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son净化器广告活动(粥悦悦:当妈妈们在看广告的时候,在看什么?)

导读:“ 要做出让妈妈接受的营销广告,需要了解妈妈到底需要什么。给妈妈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感故事。可以嬉笑怒骂,可以吐槽发泄,可以感动走心,可以聊态度,谈观点,不是特别建议分享育儿小窍门小攻略,因为情感不够。好的社交媒体广告,应该是洞察人性的,充满理解的,始终应该从妈妈的角度去谈,而不是自己的产品。尝试着去理解妈妈,和妈妈分享观点,表达态度,传播情绪。这就像好的产品,细微之处是体贴。

以下内容整理自母婴商学院,分享嘉宾漫画家粥悦悦

我既没真正在母婴行业,

也不在广告公关圈,

更不是某方面的专家。

我只是一个傻不拉几的屌丝妈,

画了7年漫画,穷苦挣扎了很多年,

去年开始被一些品牌关照,

尤其今年,一下子多了很多品牌赏饭吃,

于是,我就从一个自娱自乐画画的妈妈,

变成了一条自媒体广告狗。

汪!汪!汪~

我从完全不知道如何做广告,

到摸清楚一些自媒体广告原则,

从偷偷摸摸做广告植入,

到现在光明正大的做广告。

尽管很多次的尝试,我会认为:

应该说,其实是希望有好的产品推广推荐,原因是:

1,妈妈们渴望好产品。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本就需要各种利器神器。

2,妈妈普遍选择迷茫。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需要有人去推荐引导消费。

这是我从平时广告中的感受,就像前面有人说,每次看漫画都像找茬,找广告在哪。

经常会有粉丝看完漫画说:没有广告,差评!好可爱~

我觉得,妈妈需要一些推广的理由是,每个新手妈妈,一开始并不知道看什么书好,买什么奶粉,用什么纸尿裤,她们其实很需要指导和建议。所以,带有指导、建议的走心的推广,其实是很受欢迎的。

但是,大家还是会发现,很多广告是糟讨厌的

挺多品牌喜欢按照传统电视杂志广告方式“恒源祥羊羊羊”,去贴logo,贴名字,贴产品方式推广。爱夸自家产品多有效,有营养,长得可爱,多天然。

粉丝感到的感觉是“关我p事”,

就像一个人在不停炫耀自己,不关照他人感受,让人生厌。

好比,

大家今晚干嘛来听我扯淡呢?

如果我一个劲说咱孩子多可爱,粉丝多活跃,

大家肯定会离群,对嘛?

不就是好奇怎么做自媒体推广嘛?

那我分享的东西就得和大家有关系,对吗?

不要有“关我p事的感觉”。

社交媒体,核心是“社交”,

什么叫社交?就是互通有无,交流感受。

而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人真正关心我说了什么,

而是关心自己获得什么。

同理,

没有人关心你的产品是什么,

关心这个和我有什么关系。

简单说,

每个人都在乎的是自己。当我们去做推广,推荐的时候,就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说。引起共鸣,走她的心。

像漫画式植入广告也好,还是非漫画式的广告植入,

不是我悦妈一个人在做,其实挺多在做的,但做得好的并不太多。

一个漫画广告、软文广告,曝光个logo图片,并不算成功植入。

举例,

就像我们出去各种场合,

互换名片,对方收了你名片,

就算成功推广自己了吗?

NO!

很多时候,咱们收到名片和人对不上号,

这就是失败的“社交推广”。

社交媒体推广,如果只是贴个logo上去,

贴个产品上去,并不算有效植入推广。

有效的推广,是粉丝看了,接受产品,

愿意进一步了解,甚至去购买,

这才算成功推广!

