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银监会在官网发布《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提示其以“元宇宙投资项目”、“元宇宙连锁游”等名义吸收资金,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全文如下:
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热点,以“元宇宙投资项目”、“元宇宙连锁游”等名义吸收资金,涉嫌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现将相关技术和风险提示如下:
1.编造虚假的元宇宙投资项目。一些不法分子炒作游戏制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与元宇宙相关的概念,编造名目繁多的高科技投资项目,公开虚假宣传高额利润,借机吸收公众资金,具有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征。
2.打着超宇宙区块链游戏的旗号诈骗。一些不法分子绑定“元宇宙”概念,宣称“边玩游戏边赚钱”、“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通过兑换虚拟币、购买游戏装备等方式引诱参与者投资。这种游戏迷惑性很强,存在携款潜逃等风险。
3.恶意炒作元宇宙地产的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元宇宙热点概念,大肆渲染虚拟房地产涨价预期,人为制造买卖假象,引诱人们入市囤积购买,应警惕此类投机风险。
4.变相从事超宇宙虚拟货币非法牟利。一些不法分子声称虚拟货币是未来的通用货币,诱导公众购买投资。这种“虚拟货币”往往是不法分子自发的空气币,主要通过操纵价格、设置提现门槛等幕后手段非法获利。
上述活动,打着“元宇宙”的旗号,具有诱惑性和欺骗性,参与者容易遭受财产损失。请公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涉嫌犯罪线索,请积极向当地有关部门举报。
一、超宇宙区块链游戏两周能赚14万?
据央视财经此前报道,《超宇宙》已经成为市场热点,市面上有很多打着《超宇宙》旗号的区块链游戏。这类游戏很多甚至宣称可以边玩边赚钱。投资30万,两周就能赚14万。
记者来到福建福州一家自称元宇宙研究院的公司。网上很多夸张的宣传都来源于此。一出电梯就能看到“人人链元宇宙研究院”的字样。一位自称是总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超宇宙区块链游戏只要你花钱买装备就可以投资理财。
福建福州人人联源宇宙研究所所长:目前游戏农夫世界,无论买哪个装备,大概都需要22-40天才能回到这个周期。举个例子,你今天买了一把8万元的电锯,每天的收益大概是3000-4000元。从8月份入场至今,没有一个客户在这个游戏里亏过钱。
按照导演的说法,要参加这个连锁游,首先需要把人民币兑换成USDT,然后再兑换成这个连锁游使用的虚拟货币。最后可以在游戏中购买锯子、鱼竿等工具,每小时会产生木材和食物,卖出后实现每月近100%的投资收益。
为了证明这一说法,导演进行了现场演示。记者看到,该游戏画面粗糙简陋,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就能完成所有操作。电脑上还有一个表格,记录所谓的投资者回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要投资,必须经过公司的指导。先交6000元以上的服务费,再按月收入的20%。投资额度根据游戏中的装备价格确定。最低投资一般在2万元以上。
除了这一家,记者发现还有许多公司推广同样的区块链游戏。此外,市场上还有大量其他区块链游戏。这些公司或者游戏都是打着高额利润的名义。有什么风险?
