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定玉器(干货收藏:古玉鉴定八大方法)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客户端查看)

中国是世界三大玉石产地之一,是玉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中国人崇玉、敬玉、爱玉、藏玉的文化传统经久不衰,玉文化成为社会主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石的稀有和高贵品质象征着贵族的权力、地位和品德。唐代以后,玉器进入民间,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玉玺之宝

到了清代,随着古玉收藏爱好者的增多,古玉赝品开始兴起。上世纪80年代,古玉收藏首先在台湾省、香港等地升温,很快波及大陆,收藏大军空前。由于高古玉器的稀有性,供不应求,赝品应运而生,技术不断提高,甚至达到近乎正品的程度。很多私人藏玉书籍,有些找不到一件真正的古玉。造假的理论很多,但是都跟不上造假的水平。

近年来古玉市场不景气,国内很多博物馆和藏家不敢收藏高古玉,主要是鉴定水平有限,使得很多高古玉无人问津。再加上造假鉴定手段的陈旧保守,无法超越造假手段的翻新速度。特别是近年来,高古玉的仿制水平不断提高,突破了以往的古玉鉴定理论,给鉴定赝品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金色丝带鸟花形玉佩

面对近年来的高级仿制品,古今一些古玉鉴定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我们不能停留在最初的认同理论上。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仿制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研究,深入市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分析鉴别,而不是靠主观推理、考证、猜测来鉴别真伪。有些专家传统观念和陈旧观念很强,用先入为主的保守观念来检验真伪是不可取的。

笔者通过多年的收藏研究和市场经验,总结出以下八种鉴别方法,其中有一些是前所未有的新方法。这八点法的作用可以相互转换,可以作为古玉真伪鉴别综合分析判断的依据。



洛阳博物馆收藏的战国玉器

工艺痕迹鉴定

1.工具和方法:用10 ~ 50倍的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

2.适用范围: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古玉。

3.局限性:对于腐蚀严重、起皮、玉石钙化的不能鉴定。

谈古玉工艺,特指古玉加工工艺:一是切片,二是精加工,三是抛光。该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清朝到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和半自动称重技术;其次,现代电子称重技术和桶抛光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发明了手工砝码,如打磨用的玉砂、动物皮、棉麻轮砝码等。钻孔的特点多为喇叭形,长孔多为成对钻孔。孔中细,两端大,孔壁上可见粗细不一的螺旋线,表面光滑。

而机械孔壁较为规则,有细密均匀的螺旋线,不够光滑,孔边还能发现硼碴。观察穿孔特征是鉴定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重要方法。



清代财智仙人图玉山子圆明园出土

战国时期铁器发明后,玉器的穿孔更为规整,但孔壁上的螺旋花纹不如机械孔壁上的细密均匀,孔边和线边出现硼碴。

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动物皮被用来打磨玉砂等。在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到粗细不均、方向不一的细凹纹,有时会出现杂乱无章的细凹纹,有层次感,不同于机械抛光或仿古法抛光的细、等、平行的细凹纹。



明代定陵出土镶有宝带钩的玉器

另外,绝大部分的精品玉器都是平整、均匀、整齐的。重要的是,垂直的重量标记不能太大。如果使用电动重量工具,通常可以找到垂直的重量标记。分析这项技术的特点是鉴定古玉真伪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鉴定中起着主导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必须用放大镜来观察和鉴别。

氧化鉴定

1.工具和方法:10 ~ 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筒。观察平面氧化透明辐照。

2.适用范围: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出土的古玉。

3.局限性:现代古玉传世,无氧化。

这也是鉴定古玉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种自然环境中,与空气体、水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氧化有两种现象:一是钙化成不同程度的“鸡骨”;是严重的二氧化粉末。

从矿物学的角度来看,玉石的密度是不一样的,也含有一些其他的物质。长期化学作用下质地较弱的部位,尤其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腐蚀形成的小孔。氧化严重时,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但又自然覆盖在玉器的全部或部分,呈层状,深浅不一,光亮程度不一,表面仍有光泽,严重时被腐蚀成粉末。



