀,重启应用后找不到之前的视频。





综上所述,手机是一个高频、多任务、碎片化的设备。


内存耗尽会导致多任务处理体验一落千丈。当然,Android设备会更明显。


相反,如果没有这种多任务需求,再大的内存也没用。


即使是几万块钱的安卓智能电视也只有3GB内存。





有些机友可能会觉得奇怪,我的新手机运行内存比老款大了2GB,但流畅度提升的感知是很明显的。


因为除了手机整体配置的提升,内存本身也在升级。


当然,LPDDR5的性能会比LPDDR4更好,单个内存芯片的容量也会更大。


即使是同样容量的内存,高规格的性能也一定会更好。





硬件厂商堆配置,软件厂商全部用完。


这叫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安迪·比尔定律,Windows和英特尔的联盟就是这样形成的。


就像猎豹和瞪羚在奔跑速度上的进化,是一种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逻辑。


如果软件没能榨干硬件性能,就会被嘲讽浪费。





归根结底,我们吐槽的是手机的内存,跟容量大小无关,跟价格和体验是否对等有关。


对于吉哥来说,如果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花同样的钱,可以得到更好的配置和体验。


就算手机用32 GB内存,有什么好吐槽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