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客观题是什么意思(法考客观题经验总结——到底如何复习客观题才能确保通关)

自2019年12月19日以来,历时近一年的法考学习终于告了一段落,客观题197分(180分及格),主观题分数未知,最近闲来无事,将法考小结一下。

网络上关于法考的总结、攻略数不胜数,本人在备战法考之初也向很多前辈学到了不少经验,但经我一年学来,发现才偶有小得。在我现在看来,法考犹如一头大象,每个参加法考的人都只能摸到一小部分,真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别人的经验和看法都只是别人的,很多经验对于你可能真的没什么用,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学习时间、年龄、法学基础、文科能力、学习目的和动力、家庭情况等等,都能影响到学习效果,甚至身体条件对于后期的冲刺阶段都非常关键,同时,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而经验往往是事后的主观部分提取,因此,跟真正成功的原因又相距甚远。总之,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听,但别全信(除非你了解他的综合情况),对于那些说“法考很简单、花了很少时间就通过了”的一些人,请直接无视,这些“年轻人”不是为了炫耀就是为了嘚瑟。

一、我的情况

本人理科生、非法本、零基础、40岁、半在职。

“理科生、非法本、零基础”感觉是不是重复了呢?其实没有重复,法考作为一个纯文科的考试,对于语文基础要求是相当高的,直接跟你这样说吧,一个高考语文是强项的考生,跟我这样的普通人,对于法考的学习,完全是两样的,法考要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这对于我一个从事了近20年理科的考生来说,非常不友好(我阅读理解能力差,直接导致客观题30分来不及做)。

零基础指的是往年没接触、没学习过法律,网上有一些人打着零基础一次性通过法考的口号,实际一看,他们根本不是零基础,只不过是“一战”而已,往年学习过,只是弃考了,今年一次过客观主观,这个学过跟没学过真的差别很大,没学过的人十有八九是要走弯路、摔跟头的,而那些学过法考的,工作中接触过法律的人,往往起跑点在你前面、学得比你快。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废话”呢,其实这些不是废话,这些是迷雾中的真相,如果你计划要参加法考,在备考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杂音,会不自觉地跟别人比,如果你能做到“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那这些的确是废话,如果你做不到呢,要比就认真的比一比,对各项影响学习要素仔细分析利弊。

半在职指的是我虽然在职,但是学习时间比较多,这也是我一战能过客观题的关键因素,至于具体到每一天能学习多少时间,这个真的难以统计,我只能说,这一年来,除了必要的生活应酬、陪伴家人、过节以外,我的所有时间都是为了学习法考,哪怕跑步、玩手机,也是为了缓解疲劳,我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懈怠过(其实半天都没有)。

40岁这个年龄因素其实是最无关紧要的,法考对任何年龄段的人(只是说年龄,无关家庭)来说都是公平的,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羡慕那些在校学生和刚入社会的法学新人,羡慕他们学习时间多、精力旺盛、记忆力好等,后来慢慢就不羡慕了,因为年轻人有年轻的弱项,“老年人”有成熟的优势,简单列一个点,年轻人不是吃不了苦,年轻人容易动摇、贪玩,难以从一而终,但是“老年人”往往性格稳定、更加坚韧、不贪玩,当然,“老年人”的弱项也是不胜枚举,比如有的人觉得年龄大了记不住,没错,年龄大了记忆力的确会有所下降,但勤能补拙,多重复几次记住后,你会比年轻人记得更牢。

二、法考考什么(客观题阶段)

法考表面考刑法、刑诉、行政法、民法、商法、民诉、理论法和三国法,实际考的是“人”——选拔适合从事法律的人。

(一)明面上怎么学习

记得我刚开始看别人的经验帖时,都记不住这几门学科的名字(压根不知道学啥),只能在笔记本上写下来,然后备注每个学科的各个老师,各学科学习的先后次序等,然后有的人建议跟机构学,有的人建议跟老师学,作为小白的我(大学毕业以来没参加过资格类考试)真的是傻傻分不清,到底该怎么学,后来看到有某个大神说的一句话“无论你跟哪个老师或者机构,他们都能带你上岸”,这样我才下定决心,跟着其中一个帖子建议的跟老师学(后来才发现这些老师绝大部分都在一个机构—众合教育)。