宋代卧鹿玉饰清代黑舍里墓出土

要知道玉石的薄弱部位通常氧化严重,但烧假玉就不是这样了。通过烧制的仿氧化古玉,通常是表面薄薄的一层粉末,没有深度和层次感。玉石在强光下纯净透明,氧化层很薄。自然氧化深度由轻到重不等。通常,尖角和边缘较重。如果氧化很重,光线就无法穿透。但也有类似氧化白的玉石制成的假古玉,值得关注。而且假鸡骨的白点在放大镜下观察是凹进去的。

使用这种鉴定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造假者使用自然氧化的玉石材料制作器皿,这需要从加工痕迹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腐蚀鉴定

1.工具和方法:10 ~ 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筒。观察特征。

2.适用范围:腐蚀出土古玉。

3.局限性:没有腐蚀的古玉是代代相传的。

大部分玉器在各种土壤中长时间埋藏会被腐蚀,特别是酸性土壤会严重损坏玉器,质地松软、氧化严重的玉器受到的腐蚀最大。通常表现为麻点和点蚀。有的点蚀孔肚子很大,在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孔内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晶体,目前任何方法都无法伪造。

通常氧化越重,腐蚀越重。目前,酸腐蚀锻造的玉器表面通常被腐蚀出大面积的凹凸不平,有明显的蚀孔和蚀斑。可以说,这样处理的翡翠,腐蚀孔往往是外大内小,没有晶体,斑驳。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使用自然腐蚀严重的玉料来加工假古玉,其特点是腐蚀严重,加工痕迹处没有氧化。



新仿玉猪龙市面上比较丰富,属于低端仿。

凝结物鉴定

1.工具和方法:10 ~ 50倍放大镜,观察不同位置;牙签,用来刮附着物。

2.适用范围:出土古玉。

3.局限性:近代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下,洗涤过度的伪古玉。

这种方法也叫包浆鉴定。包层膏通常是指玉石在各种环境下由其他物质附着在玉石表面形成的一种物质。有三种主要形式-

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矿物冷凝物;

二是墓土或腐烂的杂物附着在玉面上;

这是第三代产品上的污垢。





青龙蓝宝石“天子古稀之宝”和“八卦掌思想之宝”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些物质非常细微,颜色也不一样,通常是通过多年对实物的观察来判断。出土品的包浆中有一种是凝结在玉器表面的物质,在放大镜下观察呈斑驳状。有些包浆是矿物熔化形成的,有些是透明的,有些是半透明的,有些是墓土。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非常自然的,凝聚并伴随着墓葬的气味,有些甚至经过擦洗后依然存在,这也是气味辨别的重要方法。假器就不是这样,包浆松散,没有墓味,没有透明的矿物质。即使有泥包浆,也是用胶水等物质做成的,一烧一洗就知道了。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高祖带承盘玉杯

现在流行的新玉造假方法是用细铁丝包裹,放入土中几个月或几年,再取出来,让红肉桂锈固结在玉上来冒充古玉。但其实古代的玉器很少和铁等材料一起存放和陪葬,只有玉剑和工具是这样的。这些赝品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已经出现在一些拍卖会上,玉器上还能清晰地看到用铁丝包裹的痕迹,令人匪夷所思。

气味鉴定

1.工具和方法:湿水。可以用水把玉弄湿闻闻。

2.适用范围:出土古玉。

3.局限性:传世之作,出土后久刷者。

这种方法不容易掌握。由于玉器的埋藏环境不同,气味也不同,大多有古墓味、土腥味和传世特有的气味。

一般新出土的玉器气味最浓。要熟悉这种气味,最好的方法是闻老窑陶瓷,尤其是新出土的陶瓷,尤其是战国汉代的陶器,其气味与同一墓葬出土的玉器气味相同或相似。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有西部周庆瑜组。

这种方法仅限于新出土或新近出土的玉器,对于鉴别那些伪造的出土古玉器特别有效。它们不仅没有墓臭味,反而有刺鼻的化学气味或者单纯的泥土气味。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多练习,多比较,才能有所收获。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污垢和杂物的玉器,无论出土的时间早晚,一定有墓葬的味道。如果你把它们泡在水里或者呼吸,它们会有更多的气味;否则,它们无味,就是假的。

