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各位诗人中
“诗佛”王维
绝对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既能写诗、作画、弹琵琶
又懂设计、监工、造民宿
令人叫绝的是
王维建造民宿并不是玩票性质
他凭借自身实力
把自己的民宿项目一下经营成了
大唐最美网红民宿
接下来
请跟随园景君
一起学习一下王维是怎样
营销自己的民宿项目的
“佛系青年”的“辋川模式”
唐朝初年
王维还是一位佛系青年
他在陕西蓝田时
经常到寺院去找僧人们探讨佛法
每次都会路过一座闲置的山庄
不禁心生向往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年过不惑的王维终于买下了这座山庄
并给它改名为“辋川别业”
四年后
王维开始在此隐居
他经营民宿的才华
也逐渐显露头角
王维作为一位
诗人、画家、音乐家
亲自设计并主持营建了辋川别业
他并没有对原来的山庄进行大拆大建
而是巧妙利用这里的自然风光
精心修复建筑
重新构筑景点
硬生生把二十多里的辋川山谷
变成了一座集
住宿、餐饮、游览
采摘、垂钓、耕作
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民宿集群
这里
结合了自然山水
和禅宗诗歌文化
被后人称为“辋川模式”
诗情画意的处女座标准
辋川别业原本有
根深叶茂的森林和品种繁多的果树
为了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
王维又补种了许多植物
比如桂花、木兰、文杏、辛夷
甚至还引种了斤竹和白皮松
现在
陕西蓝田的辋川镇
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千年古银杏
相传为王维亲手栽植
王维手植银杏
此外
辋川别业的卫生标准非常高
号称“地不容浮尘”
仅仅扫地的仆人就多达十几位
其中有两位童子
专门负责捆扎扫把
因此很多人猜测
王维可能是处女座
教科书级别的营销文案
民宿品牌想做好
内容营销少不了
据文献记载
辋川别业内共有20处景点
王维为每一处景点
都写了一首
通俗易懂又意境深远的
宣传诗歌
这些诗歌脍炙人口
有的甚至被收录进了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画技水平极高
稳坐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他就像一部行走的相机
把辋川别业的美景
一一照进了自己脑海中
然后将它们全部画在了
一幅将近五米长的巨型画卷
《辋川图》上面
传王维《辋川图》真迹
相传
北宋文学家秦观
有一次积劳成疾
请了好几位名医都不见效
结果把《辋川图》挂在房间里
每天慢慢欣赏
不久
竟然痊愈了
而秦观的朋友苏轼
曾评这样价过王维的作品——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网络大V带来的品牌效应
王维不但自己创作
还邀请自己的好友裴迪
前来打卡
裴迪作为当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同样为辋川别业的20处景点
分别题写了诗歌
裴迪的这20首诗歌
后来与王维的20首诗歌
被合编为一部《辋川集》
成为磕两人CP的读者的
必读书目
通过内容营销
王维让“辋川别业”这一品牌
名扬长安城内外
当时
连在长安留学的日本人
晁衡(阿倍仲麻吕)
都被被辋川别业的品牌效应吸引
常来这里拜访王维
晁衡回国前
专程与王维告别
两人还互相写诗相赠
在晁衡的宣传下
王维的诗画作品声名远播日本
参与感极强的文创研发
如果把
王维的《辋川集》和《辋川图》
看作辋川别业最早的文创产品
那么
它们最大的贡献就是
为后世读者提供了
想象空间和设计思路
一代代文人墨客
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着
自己心中的辋川别业
五代时期
著名厨师尼姑梵正
甚至用瓜果蔬菜和各种肉类
拼出了一套风景冷盘
名为“辋川小样”
辋川小样:可以吃的风景
如今
辋川别业早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
文化输出品牌
世界各地研究王维作品的学者
都无法忽略它的存在
而这
自然离不开王维这一套高超的
民宿营销手段
图文系园景人原创整理
欢迎转载,转载请输入“转载”授权,
请注明来源!
王维:怎样营销“大唐最美网红民宿”,今天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