我的老师选择情况为:刑法——徐光华,刑诉——左宁,行政法——李佳,民法——孟献贵,商法——郄鹏恩,民诉——戴鹏,理论法——马峰,三国法——杨帆。教材方面有多种选择,可以直接买众合的客观题学习包,也可以分科分别买,核心是老师们的精讲卷教材,不建议学先修课程(纯属浪费时间,内容精讲卷里都有),真金题卷可买可不买,不买的原因:一是竹马APP上有配套的真题可以做,还有老师讲解,还方便打印、收藏错题,二是真金题卷上的解析可能会有错(每年都有新法出来,有的解析就可能不是最新的解释,甚至答案都跟竹马APP上的不一样,而竹马APP上的题是一直在更新的)。买的理由:一是真金题卷的真题比竹马上的要更精华;二是真金题卷上的解析比竹马上的更全面,而且有老师的个人知识点梳理,知识更有系统性;三是在真金题卷上做真题,可以勾勾画画,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第二次重做的时候很容易抓住重难点。

各科的学习顺序那真的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我的建议是:第一刑法,第二民法,第三商法,第四民诉,第五行政法,第六刑诉,第七理论法,第八三国法,这个排序就是将法考科目分为三阶段,第一到第三为实体法,第四到第六为程序法,第七和第八都是重记忆的学科(放在最后学),刑法最容易理解和入门(最先学),民商法本是一家,有相通之处(前后学),三大诉讼法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要对比着学(连着一起学)。

每一科的学习可以采用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推进,众合APP上有免费的公开课可以听(老师按照精讲卷的每个章节进行讲授),然后再配套做每个章节的真题。由于每个人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推进的进度没有可比性,本人学习能力较弱,所有的学科一轮下来,用了近七个月的时间,第二轮用时近三个月,部分科目学了三轮,每一轮的每科目每章节按照听课——看书——做题——复习的步骤进行推进,客观题考试之前没有进行主观题的学习。


客观题是什么意思

(二)实际考验

法考的每个科目每个章节单独看起来其实都不难,只要认得字,基本都学得会,但为什么法考号称是中国最难的考试之一呢?因为量大书多,学起来感觉都会,一做题错一遍,学完就忘,之前弄懂了的题,再做还错,各种挫折各种折磨,因此很多法考考生掉头发、长胖、身体素质下降等,但是,只要你不放弃,坚持学下去,终会柳暗花明。

以前总听老师或过来人说“法考必过”,我一直是不以为然的,我觉得知识如果没学到家,哪有必过的?但实践表明,真的有“法考必过”的情形,客观题出成绩后,我又看到了培训老师说“法考必过”的情形,其中就有“只要你踏踏实实学过两轮,法考客观题必过”,这不就是我的经历吗,我在客观题考试之前一点信心都没有,考完更是觉得肯定不及格了(30分的题没做啊),但是老师说了“法考必过”啊,结果真的是客观题过了。

那么说“法考必过”有没有道理呢?这些培训老师都是久经法考考场的,说的话肯定有他的道理,我个人觉得有几下几点道理:一是知识是有限的,学到一定的量就会有质变,但你并不知道;二是记忆是有痕迹的,虽然让你回想可能不记得了,但碰到选择题,可能你就能蒙对;三是法考不是跟书比你能否及格,而是跟你的同学比你能否及格。

法考表面上看考的是法律知识,实际上考查的是考生的学习能力和恒久的耐力,因为每年都有新的法律或司法解释出来,而且新法必考,因此靠吃老本就等于逆水行舟,唯有不停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耐力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法考就是一场学习知识的马拉松,坚持就是胜利,唯有坚持才能胜利,只要坚持必胜利。

所谓“若为容易得,便作等闲看”,国家选拔从事法律的人员,当然要设置门槛,只有备考的过程越艰辛,得到律师资格的人才会越小心,否则被吊销了执照,当年的努力和辛苦岂不是白费了,于是当律师有职业违规、违法等想法时,就会掂量掂量终身禁职的风险。

三、法考学习中的坑

每个人在法考过程中都会碰到不同的坑,只有迈过了自己的坑,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我认为法考学习中的坑主要有:

1.学习时间少。学习时间的问题绝对是每个考生必过的坑,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学习时间或者每天学习时间很少,那么你就准备多考几年吧。至于每天需要多少学习时间,这也是因人而异的,二战以上考生可能每天学习时间可以少一点,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新手小白,真的需要大量的时间(最好是脱产全天),因为你没有基础,分不清重点,啥概念对你都是陌生的,所有的知识和法条都需要记忆、理解、运用,然后还需要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记忆,新人还可能走弯路,我认识的朋友、看到的所有经验贴,我就没看到一个是零基础一战通过法考的(客观主观都过),大象长什么样你都不知道,要想一次吃下大象,难度可想而知,但如果有时间,一切都有可能。