传统广告是 “推出去”,曝光,

有渠道贴贴贴,播播播就行。

社交媒体广告是“拉过来”,吸引,

得吸引别人去看,甚至愿意口口相传。

总的来说,

妈妈粉丝不厌恶广告,而是厌恶“关我p事”的广告,

或者说一个无聊的广告,浪费他们时间,还强迫她们去消费产品。

前面废话这么多,我就是想说,妈妈的接受广告哒~~~

问题来了~

人只对自己相关的事物有兴趣,给以注意力。

就像粉丝关注的不是我粥悦悦本人,

而是我的写的内容,画的故事,

这些跟妈妈相关,

看到我的故事,就像看到妈妈们自己的生活。

关于产品,也同理。

所以,要做出让妈妈接受的营销广告,

需要了解妈妈到底需要什么。

给妈妈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情感故事。

可以嬉笑怒骂,可以吐槽发泄,可以感动走心,可以聊态度,谈观点,

不是特别建议分享育儿小窍门小攻略,因为情感不够。

咱群里,有多少个人当了爹妈?

我总是觉得,不当爹妈很难懂得爹妈的心情。

做妈妈的营销推广其实挺难哒。

女人是个感性的动物,尤其当妈后,一惊一乍的,

焦虑慌乱,迷茫,当妈后情绪波动大,

而且很激烈,妈妈就是情绪化非常严重的动物,

特别是当妈前3年,更尤其是第1年。

我自己当妈就知道,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理性,

我需要被理解,被关心,被在乎。

我需要通过买买买来释放压力。

我可以在很多方面省吃俭用,

但在孩子用品上,我可以霸气侧漏。

甚至可以省下姨妈巾的钱,

也绝不省纸尿裤的钱。

就算买了一些用不着的东西,也觉得很安慰。

dyson净化器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真的需要”那件东西,

而是只是自己“觉得需要”,孩子需要。

有时候买东西买了都忘记自己买了什么。

我就经常打开抽屉里面各种没用的宝宝护肤品用品……

关于女人的心理,当妈的心情,

其实是可以看看女性研究方面的书。

我没看过,我本身就是妈妈,

我时常就能觉察自己的举动很奇怪。

……

我在试图跟大家分享,一个妈妈的消费方式和态度,这只是个索引。

下面举两个例子吧:

有个做产品很牛逼的朋友(好像在咱群里),他做宝宝吃饭罩衣,起初他就跟我介绍产品,如何牛逼,如何质量好,来自德国的什么面料,日本的什么魔术卡,韩国的什么什么,如何如何如何,让我觉得好无聊,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是做产品开发的嘛,就是盯着产品做。这何尝不是很多品牌产品的推广做法,一个劲夸夸其谈(可能就是事实),但觉得这个和我没什么关系,我甚至觉得是要强买强卖。

如果他带我进入生活场景,效果就会很不一样了。

小婴儿,七八个月,吃辅食了,自己练习抓握了,这时候,吃饭是爹妈很糟心的事。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喂还是不喂?弄得满身满地脏兮兮,怎么办?家里人还为这种喂不喂的事,意见不合,搞起家庭政治斗阵。有没有?(当过妈的肯定狂点头)。

一个焦躁犹豫迷茫的妈妈,一个被夺走勺子大哭的孩子,一个洗刷收拾地面累成狗的妈妈……这个产品就为这样的妈妈设计发明的。解决孩子吃饭泼洒一地弄脏衣服的问题啊!让妈妈不要太糟心,随便吃,也不会脏,反正清洗很方便,一会儿就干。

如果让我去推广这个产品,我就会这样去推广。站在妈妈的角度,去理解妈妈的境遇,理解妈妈的糟心,困苦和迷茫,而不是夸夸其谈产品多牛逼,虽然产品品质一定要好,但那是第二步!

我们在做推广的时候,

做广告策划案的时候,

做公关软文的时候,

有没有理解妈妈到底需要什么?

有没有试着走进妈妈的心?

妈妈是很情绪,很情感化的动物。

把一个动人的故事放进妈妈的心里,

远远比产品抢行植入脑袋里重要得多。

任何一件物品,在一个家里出现,就有它扮演的角色,承载的意义。而妈妈们把一件物品,购买回家之前,会有一些心理或情绪,这需要我们试图去理解。

再举个例子~

在母婴群里,之前就有个做推广的,推广体温仪,试图去讲多精准,测量多方便,随时监控blabla,如果她是销售,我可能还没等她说完就走了。

如果我推广,我会怎样呢?

