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早就不是过去刚性兑付的那个年代了, 2018年4月份,央行等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界称之为资管新规。这份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是“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如果金融机构发生了刚性兑付,管理部门要进行相应惩处。
你看,谁还敢给你刚性兑付。
第二, 银行理财年化收益真不高,且不稳定说跌就跌。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数据,说银行理财收益已经连续6个月下跌。
到上个月9月,通过监测311家银行7368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6%,较上期增加0.01百分点,这才结束了6连跌反弹了一丢丢。
随便打开一个招行app,理财产品一栏,如下图所示,也就是基本3-4%的收益水平,个别高点的可能要封闭2年甚至3年。
为了赚取这么点利息,还得封闭个1年,2年,3年的,而且你还说不保本,有可能亏损甚至本金都赔光光,我买的干啥。
第三, 真的现在越来越多银行理财产品暴雷了。之前工行代销的理财产品“鹏华聚鑫1号-25号资管计划产品”被曝全线违约,媒体记者多方求证,上述25只产品总规模或超40亿元,资金缺口或超20亿元。
这款鹏华聚鑫理财产品,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固定收益类产品,100万起投,期限6个月,最新一期发售为今年2月份,本来在今年8月份就到期。
结果8月份在工行买了这款理财产品的人就杯具了,别说利息,就连本金也拿不出来,只有一份分配延期公告。
不仅是工行代销的产品是这样,其他的各大银行代销理财产品都有延期、违约的,去年闹得比较大的是招行钱端理财产品违约暴雷时间,累计逾期金额超过14亿元,设计9000多名投资人。
2015年招行通过官网链接、客户经理营销、微信宣传、纸质和电子广告投放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钱端APP理财平台,宣传材料中印有“招商银行旗下理财平台”字样。
该产品的标的,主要为短期票据融资,当时产品期限较短,以15-45天为主,投资收益在4%-6%,保本保息,并由永安保险承保。
2018年12月,钱端平台产品出现首次逾期,直至2019年4、5月,陆续出现大规模逾期,招行、钱端“罗生门”互相踢皮球大戏开演。
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现在越来越不受人待见?
实际上,是很多阿猫阿狗的垃圾资产,通过各种由头和包装手段,中间又有可能有一些违法违规勾当,借着广大人民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度销售出去。
就说这个工行鹏华聚鑫,要么是期限错配,导致短期流动性出现问题,要么是底层资产出了问题,可能又碰到了萝卜章事件,标的的抵押品存在虚假。
所以说,你买了XXX银行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你也不知道到底这个底层资产是什么,钱去了哪里,买的是什么,与其看不清,还不如不买。
第四, 银行理财产品购买手续费太高。为什么手续费贵?
还是和上面的逻辑一样,反正凭着大众对银行的信任度,就算手续费再高,银行也能卖得出去,这和之前大家一直在网上声讨的“大数据杀熟”有啥区别。
说回我们保险这个行当,你知道为什么很多保险从业人员不在银行买保险产品吗?尤其是保障型产品?
因为他们知道,银保渠道的产品是保险公司里面性价比最差的,要是搁个险渠道、经代渠道、网销渠道,很难卖出去。
因为消费者在面对渠道的时候,第一个认知就觉得银行的靠谱,银行的安全,银行的好,这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觉,而且其他的渠道的保险产品肯定不如银行卖的。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保险公司利用了这种认知误差,把一些性价比差的垃圾产品全部堆到银行去卖了,给银行的渠道手续费也是最高的。
我们普通消费者就成了最底层的那个韭菜,那个冤大头。保险如此,理财产品也是一样,你去看有的基金公司,同一款产品在不同渠道手续费就是不一样,银行肯定是最高的。
比如易方达蓝筹精选这只基金,在蚂蚁财富买入费率是0.15%,但是在招行买入费率是1.5%,10倍的成本差异,如果你知道这个真相和差异,你还会在银行买基金吗?
图示:招行买入蓝筹精选费率
蚂蚁财富买入蓝筹精选费率
所以,综上银行理财,既不100%安全保本,收益率又不高,手续费倒是贼贵贼贵的,我干嘛要买银行理财。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留言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