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获取消息的途径也越来越依靠网络。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网民规模高达9.04亿。以前,人们会看报纸,看新闻来了解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而现在,大多数的人都是通过手机来了解外面的情况。
而手机里面的信息,已经由最初的专业团队发布,到现在逐渐倾向于自媒体发展,这种变化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你刷着手机的时候,慢慢地你会发现这网络里的信息,味道变得有些古怪。你会发现,网络中的大多数信息,都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得关注。
这类创作者所更新的内容几乎是没有什么营养的,这类作者捏造、配音、洗稿、抄袭、转载、观点、广告、采访、字幕、拼接。营销号在互联网上有一定影响力,会引导舆论走向。因此,某些机构或组织会召集网络水军、金钱交易,制造信息,来操控舆论、左右人心。
国家网信办于2020年4月24日发布公告称, 严厉打击网络恶意营销账号。
比如在去年的3月份,多个网络账号炒作什么“疫情之下的某国:店铺关门歇业,华商太难了”“多国渴望回归中国”
“钟南山:5月疫情将全面爆发”等“标题党”文章,散布虚假信息,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网络账号为获取流量和广告进行恶意营销,有的无中生有造热点,引发社会恐慌;有的冒用权威人士名义,发布谣言误导公众;有的炮制耸人听闻标题,引发群体焦虑和不安;有的恶意篡改党史国史,鼓吹历史虚无;有的诋毁抹黑英雄烈士,消解主流价值观;有的大打色情“擦边球”,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的大搞“黑公关”敲诈勒索,侵害企业或个人合法权益。这些恶意营销行为扰乱了正常网络传播秩序,损害了广大网民利益,应该予以坚决打击。
而与此同时,各个媒体平台也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对营销号进行了大力的整治。
而营销号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二字作祟。稍微懂点媒体的人都知道,流量就是钱,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屡禁不止。
对于营销号,只是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必然出现的产物,我们没必要那么害怕。
但是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看视频也好,文字也罢,一定要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要被轻易带节奏。对于无网络上的消息,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能随波逐流。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于分辨营销号,并非难事,这里我们先假设所有的消息都是假的,因为消息是假的,我们就做到自己不去传谣,如果对这个消息有兴趣,在通过网络来继续看看是否合理,是否是真的,至少在自己的辨别里,看看是不是经得起推敲。
除非是自己验证过的消息,你可以分享,而其余的那些你自己都没有思考,没有验证过的消息,建议还是当成娱乐吧。
不信谣,不传谣,做个健康的网民要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