我会去表达孩子发烧时的惊慌,彻夜不眠,各种害怕,提心吊胆,家庭的争执,去医院的麻烦,退烧的安定,其实,发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并不需要害怕……对,我会去传递,发烧确实让当妈的揪心,可是,发烧并不可怕,是免疫力增长的过程。

通过故事去理解并安抚妈妈。

说好的体温仪推广呢?

哦,已经在提心吊胆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次了。

再举2个我最近的案例。

欧乐B电动牙刷,双11推广。

目的是要鼓励大家去欧乐B。

大家想,你会怎么推广呢?

当时我的想法是。首先欧乐B是电动牙刷界的大牌,产品品质,没什么好谈的。

顺便说,此前合作的很多客户都挺大牌哒,所以,其实不需要去做知名度推广,而是要在激发大家购买,也就说,品质,功能,理性方面的东西,实际上是有口皆碑的,没什么好谈的。

双11推广,去科普口腔卫生?科普电动牙刷的好处?

都显是为了安利产品而写的安利贴,

最重要的是,我并不专业。

那谈什么呢?

当时客户赠送了一件很贵的牙刷,1600,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好贵啊!要是我肯定不舍得买!

因为本人有,就转送老公,然后,我心理反映是很奇怪的,

我妒忌我老公,甚至内心是有点失落。

于是,我就把这种失落的感觉画出来了,

什么失落的感受呢?

就是为家付出,对自己什么的都不舍得,总是充当付出者。

而实际上,我们常常会很痛恨自己这样付出,骂自己卑贱,

完了,还是照样如此。

我就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最后是很愤怒的要对自己好,要去买!买!买!

这个广告很受欢迎,后台反响也特别好。

虽然是一个广告,但表达了一个普通妈妈,对一件事物的心理状态。

我相信转发的人,一定是因为她被理解,共鸣了。

再分享另外一个,dyson

dyson三合一净化器

知道dyson吗?

很高大山的品牌,普通吸尘器300,它家5000,20倍的价格。

三合一新产品,6000块。

吸尘器和三合一,我家都有。

真tm的贵!

普通家庭绝对买得咬牙切齿。

喜欢的人牙咬掉,都会买,

请相信妈妈的购买消费能力。

当时三合一,客户思路其实挺冠冕堂皇的,

很想借由妈妈的成长变化来植入产品,

主要是想说,妈妈变化了,会选产品了,产品如何如何好!功能如何如何多。

方案公关公司和品牌方都通过了,只等我画了出阶了,

但我作,固执得很,不想这样去推,但还没想到更好的思路,我也很捉鸡。

搞得公关公司很为难,三天两头催。

后来,我就尝试真实的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什么感受呢?

dyson本来就贵啊!很贵啊!很不舍得啊!但我还是要买啊!

还是很贵啊,很纠结啊!但要说服自己去买。

故事就是一个普通妈妈买dyson的小算盘,自我冠冕堂皇的洗脑。

我的客户都非常好,也很相信的判断,最后就通过了这个方案。

期初客户要那样冠冕堂皇,其实是不希望太硬,也就是很软的植入,

我的感受是,广告其实无所谓硬软,只要表达到位,让人感觉舒服,就是好哒。

尽管客户的思路是很软的,可是看上去躲躲藏藏,欲还藏,很难受,为什么不正大光明的去说一个产品呢?它就是好,我就是想要它,还要得很揪心。

最后,我想说,好的社交媒体广告,应该是洞察人性的,充满理解的,始终应该从妈妈的角度去谈,而不是自己的产品。尝试着去理解妈妈,和妈妈分享观点,表达态度,传播情绪。这就像好的产品,细微之处是体贴。

还想说点别的~~我的特粉,肯定能看到,我很少去科普,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科普知识就像产品的功能,没有情绪,没有性格,市面上太多同类书籍,各种育儿百科,孩子教养大全,关注点都是孩子。而我喜欢把关注点放在妈妈的身上,关注妈妈的疼痛焦虑孤独压抑改变和成长,没有人理解,倾诉,释放,所以妈妈抑郁症很严重,我也成了个怨妇和泼妇,这是有问题的……如果想走心的品牌,产品,可以继续深挖哟~

声明:本文为母婴行业观察(ID:muyingguancha)原创文章,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