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散微信群聊三人群(记者卧底10多个网络水军群发现 网购一致好评可能是刷出来的)

调查动机

今年年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应用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以机器或者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制评价,制造虚假流量。

1月14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网络水军已从最初的单纯发帖“灌水”,逐渐发展到实施有偿删帖、虚假评论、造谣引流、假新闻媒体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公安机关共侦办相关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依法关闭网上水军账号620余万个、网站1200余个,解散网上群17万个,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

网络水军是如何运作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了揭开网络水军的黑幕,记者联合了10多个网络水军群进行卧底调查。

“招水军,1r一个,干吧。”在一个名为“百度贴吧组合控评”的QQ群里,群主发了一个任务。法治日报记者在群里私信群主,接任务。记者按照群主的要求,使用个人账号,点击进入群主提供的链接(评价一部电影),复制粘贴群主提供的内容,点击发布。然后,保存评论截图,发给群主。

过了一会儿,群主给记者转来一笔提成:1元钱。至此,记者了解到,任务中提到的“1r”代表1元钱。

这是记者最近从卧底网络水军团接到的第一个订单。

怎么解散微信群聊

复制并粘贴预定的副本

评论越真实,奖励越高

后来群主又发布了一个任务,也是有很长的文字文案,但是这个任务是抹黑一个旅游胜地,文案用词非常粗鲁恶劣。"你只需要把这些词复制粘贴到你的账户上."主是这么说的。

当记者质疑文案内容是否太不堪,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群主解释道,“我们是水军,只是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不需要关心后续效果。这样的任务很多,做多了就觉得正常了。”

记者以刚入行,需要适应为由,没有接受这个订单。

但通过与群主的多次交流,以及在加入其他水军群的过程中,记者对网络水军的运作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

据群主介绍,网络水军业务来源广泛。以娱乐圈为例。有些小明星为了出名,会雇佣水军来提高知名度。他们的经纪公司会把任务交给专门做网络水军的机构,组织雇佣大量水军。假扮明星的粉丝会在网上发表正面评论,制造明星大受追捧的假象。

某明星的粉丝小张告诉记者,有一天,她粉丝团的经理找到她,问她愿不愿意提供资金为她粉的明星刷流量。原来,该明星参演的电视剧马上开播,“粉头”准备聘请水军为电视剧刷评论。小张这才知道,电视剧解说下面这么统一的支持口号是哪来的。

事实上,记者所在的上述水军集团属于水军产业链的最后一环,而且是最大的一个。这个圈也分两类:一类是人数少,几百人的精品团;另一类,人数较多,是千人以上的任务组。

两种类型的水军群有什么区别?据记者调查,任务组往往是纯复制+粘贴,评论文案也差不多;对于精品群来说,评论不仅要图文并茂,还要有不同的内容,这样评论看起来才更真实。后者更复杂,相应的奖励也更高。

记者随后加入了一个“主攻”业务是大型电商平台的精品群。每次群主发商品链接到群里,群友接单后,群主会给每个接到任务的群友发不同的文案和视频图片。之后接任务的群友要用个人账号给产品拍照,并提前上传群主给出的评论。

按照要求,记者参与了其中一项任务——给水果拍照,给群主提供订单和评论截图。经过核实,店主将本金和佣金(1.5元)转给了记者。

记者在网络水军群卧底发现,水军的“工作范围”可谓广泛——产品好评、影视控评、短视频人气、假粉丝等。,几乎所有需要网络用户参与的领域都有他们的身影。

对此,一位使用过网络水军的公关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俗话说“三人成虎”,水军的目的是制造巨大的舆论引导网民,从而达到用人单位所期望的效果。

水军团生意兴隆

完成任务,迅速解散

水军不仅“涉猎广泛”,每天还“生意兴隆”。据统计,在记者刚加入的水军群里,一天之内,群里发布的任务就多达436个。高峰时,任务在几分钟内就分配给了小组。

记者加入的10多个网络水军群中,每个群都在千人以上。出于隐蔽的考虑,分配任务的人往往会给小组起一个与水军无关的名字,比如雪中归来,相聚。其中有些群是禁止所有人发言的,只有群主可以发言。有些群主会在发布任务后将收到任务的群友拉到一个新的群或讨论组,然后在任务完成后迅速解散群。

