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货到付款流程(微信年代的你,知道邮局出现之前是如何传递信件的吗)

在微信时代,人们很少写信,更不用说通过邮局投递了。电话里懒得说,微信或者QQ留言。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网络,只要手指轻轻一碰,信息就会立即到达。于是,邮局被迫转变“邮递员”职能,多开门求生存。在微信时代,法院也将微信、QQ聊天记录纳入有效证据范畴。

你知道微信时代的中国什么时候出现了邮局吗?邮局出现之前,乡亲们是怎么送信的?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邮政局诞生前后的有趣故事。





清代邮局的诞生

今天(2月20日)是中国第一家邮局——清邮局诞生的纪念日,距今已有122年。1897年2月20日,也就是清朝光绪皇帝批准设立清朝邮局11个月后,这个改变了中国邮政历史的邮局正式开始运营。



大龙邮票已经成为收藏领域的佼佼者。

事实上,自1890年(光绪十六年)起,清政府就开始推广邮政服务。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开设清邮政总局,次年2月20日开始正式运作。由此,中国现代邮政诞生,标志着中国开始与其他国家的邮政平等交流。在清朝邮政诞生的那一刻,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隆邮票诞生了。目前,大龙邮票已经成为集邮界的佼佼者和财富的象征。



清初邮局的邮差

辅助服务系统

清朝设立邮局后,采用二级服务制。一流的服务,当然是保证皇家邮件送达的第一位。

二等服务是面向全国的政府和商业人士,也就是普通邮政。

货到付款流程

这个一级邮政覆盖大清全境,总部设在北京,每一个有城墙的中国城镇都会有一个支局。地方宫,也就是说“总督”、“市长”一般也兼任辖区邮政局长,负责指挥和管理下属,是地区邮政局长。同样,地区主任负责指导和管理邮递员和信使。他们每个人都必须将邮件产品从他们的站点转发或递送到离他们最近的站点。两个站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不超过100里。每个站点都有一个人负责登记所有的来往信件。所有用于邮政服务的房屋都归政府所有。

几乎所有需要发送的官方文件都盖有特殊标记,表明这些邮品需要多快送达。普通单据注明每天发货200里;一些需要紧急递送的文件预计递送400阿利天,而一些需要紧急递送的文件需要递送800阿利天!不管天气如何,信使必须完成这段旅程,否则他将受到惩罚。大清王朝的最快邮政纪录是四天走了近3500里,相当于每小时35里。这个记录是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做的。



民间票号及陪同机构

在清朝邮局诞生之前,民间是如何传递信件和货物的?

这就涉及到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描述的镖局和票号。

在清朝邮局出现前后的一段时间,民间票号和押运机构盛行,由于信用度和忠诚度较高,甚至比官方邮局更受欢迎。

当时所以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商业城镇都有民间票号和押运机构,负责转寄信件和包裹,方便银行家、商人和普通百姓。在较大的城市,通常会有几家这样的私人银行,这就导致了激烈的竞争。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在世界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情况,那就是邮递员去客户家门口领取集邮品,而不是客户把信件或包裹送到邮局。



晚清护卫

这些私人票号要么将邮品委托给定期往来于不同城镇之间的民船,要么委托给信差。这些信使大多步行运送邮件,尽管他们偶尔也会骑马。上述每艘邮船上都有一名指定的受托人,负责接收和发送这些邮品,并负责保管。所有信件将在收件处登记,标明邮票产品的内容,并按其全部价值投保。在邮品重量的问题上,这些票号很大方。邮费不用预付,但是按照惯例,寄件人付30%左右的邮费,收件人付剩下的,也就是现在货到付款。这些私人银行经常为客户记账,每月结算一次。如果寄信人需要一封非常快速和安全的信,他会在信封上写一个承诺,以确保他会为发送这封信慷慨地支付额外的费用。

通过信使传递邮件也既安全又快捷。这些信使平均每小时能走12英里。他一到自己的投递站,就马上把邮品投递给下一个信差,而这个人不管天气情况如何,都要马上出发去投递到下一个站,投递给第三个信差。重复这个过程,直到邮品到达它们的最终目的地。信使经过的地方往往是纯粹的荒野或者人烟稀少的地方,容易受到土匪的袭击。为了自卫,信使总是携带武器。

大量的钱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一笔一笔的传递。如果是用船运的话,船长会过磅,开收据,他会收一小部分作为邮费,保证把钱送到收款人手上。由于票号银行和押运机构视信誉为生命,盗窃事件很少发生。飞镖高手为了保护飞镖而牺牲生命的情况并不少见。

仅仅发展了120年,走在马背上的时代开张的邮局,突然“穿越”到了微信时代。那些为保护一封信而死的押运员,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第一个轻轻的”瞬间穿越千里的一幕。

虽然时代变了,信息传递方式变了,但票号和押运员“视信誉为生命”的高尚品质和传统,是值得继承和尊重的。

(齐鲁晚报第一期《节日研究》-齐鲁一台记者翟衡水综合自邮政网、百科网。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