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风暴
(小说)
王良杰
大声朗读:王萍萍
(王萍萍,女,中共党员,在济南市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曾获济南市卫生大使、济阳县十大杰出青年、济阳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个人等称号。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喜欢音乐,书法和阅读。)
老刘笑着盯着“提交订单”几个字,轻轻一点,一个手机网购订单就这么轻松搞定了。看着网购后的手机页面,老刘笑得像个孩子,笑得那么阳光灿烂。
老刘能不开心吗?他今年50岁了。虽然他用了几年智能手机,也会用微信,经常刷Tik Tok,但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网购如此时尚。
老刘不傻。他是村里的能人。他精通各种农活。他年轻的时候学过几年木工,现在带领着一群劳动者。这几年,老刘不仅手头宽裕,还在城里给儿子买了房。老刘的村子离乡政府驻地不远,附近有个菜鸟驿站。看着年轻人的手机,购物大大小小,方便又便宜,挠得老刘心里痒痒,但他又常常担心自己手在抖,手机里的钱不翼而飞,血汗钱进了别人的口袋,所以网购一直是他拒绝尝试的事情。
春节期间,老刘和大学毕业的女儿聊起了网购,女儿教了他很多科普,让老刘的脑子都明白了。阳历三月,老刘想到马上就要“3.15”了,很多商家肯定不敢乱来。为什么不时尚一次,体验一次网购?这是第一场。当时,刘看中了一双180元起的皮鞋。他知道这样一双皮鞋在实体店要几十块钱,于是狠心在网上买了一双。
这两天老刘一直在想网上买的那双鞋。今天早上,老刘正在家里忙着,这时电话铃响了。
“你是刘吗?你有快递,赶紧去菜鸟驿站取,货到付款,360元。”
"360?正确我花180买了一双鞋。怎么才能拿到360?”
“我们不知道你是怎么买的,但是货单上显示需要收360元,需要凭单收。”
“这不是骗人吗?不行!”刘生气地挂了电话。
老刘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他干脆辞掉工作,去邻居家说点什么。
邻居刘有才,40多岁,外号“小诸葛”。村里谁心里有思想疙瘩,一般都会找他谈谈解决。
刘进了大门,看见刘有才坐在房间里看手机。简单寒暄后,刘气愤地向刘有才讲述了自己的网购经历。老刘听了,估计是网购遇到诈骗了,关切地问:“你给他们付款了吗?”
“不!刚开始怕放假,就做成了货到付款。”
“你买的鞋180元吗?”
“这样还能在网上卖吗?”刘瞪大了眼睛,惊讶不已。
“那怎么变成360元了?”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
“我不知道。别来这里唠叨你。”
“网上购物不错。也许你点击了钓鱼网站,遇到了诈骗。但是,如果你没有付出,你也不会失去什么。只是以后不要在网上买东西了。”
“年轻人哪个不是从网上买东西的?女儿说网上的东西便宜,很多商品质量还不错。这是我第一次在网上买东西,这种事情就发生在我身上。”刘失望地叹了口气。
刘有才一听,就和老刘聊起了自己听过的各种奇怪的网购现象。比如网店的虚假宣传,比如“假一赔十”“清仓大甩卖”,退货时的各种麻烦,网评中的刷单好评等等。刘有才补充道:“我不太相信网店,所以不学网购。”
最后,有才建议:“‘3.15’消费者权益日就要到了,你不妨打电话到相关部门投诉这种欺诈行为。”
“我又没付钱,算了吧。”刘只好这么安慰自己。
刚从有财家走回自己家,老刘看到女儿回来了。老刘再次详述了自己的网购经历。侄女听了,觉得奇怪。她要查看老刘的手机,看他是怎么网购的,她准备和店家沟通。女儿不看也没关系,但是看了也会开心。
“你买了两双!”女儿哈哈笑道:
“不可能?”老刘有点不解。
“看订单,你明明买了两双,360元没错。”把网购页面给老刘看。
老刘盯着自己的手机,上面明明写着购买数量是“2”。
“想起来了。刚买的时候怕不成功,先放在‘购物车’里。我点了两次吗?”刘如梦初醒,也笑了起来。侄女又找到了老刘购物车的信息。乍一看,购物车里有两件一模一样的商品。
“好吧,如果你想要这双鞋,我会再和商店谈谈。”女孩拿着爸爸的手机和店家私下聊天。
两天后,网购的皮鞋顺利送到了老刘手里。试试吧,老刘。大小合适,又轻又漂亮。这时,老刘又想起了天才的“绝招”,认为网购有风险,但又不是毒蛇猛兽。怎么会这么可怕?我们农村人,文化程度不高,可以放心网购。“公平、正直、安全消费”,每天都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本文发表于2022年3月7日《新济阳》第4版)
作者简介
王良杰
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市作家协会、济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济南市济阳区城泊湖学校初中部。
一号书香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