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佶,哈尔滨雨薇鲜花创始人、大佶花艺培训主理人。他是行业内少有的从业20年,却依然像“新锐”一样活跃的花艺师——不管是各类名师课堂,还是花艺表演舞台,都能看到他乐此不疲的身影。而在这背后,是从一个成功的花店老板,到真正痴迷花艺的设计师,再到游刃有余在这两者之间转换的历程。
01走过鲜花“暴利”期,蜕变为真正的花艺师
1999年,在哈尔滨做西餐厅经理的大佶,身上颇有几分浪漫气质。他为了给餐厅营造气氛,聘请俄罗斯女孩儿穿上花裙子,装扮成卖花姑娘,在花篮里装满了玫瑰花,结果备受顾客青睐。”也许那就是我制作的第一个花艺作品吧,看着情侣们甜蜜幸福的表情,我初次体验到了鲜花的美好。”
2000年,他辞去工作开起雨薇花店。“那几年花店很容易经营,顾客对制作的要求并不高”,似乎不用费什么力气,只是简单模仿复制一些简单的花型,大佶就赚到了很好的利润。
转折发生在2011,大佶偶遇东方撒艺传统插花创始人张超老师,短短几句话,让他领悟到花艺学习的重要性,第二年他就来到北京林业大学,跟随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王莲英学习插花。2015年接触到花艺在线后,他更是在线上录制的教学视频和大量的书籍中,深刻感受到花艺领域的博大深广。
大佶在不久前落幕的上海“国际花展”上的表演作品
在此之后,他先后在花艺在线跟随吴尚洋、王志东以及世界杯花艺大赛亚军Natalia Zhizhko 、世界杯花艺大赛第六名Myron OH、德国杯冠军Michael Lierich、意大利花艺教学权威 Ivan Bergh等十几位名师学习。光是2019年,他花在学习上的费用超过45万元,总天数将近180天。 “疯狂吸收着他们的技巧和精神,花艺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从‘卖花小老板’蜕变成有思想有能力的花艺设计师”。大佶也同时获得了德国FDF花艺师协会认证花艺师、德国工商IHK认证花艺师资格,并担任花艺在线签约讲师。
大佶是幸运的,当花店业走过了暴利期,开始拼技术的时候,他迅速提升了实力,也为花店的业务切换了赛道:商业活动、个性场所、婚礼定制、专业培训,个性化花艺设计需求替代了简单的日常花礼销售,也成为花店主要的盈利方向。“疫情没来的时候每年的销售额都稳定在200万左右,纯利润大体保持在60万左右。”大佶说。
更重要的是,大佶对花的感情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也许是学的足够多了,对花艺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理解:在我而言花艺师不过是从属于鲜花的存在。每朵花都是美丽的,一个作品的魅力是通过组织挑选花材,匹配制作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或清新、或沉稳、或高雅、或慵懒亦或安静。它们都是集合了对单一花材的感受后,按照造型、色彩、比例、层次、质感,逐一挑选出更加融洽的配合,使之更加精准地组合在一起。”大佶这样总结自己的设计感悟。
大佶的每次创作,都希望表达得更加精准,带给顾客不同的风格感受。具体到某一个风格,他是如何构思的呢?他举个例子,比如说田园风格,它包含表现力:自然属性,装饰属性;造型:不规整形状,规整形状;生长点:多生长点,单一生长点;花器:长方形,圆形。再加上“色调”、“配色方案”、“花材种类”、“层次”、“比例”等,他会按照自己的选项去画设计图,就会创作出符合当时情境,独具特色的作品了。
02引导消费,从注重价格到注重情感传递
大佶坦言,北方的鲜花消费不高,但绝不缺乏爱花之人。在即将到来的母亲节,他会抓住两个年龄段的妈妈群体:25岁到50岁是年轻妈妈,也是花店最大的客户群体,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大多喜欢浅色调的搭配;51岁到75岁是年长的妈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对亮色调情有独钟。而他的花店也非常注重价格构成:大众消费价格,推荐销售价格和高利润价格的定价基本能满足大部分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大佶跟同行分享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是,建议买花者写一张卡片附在花礼上一并送出,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文字:送妈妈——“妈,我想吃你做的红烧肉了,饭店吃不出家的味道,小馋猫周末回家看您。”送爱人——“今天的小雨让我想起了与你初见的那天。”送员工——“工作再忙也要注意休息,你的努力我看在眼里。”这些只言片语中传达出的真挚情感,让一同送出的花礼也价值倍增——买花者对花店心生感恩,收花人对这一份花礼格外珍惜,而最终花店也收获了众多好评。
“情感传递就是鲜花消费的第二层意义啊,这样坚持下去,消费者会更加依赖花店,送出的花礼也会越来越多。”大佶很有感触地说。更重要的是,送花在顾客的心目中不再是价格的考量,而是其中所承载的情感链接,这是大佶作为花艺师的最自豪之处。
2017年,大佶也开办了自己的花艺教室,致力于为喜爱花的“小白们”做点什么,开设了花店竞争力提升课程。他收的学费不高,甚至比较低廉,但却会把“平生本事倾囊相授。”“我希望看见每个学员未来手持鲜花的笑脸,不想看到谁奋不顾身地投入鲜花的怀抱却因此抑郁懊悔。有时,也会把将学习看成‘渡劫飞升’的学员拒之门外。”真性情的大佶这样说。
超脱了只为赚钱的层次,现在的大佶总结自己的状态,是在”艺术创作与卖花商人、花艺老师之间不断转换身份”,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同时,收入也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赚钱与做事其实并不矛盾,往往只专注于做事的时候,钱就自然而然地找上门来,这也许是好多花艺师的梦想吧 ,我很幸运。”大佶说。
(本报记者霍丽洁撰稿)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