沁色鉴定

1.工具和方法:10 ~ 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筒。观察解理,渗透深度,照射玉器观察颜色,渗透到部位。

2.适用范围:出土秦玉器。

3.局限性:传世古玉或无秦古玉。

沁色鉴定重在学习和了解古玉在各种长期存放环境下的颜色变化,是另一种物质分子渗入玉的局部或内部而产生的颜色,但实际上是一种物理现象,是一种自然的颜色变化,我们通常称之为“沁色”。

如果将古玉存放在红色漆器中,可能会出现红色软泥;如果放在黑色的漆器里,可能会产生黑色的软泥;如果埋在黄土里,可能会产生黄褐色软泥。在强白光下观察,着色通常发生在玉石的弱接触部位或自然解理、锁等部位,然后沿解理或裂纹部位扩大渗透,称为“全浸”。播放后会变色变亮,大部分tint颜色会由灰变红。重要的一点是,一般情况下,正品都是颜色比较单一和深的,所以在鉴定中看到杂乱和鲜艳的颜色是值得怀疑的。



春秋晚期,河南省博物馆有蓝宝石装饰。

即使真玉有解理和裂纹,也不是接触部分,不一定有茶色。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来模仿琴色,通常是全琴。还有局部软泥,特点是琴色较多,不一定在玉石的薄弱处或缝隙中,在强烈白光下观察可见。有人利用高科技手段,沿着玉石的解理或锁边进行激光伪造上色,要知道大部分都有由深到浅的过渡色。还有一点就是玉石的存放环境干燥或者玉质致密,也可以不渗水。

化学鉴定

1.工具和方法:醋和丙酮。把玉局部煮熟,刷上丙酮。

2.适用范围:氧化古玉,仿氧化古玉。

3.局限性:古玉无氧化。

这种鉴别方法主要是针对氧化严重的伪造鸡骨白,以及泛白、白斑。醋针对的是一般用石灰、火等方法烧制而成的白化的伪古玉。

方法是先将醋烧开,将假古玉局部浸泡1 ~ 3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白粉。如果能洗去,水就成了白浆,氧化的部分就显出玉质,那就是真假了。因为这种方法清洗不了真正的氧化白斑。



扬州博物馆藏西汉广陵郭龙鸟纹玉璧园

对于玉石表面混有胶水和颜料的白膏,可以用丙酮局部刷掉白膏。如果真古玉的鸡骨是白色的,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也洗不出白糊。请慎用这种化学方法,不要将玉石长时间浸泡在酸性化学试剂中,因为玉石会被酸性溶液腐蚀破坏。

艺术水平鉴定

1.工具和方法:目视观察,与实物对比研究。

2.适用范围:所有艺术玉器。

3.局限性:模型极其简单或严重腐蚀损坏。

艺术性是最难模仿的因素。在中国制玉技术史上,每个时期的玉器都有鲜明的特点,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也不同。而且每个时期既有成熟的艺术,也有不成熟的或成长中的艺术。

熟悉各个时代和地区的玉器工艺水平是鉴定古玉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一些玉器理论书籍,还要多看一些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玉器目录和实物资料。

另外,要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列宁说:“任何历史问题的研究、判断和结论,都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中去考察。”技术水平不等于艺术水平。有时候技术水平达到了,艺术水平没有达到。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玉龙杯

怎么鉴定玉的真假

古代玉器的成熟艺术在今天是很难模仿的,那些艺术水平很高的玉器更是难以模仿。比如汉代的玉人、玉马、玉兽,尤其是圆雕,还是极难模仿出圆润饱满、线条流畅的。可以说,越是高科技的大型作品、圆形雕塑、复杂作品,越容易识别。原因是模仿难度大,容易留下破绽。

重要的是,美的艺术只有技法没有方法,所以人死了。对现代人的模仿往往是有形无神的。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客户端查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