记者发现无论什么形式的元宇宙区块链游戏,用户都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USDT,也就是游戏中使用的虚拟货币。然而,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公告明确指出,所谓的“虚拟货币”本质上是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涉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对此,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网上鼓吹的“超宇宙连锁游”不过是炒作超宇宙概念而推广的骗局。很多区块链游戏本质上都是小型网页游戏,开发成本低,宣传可以通过理财赚钱。其实他们只是用后来入市的人交的钱来填窟窿而且,如果游戏不火,可能就没了。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陈欣:这其实是一种打着超宇宙旗号的新型骗局。当我们的资金在海外转换成虚拟货币,其实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如果不给你回报,没有当地报警,我们也无法约束,所以承诺完全不靠谱。
二、元宇宙炒房热的背后
从元宇宙概念延伸出来的众多产品中,除了游戏,就不得不提虚拟炒房了。
据《Yangguang.com》报道,2021年12月23日,普华永道宣布在美国元宇宙平台沙盒上购买了一块虚拟土地,并计划建立相关专业服务咨询中心。许多企业在元宇宙平台购买虚拟土地来宣传自己的品牌。
普华永道的地块价格并不公开,只是之前平台上的一块虚拟土地卖了430万美元。这个价格不仅高于纽约曼哈顿的实际平均房价,也足够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买一套地段和品质都不错的房子。
在国内,一款被称为虚拟社交meta universe的APP最近开启了线上限量版虚拟房产预订抢购活动,由于参与人数过多,服务器一度崩溃;虚拟财产数量有限,所以二手平台交易火爆。价格从几百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标注“想要”的人也不少。
那么,参与“超宇宙炒房”到底是口号还是风险?《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虚拟不动产交易涉嫌“炒房”和“炒币”[S2/]。
元宇宙房地产投机大多是基于NFT,即非同质令牌。NFT也是2021年风靡全球的新概念。不像FT是同质的代币,NFT的每一枚硬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它使用区块链技术作为认证,因此可以为数字内容提供唯一性和所有权证书。一位画家的画作在过去只卖几百美元,在他的画作被“铸造”到NFT后,卖到了6930万美元。
“货币投机”背后的风险值得警惕。有专家指出,NFT投资市场存在交易平台的合规风险,发行人是否构成货币发行的合规风险,购买人转售时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等。与之相关的“元宇宙炒房”也存在产品金融化倾向和暴涨暴跌、投机诈骗、非法集资、赌博、洗钱等风险。更重要的是,我国NFT的法律性质、交易方式、监管主体和监管模式尚不明确。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其他形式的虚拟资产交易不受法律支持。
三、元宇宙,即“圈钱利器”?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针对人性中的贪婪,很多利用“元宇宙”赚钱的产品都打着“帮你赚钱”的幌子[S2/]。比如网络课程要讲元宇宙经济学,元宇宙的投资机会;投机者不断提高币价,吸引新用户“接手”。
这些人呈现给用户的是金山的海市蜃楼,背后却是空一个一无所有的“巨坑”。但是,充满焦虑加上对财富的冲动,足以让人被幻影蒙蔽,跌入“巨坑”,这并不奇怪。
事实上,虽然相关概念已经变得极为流行,但是“元宇宙”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即使是早期入局的科技巨头,也只是在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理解填充这个概念的内涵。一个概念形成产业,然后被广泛应用,需要很长的距离。当人们迫不及待地登上高速列车“元宇宙”时,并不知道这列列车还在构思中。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网络了解前沿信息就足够了。如果你指望从中找到“财富密码”,反而可能被骗。
人们想了解却不为人知的陌生概念,往往成为少数人的“利器”。不仅是“元宇宙”,还有流行多年的“量子力学”。真正的量子力学民用成果并不多。但在市场上,量子痛经治疗仪、量子加速汽车发动机、量子水杯、量子隐身衣等等荒诞的产品比比皆是,购买者也不少。热门概念纷纷被炒起来,冲动型消费者的钱包被扒了出来空。然而,人们的生活并没有改变。
当人们一次次发现,与“高大上”概念相关联的产品其实都是骗局时,就不难理解了:那些激动人心的故事,往往不是创富之路,而是有人要收“智商税”的前兆。其实对新兴的热门概念了解不够也没什么好丢人的。毕竟术业有专攻,没有人能样样精通。
在不了解情况下贸然砸钱是不理智的。概念炒家利用这种信息不畅和普遍焦虑,达到“圈钱”的目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不上车就迟到”的话。如果你没有专业的资料,在没有搞清楚概念之前,不要贸然进入游戏,这是对自己更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不被急功近利的心态蒙蔽双眼,就能更好的分辨什么是套路,什么是出路。
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央视财经、Yangguang.com、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