记者发现,在一些精品群中,为了让水军更贴近真实用户,群主还会对水军进行“入职培训”。

由于记者一直在几个网络水军群积极发言,被管理员推荐到精品群。

进入精品群后,第一个任务前,群管理员加记者为好友,发了一个文档进行培训。点开文件,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讲话”。比如对于面膜的评价,首先说“宝宝收到了,用起来很好,国货之光”,然后说“这个牌子的效果很好,敏感肌用起来没问题,精华液很多,包装精致,物流快”,最后推荐“管不住手爱美的朋友要入手,姐妹们闭上眼睛”。

经过“研究”,记者接下了这个组的第一单任务。雇主是某网络平台入驻的美妆博主。为了让自己的面膜卖得好,她雇佣水军在自己家卖的面膜下刷赞,但不是普通的赞,而是“走心”的精彩评论。

管理员告诉记者,这就是创建精品群的目的。现在普通的水军刷评论作用不大,只有精品评论才能让人信服。

这个任务需要记者扮演一个“资深体验者”,说自己用了这个面具后相当惊讶,于是写了一篇长文《种草》。当然,评价文案的框架是事先设定好的,但记者需要按照这个思路去推波助澜,增加可信度。

据了解,这样的任务在水军团里被称为“推广”。

在与管理员多次联系后,对方故意“拉”记者成为他们组织的一员,承担类似水军群主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调查,记者同意了管理员的邀请。之后,记者的工作从接任务变成了送任务:每天从更高级、更隐蔽的群中获取任务,然后作为“小头目”,扣除自己的利润后,转发给水军群。每个任务的价格从0.5元到1.5元不等。水军的主人可以拿20%作为利润,自己留着。

同时,记者还接到了几个金额比较大的任务,比如关注某公司的微信官方账号等。因为操作复杂,有时还需要录入个人信息,报酬也是水涨船高。在高佣金的诱惑下,这些任务很快就会被一些群主接下。

记者试图接手一个刷评论的任务。发到群里后,马上有几十个人来接任务。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记者的QQ对话框里一直是满满的对话窗口,或者是接到任务或者完成任务后前来领取奖励的。

为进一步深入调查,记者向管理员提出“晋升”愿望,遭到拒绝。管理员说“大领导”都是给雇主亲信准备的,因为里面“油水”太多,没事干的人是进不去的。

“以影视圈为例。你需要和艺人经纪公司扯上关系,才有机会做‘大老板’。毕竟谁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在破坏别人的房子。”管理员说。

水军的行为涉嫌违法

需要多方协同治理

电视剧电影好评如潮却不好看;看直播的时候,经常会漂浮大量相同的弹幕;一篇文章阅读量立马涨到10万+;网购的时候,很多评论总是出奇的一致...随着调查的深入,上述情况似乎有了答案。

那么,网络水军合法存在吗?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看来,网络水军一般是指受雇于公关公司或网络组织,以公关公司或组织为主导,以炒作或诽谤为目的,为他人发帖回帖的群体。水军通过发帖炒作、诋毁其他市场经营者非法获利的行为是违法犯罪的。

北京丁敬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兴水表示,网络水军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扰乱了网络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水军行为侵害个人权益的,不仅应当停止侵害、弥补过错,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支持雇佣、组织、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发布、转发网络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被侵权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上述司法解释还规定了承担责任的方式: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采取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责任形式的,应当相当于侵权的具体方式及其造成的影响范围。侵权人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公告或者在互联网上公布裁判文书等合理措施,由此产生的费用由侵权人承担;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严重精神损害,被侵权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请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目前水军团依然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如何规范?

姚金菊认为,水军的整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显著成效。首先,公众要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规范使用网络的社会宣传,让人们认识到网络上的恶意造谣和通过水军牟利的方式是违法的,涉嫌违法犯罪,进而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使用互联网时,遵守互联网平台的规则,理性对待互联网上的内容。同时要加强防范意识,不接受他人教唆,不跟风发表评论、删帖或发帖。

其次,网络平台要不断提高对网络用户的管理能力和内容审核。今年年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六条规定“未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以组织或者他人的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第九条提出“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用户注册、账户管理、信息审核、日常检查、应急响应等管理措施。,并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这些规定通过后,会大大增加网络通信的成本。

再次,各执法监管部门之间对网络水军的规制要相互配合协调,尤其是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网络水军的认定要求,明确更具体的治理手段。(记者韩丹东实习生王逸天)

来源:法治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