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加盟费(反诈手册丨揭秘“征信修复”骗局:一条1500-3000元,培训、代理加盟一条龙)

“小静,我们现在可以花钱修复不良信用记录吗?有人跟我说,花四万块就能消除不良记录,我想明天去取钱。”张大爷刚听说花钱修征信还有些怀疑,但在对方的劝说下完全被说服了。他在取款前将上述微信内容发给了泰隆银行的客户经理,却被告知这是一个骗局。

征信报告作为“经济身份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人贷款能否获批。如果个人征信报告逾期或不良,很有可能银行会拒绝放贷。有人看准了其中的“商机”,号称可以消除个人征信不良记录,并展示了不少“成功案例”。

当牧羊人吵架时,狼就赢了。既然征信修复的市场前景广阔,就有人算计起了征信修复培训和代理加盟的生意。“信用修复”真的能修复信用报告吗?这是新业务吗?征信报告中出现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是什么?

免加盟费网店代销

消除不良信用记录每条1000-3000元不等。

2020年12月,邓某军因个人征信问题购房贷款受阻,经某房产卖家介绍认识了张某军。加微信后,双方约定由被告为邓的妻子胡某梅修复逾期信用记录,然后将本人及其妻子的身份证信息发送给被告。协议签订后,约定被告张出资15000元,办理恢复胡某梅信用信息相关事宜。

但是15000元不是一次性付清的。前期,邓某军分别付给张某军3000元和2000元协调关系,时间暂定为30天内办完此事。但张某军未能修复征信逾期记录。邓某军要求退款,张某军再次向胡某梅做出承诺。因无法处理修复胡某梅征信的问题,前期在售楼处交了5000元加5000元违约金,共同凑了10000元返还给胡某梅。但迟迟未果,于是邓某军将其告上法庭。

巧合的是。2020年1月,张某林也因个人征信问题被阻止购房贷款,并通过房产卖家介绍认识了张某军。加微信后,双方约定张某军为张修复征信逾期记录,分三次收到张微信转账共计8400元。收到上述款项后,张某军称,由于银行系统维护,还需要几天时间才能修复征信。事实上,张无法修复逾期信用记录,且手机已关机。张某林多次联系未果,遂将其告上法庭。

Ang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张某军向昂的妻子承诺可以修复昂的征信,并收取了10500元。不出所料,张某军也未能成功修复征信。后来他说征信可以再修一次,需要再交5000元。过了一段时间,张某军谎称昂某的征信修复成功,要求转账19500元修复征信费,在还清之前不更新征信报告。根据上述案件的情节发展,张某军将对方的联系方式全部拉黑。

不难看出,这种骗局的套路基本都是利用普通人急于修复征信的心理来骗取受害人的资金。一旦钱到手,就被彻底拉黑,再也联系不上了。其实如果有逾期记录,也不用担心。根据《征信系统信用信息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超过5年的,在信用报告中不予显示”。简而言之,逾期记录自还清逾期债务之日起保留五年,五年后在个人信用报告中删除逾期记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目前仍有不少“中介”以征信修复为名从事收费活动。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时,中介表示具体收费要根据征信报告定价,逾期一个月为一。先签委托合同,再交费。如果处理不成功,费用将被退还。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比较好办。快的话两个星期,慢的话差不多一个月。也有代理人表示,时间可能需要90天左右,因为一个银行很难办理,办理周期会很长。记者了解到,消除一条不良记录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如果不良记录太多,可以打包定价,市场价格不一样。

有征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征信修复”这个词并不准确。征信中有逾期债务的,还清五年后消除记录。如有错误信息,可向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申请异议处理。一些所谓的“信用修复”在收取费用后失去联系,一些使用伪造的材料进行上诉,以试图修改不良信息。修改不成功,不退款,不直接损失。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应当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保存个人不良信息五年”。根据相关法律政策,个人信用报告的不良记录不适用“信用修复”,不良行为或事件结束五年后,不良记录自动删除。央行说“信用修复”是骗术,既不靠谱也不违法。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个人认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有错误或者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不收取任何费用。使用非常规手段不仅不能消除正确显示的不良信用记录,甚至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修复征信的培训费在2万元左右,加盟代理更贵。

有些人打着“信用修复”的名义行骗,却没有意识到别人盯上了他们,精心设计了另一个骗局。

2019年11月,宋注意到李经常在朋友圈发布信用修复成功案例和一些征信常识,于是与对方取得联系,准备学习信用修复技术;王某某还在李的介绍下学习了信用修复技术。李曾告诉他们,某银行6条以内收费4000元,公司(中和征信)可以成功修复失信人员90%的信用修复问题,而且是正规合法的途径。

交了学费后,宋和王去中和征信所培训时,发现不对劲。所谓修复征信,就是如何编造理由欺骗银行。当宋拿出一份需要修改的信用报告,让讲师赵修改时,他无法修改。直到那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赵和李精心设计的骗局。两者分工明确。李负责拉客户费,赵负责教学培训。赵说,“公司对外宣传就是帮助客户以合理合法的方式修复自己的征信。其实就是解释了伪造一些假货帮助客户修复征信的客观原因。通过异议和投诉的方式与银行沟通,帮助客户清理和修复客户的信用信息,包括假的银行流水,假的医院病历等等。所以公司在培训前是要收费的。否则,客户发现培训内容与宣传不符,肯定不会付钱。公司收取的加盟费分别为1.98万元、5.98万元、18万元。"

2021年5月24日,裁判文书网公布了该案。然而,信用修复的欺诈远未结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信用修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发现大量教授信用修复技术的广告,费用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记者以学习信用修复技术为名,随机联系了一家自称可以做信用修复培训的公司。问明目的后,对方详细说明了征信修复的市场情况,以及学习征信修复技术或加盟的费用和形式。

他表示,信用修复有三种情况不能做,分别是被法院强制执行,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上传不良信息的金融机构破产,找不到对接人;逾期债务未结清。在接单范围内,维修成功率高达90%以上。具体盈利点主要是客户收取的服务费,一般是文章收取。根据市场情况,每件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做的越多,赚的越多,整体利润比较高。

关于培训费用,对方介绍,“只要努力学习,4天左右就能独立操作,在接单的过程中会逐渐熟练。培养一个人的费用是29800元,如果是区域加盟的话是59800元,三个人可以一起学习。”

央行提醒,凡以信用修复培训、获取信用相关资格证书等名义进行宣传或收取费用的,均为诈骗行为。以征信市场需求大、前景看好为由,以代理、加盟等方式,骗取代理费、加盟费,诱导开展征信相关业务,实际上是在骗取代理费、加盟费。根据《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第五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根据《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组织不得以加盟、代理、挂靠等方式从事企业征信业务。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