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一则新闻爆出了教育圈。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凡星公益基金签署捐赠协议,设立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凡星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凡星科学基金),推动浙江大学在生物、医疗、农业、食品等多个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据悉,捐赠人凡星公益基金由拼多多创始人、浙江大学校友黄征及拼多多创始团队发起并捐赠。它致力于在生命科学、农业科技、食品安全和医疗健康领域做出社会贡献,专注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基础科学研究。
据相关人士透露,“星星公益基金”的名字来源于文森特·梵高的一句话,“我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是确定的,但我只知道,只要我一眼冒金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据了解,作为首期资助,凡星公益基金将在未来3-5年内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美元,用于计算+生物医药、计算+农业食品、先进计算三个创新实验室的科研项目。此次捐赠是明星公益基金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捐赠。首批项目包括“超大规模时间序列关联数据实时图形推理机研究”、“大脑认知障碍闭环调控”、“肿瘤免疫新抗原的设计与应用”、“细胞培养人工鱼研究”等。
同日,黄征发布2021年致股东信,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其辞去拼多多董事长一职。同时承诺未来三年内继续锁定个人名下股票不出售。黄征表示,辞职后将专注于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为拼多多未来十年的高速高质量深入发展探索新的空空间。例如,他展望了自己长期的研究领域——通过控制农产品种植过程的方法,探索有效控制马铃薯、红薯、西红柿等潜在有害重金属的含量。,同时对可能有益的微量元素进行可控的标准化推广。
黄征和拼多多创始团队向浙江大学捐款1亿美元,再次点燃了校友向母校捐款的话题。
校友捐赠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常态。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展示其综合实力、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评价世界一流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力、校友业务成就、校友工作成效和学校治理能力的核心指标。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校友个人捐赠额、单笔捐赠额、校友捐赠率等多项记录均创历史新高,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正进入常态化阶段。
记者发现,以校友名义捐款的企业家,为母校慷慨解囊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近年来,来自高校的捐款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哪些大学的校友捐赠最多?谁是最慷慨的校友?
清华、北大、人大位列校友捐赠前三
优秀校友是大学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校友捐赠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助力。大学校友总捐赠额、单笔捐赠额、校友个人捐赠额等最高纪录不断被刷新。根据《齐鲁晚报》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清华大学共接收校友捐赠47.2亿元,荣获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冠军。北京大学共接收校友捐款31.87亿元,中国人民大学共接收校友捐款21.57亿元,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2021年3月3日,北京大学收到了建校以来最大一笔个人捐款和最大一笔校友捐款。作为名誉校董、中公教育集团董事长和1995级校友,李永新和他创办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会向母校捐款10亿元。根据北京大学官方微信信息,这是李永新的第三次捐赠。在此之前,李永新已向北大捐款1.8亿元,加上这10亿元的捐款,李永新已向北大捐款11.8亿元。此前,李彦宏和百度已经联合向北京大学捐赠了6.6亿元人民币。但校友最高单笔捐赠纪录仍由电子科技大学校友熊新祥保持,单笔捐赠金额10.3亿元。
来源:齐鲁晚报
在浙江,校友捐赠的例子很多
浙大校庆收11亿
在浙大120周年校庆上,浙大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金德水说:“这期间签了很多捐赠证书,签了很多大的,也签了一百多万的捐赠,都是有意向的。”
据《每日商报》报道,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6胡润80后富豪榜》中,37岁的王麒诚和36岁的丁涵宇佑的颜屋成为中国最富有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们向母校捐款1亿元,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丁涵育优发展基金”,设立“王麒诚·颜屋奖学金”,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公开报道显示,上海穗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学捐赠11亿元人民币,创下国内最高金额纪录。巨人集团董事长、1984级数学毕业生史玉柱向母校捐赠5000万元,支持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楼建设。
2019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发布的《浙江大学创新创业生态蓝皮书》显示,浙江大学共有393家上市公司(包括a股、新三板上市公司、境外上市公司),400多名浙大毕业生现任上市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总市值65856.41亿元,横跨浙大36个学院,超越第56届毕业生。
段永平已向浙大和人大捐款4.47亿
段永平曾因打造“小霸王”和“BBK”两大知名品牌而闻名全国,现任BBK集团董事长。现在手机界风头正劲的VIVO和OPPO都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于人民大学。截至2011年。段永平先后向浙大和人大捐款4.47亿元。
浙江工业大学校友捐赠2500万专项资金
2020年12月31日,浙江理工大学荣誉校友、卓尚服饰(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又以个人名义向学校捐款2500万元,建设浙江理工大学“尚+”院士楼。据悉,卓尚服饰与理工大学关系颇深。十年来,卓尚先后在理工学院设立了三色奖学金、卓尚教育奖、产业研究院基金和众多奖学基金,累计捐款超过千万元。2016年,学校与卓尚服饰联合成立产业垂直孵化器——“尚+众创空室”,联合成立时尚产业研究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浙商大学校友捐资250万设立“美浓奖学基金”
2020年底,浙江工商大学校友余向母校捐赠250万元,设立奖学基金,推动学校建设。
据悉,余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考入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前身)后留在杭州,创办了浙江米农丝印有限公司,现为浙江米农世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笔“宋旻浩奖学基金”主要用于校企合作,以“产学研用”为基础,加强学生共育、项目共研、人才共享、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浙江新闻+]
高校回应捐赠管理质疑民政部将年检
针对有声音质疑我国高校在捐赠管理和运用方面缺乏经验和透明度,会影响基金和校友捐赠的积极性,某高校教育基金会人士回应称,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各高校每年3月底前将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报送民政部进行年检。民政部门也会在年检时索要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清单。
企业慈善将享受更多税收优惠
2017年3月,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表决通过。在原第九条规定的企业捐赠税前扣除的基础上,增加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扣除的条款,这意味着企业进行公开捐赠将享受更大的税收优惠。
其中,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足年度利润总额12%的,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草案将该条修改为: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足年度利润总额12%的,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允许在结转后三年内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需要依靠捐赠发票来实现税收优惠。
大学捐款不能只靠有钱的校友[/s2/]
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校预算分配制度的通知》,提出引导和鼓励中央高校吸引社会捐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赋予高校更多自主权,包括自主决定收入分配、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等。这些相关政策的出台,说明社会捐赠制度建设背后的深层次需求是大学制度的转型与改革。
据统计,在中国2000多所高校中,有426所设立了教育基金会,并设立了专门的捐赠和校友工作部门。但在基层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远远不够,使得吸收捐赠的方式方法单一,募捐对象仅限于少数富裕校友,个人和组织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低,高校自身也缺乏完善的捐赠制度来制约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据浙江在线、齐鲁晚报、京华时报、封面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