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出令人心碎的遭遇发生了。9岁的江苏女孩被父母的朋友带来上海玩,却被这个“朋友”送进酒店,遭到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的猥亵。
和千千万万个家庭里的女儿一样的年龄,她还以为去上海是去迪斯尼玩……真相被彻查之前,民众的愤怒难以遏制。权贵的标签作为犯罪的遮羞布,是否为惯犯?“中间人”牵线,是否存在“输送”幼女的病态利益链?守卫儿童权益与安全,是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底线。
电影折射现实,书写人性。这则新闻让我们想到两年前的一部国产影片——《嘉年华》,该片所讲述的故事与今天的现实是多么的相似,不同的是,它还以幽微细腻的视角刻画了不幸来临时,周围的反应、维权的艰难、对受害女孩产生二次伤害的社会刻板印象……
图片来源:猫眼电影
正如《嘉年华》的导演文晏所说:“失职的是整个社会,哪怕一个人做到了他该做的事,这些事就可能会被叫停。”
今天我们回顾这篇《嘉年华》导演的专访,向这些打破沉默、决不妥协的声音致敬。
《白日焰火》制片人、《嘉年华》导演文晏接受每经影视记者专访(每经实习记者 王礼迪 摄)
“文艺片不存在过多商务运作
从制片人到导演几乎不用做转换”
作为文晏担任导演来第一部走上大银幕的作品,《嘉年华》聚焦的题材,是儿童性侵。影片曾被标榜为“中国版《熔炉》”且入围2017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以及金马奖等国内外知名电影奖重要奖项提名。
不过,相比同类题材《熔炉》和《素媛》,《嘉年华》则冷静、克制的多。
两个小女孩,一个亲历者,一个目击者,却因影片中频繁提到的“那件事”命运紧紧的连在一起。从旁观者小米,到亲历者小文,再到女律师,受害者父母……面对“那件事”发生后带来的一系列伤害和影响,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挣扎和抉择。
影片中的受害者小文面独自一人默默的注视着海边形形色色的欢乐人群(图片来源:猫眼电影)
文晏曾谈到:“我想展现的不是性侵的暴力,而是这件事情发生后社会的反应。”
《嘉年华》恰恰通过这些“社会反应”,不仅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底层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危机四伏,更是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谈起影片的初衷,文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嘉年华似的时代,喧嚣之下我们没有时间与耐心去重新审视成长的意义,“这部电影是一个假设,也是一个兼具过去、现在及未来时态的提问。”
她要拍的,恰恰是“嘉年华”背后的事情。
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细数文晏的作品,无论是担任制片人还是导演,除了都是文艺片外,题材的敏感性也使其明显区别于其他女导演,甚至男导演。
从《白日焰火》《夜车》到《水印街》《嘉年华》,从“碎尸案件”、“偷窥癖”到“儿童性侵”,文晏担任制片或执导的每一部影片的素材都和当下的社会事件相关联,但又有意识的隔开一段距离。
她带着审视的眼光始终将视线落在现实社会,并逐渐将焦点对准了女性和儿童,以一种平静的音调“打破沉默”。
“其实《嘉年华》的缘起就是因为看到很多特别难受的东西,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所以我把情感沉淀下来,加上我自己的思考,用一种负责任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这是对我自己的一个梳理。”
坐在对面的文晏不紧不慢的说到。
不过,虽然题材敏感、难以处理,但文晏却用自己巧妙的角度和方式来展现。
没有竭嘶底里的情感表达和渲染,反而将那些触目惊心的黑暗包裹在冷静、理智、克制里。正如《嘉年华》里,对于施暴者我们甚至从头到尾看到的只有监控录像中一个模糊的背影。
谈到这里,文晏思考了一下说:“我其实很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喜欢那种过于宣泄、强迫观众流泪、感到愤怒的电影,我就用我最大的诚意把我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果你现在接收不到,希望你将来能接受到;如果你接收到了说明我们是在一个频道上。”
从制片人到导演,文晏一直清楚、专注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连转型也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困惑与不适。
“因为文艺片不存在特别多的商务运作,不存在附加的东西,能专注在创作方面,所以从制片人到导演这个转换非常顺畅,几乎不用做什么转换。我有做制片人的经历,明白一个导演在有限的条件下,要非常清楚取什么,舍什么,这关乎到创作的品质。所以当我做导演时,就不需要制片人说服我,我自己就明白。”
而未来会不会选择转型商业片或类型片?文晏表示没有明显的界定。“不刻意吧,关键要拍自己最想表达的东西。如果刚好是一个兼具商业性的东西,那它就呈现出一点商业性。”
国内外知名电影节积攒口碑
降低对票房回报的依赖
对多数观众而言,文艺片绝不是他们走进影院的首选,面对市场冷遇,不少导演、制片都难以淡定,有的“怒怼”观众和影院,有的“跪求”排片。然而文艺片并非总是赔本买卖,国内文艺片的“头牌”贾樟柯就曾公开表示,自己的影片每年都有分红,商业回报很好。
贾樟柯的电影赚钱,一方面是影片质量不错,另一方面是通过各大电影节积攒的国际声誉。而这种经营文艺片的路数完全是可以重复的。
观察文晏制片、导演电影的履历,她之前的作品也是频频赴国内外参加知名电影节,早在《白日焰火》《嘉年华》之前就攒下了口碑。而2014年文晏携《白日焰火》在柏林电影节斩获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影片,国内上映后票房破亿,这样的票房成绩连贾樟柯都只能望其项背。
2014年上映的《白日焰火》不仅揽获奖项无数,更是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白日焰火》的成功离不开廖凡、桂纶镁、王学兵三个实力派演员的贡献。对文艺片而言,他们的片酬可以承受,在观众中又有识别度,同时又能有效提升影片表演质量。于是文晏在《嘉年华》中吸取了这一经验,选择耿乐出演“父亲”的角色。
《嘉年华》剧照(图片来源:猫眼电影)
在刻板印象里,文艺片导演需承担巨大票房风险,一谈起创作总是一把辛酸泪。但对于文晏而言,拍文艺片反而没有太多风险,她向每经影视记者分析:“艺术电影的回报是长线的,它的投资普遍相对较低,所以几乎是百分之百有回报;反而商业片的高回报只是个例,非常多的商业片都是很快下线,之后也不会有人再想看它,成本永远回不来。”
从开始筹备到最后成片,《嘉年华》花了将近4年的时间。
影片最初是由文晏他们自己的公司奇遇影业主推,剧本完成后制片人又吸收完美世界、喀什嘉映文化等公司加入,五家公司共计投入大约1000万元。4年5家公司分摊1000万成本,文晏坦言“没什么压力”。
但1000万成本对文艺片也并非大手笔,好在文晏做制片人的时间比当导演的时间要长的多,对于怎么花这笔钱心里很有数。文晏向每经影视(微信ID:meijingyingshi)记者表示:“其实没有什么占比最大,可能还是拍摄吧。演员的片酬都不高,我们把钱都花在制作上了,调色、中混等都是在法国做的。”
记者 |温梦华编辑 |杜蔚
每经影视获邀,已强势入驻网易号、搜狐账号、头条号、企鹅号、百家号、一点号等平台
|每经影视 meijingyingshi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