如何增加学习时间因人而异,可以早起、可以晚睡,可以利用上班时间,可以利用坐车时间,可以放弃午休时间,也可以放弃周末时间,可以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也可以放弃朋友应酬等等,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挤时间的,但我在过去的一年里已尽我所能,同时我看到那些经验贴里的人和身边的高分通关者,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2.学习动力不足。有学习时间的人多了去了,在校学生都有时间,闲暇在家待业的人都有时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律师资格,为啥呢?信心?奋斗精神?吃苦精神?记忆力?毅力?要找做不成事的理由,那一万个人至少有一千种理由,有的人觉得学法律内容那么多、那么苦、记不住、做不到、静不下来等等等等,但真正的坑并没有一千种,很多失败的原因其实都归结于学习动力不足,如果你学习动力充足,有肯定而唯一的学习法律的理由,你没有信心也会坚持,越是不行就越会去奋斗。

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办法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去突破:一是价值观,二是方法论,价值观解决思想问题,方法论解决实施问题。

解决价值观的问题不是说树立一种价值观,比如,如果你本来有一种懒散、追求享乐的价值观,而在备战法考时再强行建立一种突击式学习、目的式学习的价值观,那么在漫长的法考学习期间里(一年、两年或三年),你会觉得学习很苦,好难坚持,心里会矛盾,可能会半途而废。因此,解决价值观的问题是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树立终身学习者的价值观,律师资格证只是一个门槛,法律是与时俱进的,每年都会更新,要求每一个法律从业者都必须实时学习,因此,备战法考只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学习是将来工作和生活的常态,那么在法考的学习期间你就不会觉得苦,因为这是一个法律工作者必须做的必修课,同时,打牢当下的基础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工作、赚钱,是不是应该为当下充足的学习机会而感恩,是不是应该为那些给你提供学习环境的人而奋斗,那么,在这么一个不断为自己充电、加强实力的过程中,你还会觉得苦吗?可能会觉得累,累了可以休息啊,满血复活后请继续前行。

价值观问题解决了,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那么方法论就是解决学习的方向和信心,方法论跟价值观不是决然独立分开的两个概念,两者可以互相促进、相互巩固,有了正确而确信的方法论,有了必胜的信心,价值理念会更加坚定,坚持的毅力会巍峨不动。法考学习的方法论,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三点:记忆、深度和重复。(客观题阶段)

法考的记忆,不是要求你全部背下来,而是在你每一轮的学习中尽你所能,去记忆法理、关键词、口诀、典型案例,要的是痕迹——我曾经来过。深度,指的是要尽量去理解法条法理中的道理,法律条文中为何这样规定?刑诉、民诉和行政法为何有这样的差异?一审、二审、再审中的规定为啥不一样?真题中的陷阱都在哪里?没有理解的记忆犹如玻璃上干枯的树叶,风吹四散。重复,不单是指单个学科的多次重复,也包括每一天新知识的多次重复,学到后面再来翻前面,反复翻、反复看,错一次看一次,忘了模糊了就去回顾一遍(后期阶段)。做了这些,当然了,你还是记不住,放心,大家都记不住,但你法考必过,不要问为什么,太难解释,当你考过的那一天你就知道了。

3.坚持不下去。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越学习越发现大象的宏伟,越发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到。我估计第一次学习法律的人都有这种想法,我记得我第一门科目学的是刑法,每天学了8小时以上,学了40多天,随后的行政法又学了近30天,这段时间我没有上班,几乎是全脱产,也就这学习进度,那么以后上班了呢,还要去杭州培训一个月,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客观题考试前我肯定学不完8个科目,因此我制定了两年的学习计划和打算,但最后我成功刷完两轮,部分科目还刷了三轮。

这中间我都经历了什么?我改变了什么?首先,我调整了我的学习方法(5月底),我前面的四个科目都是手抄笔记+抄写所有错题+思维导图梳理,这样学习的确记忆深刻,便于二次复习,对零基础小白友好,但缺点就是耗时太长,因此我后面的四个科目,不再整理笔记、错题和思维导图,用时3个月采用“速学”模式完成剩余四科的第一轮(8月初完成),我当时想的是学得不牢明年再来,完整地学完去参加一次客观题考试;其次,是客观题考试时间推后了一个多月,给了我充足的复习时间,于是我完成了第两轮和部分科目的第三轮复习;最后,考试同伴的经验指导、鼓励和支持,自备战法考以来我就加入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法考学习群,且跟两个小伙伴组成了学习小组,一个三战的“高人”带着我跟另一个新人,大家同舟共济,真的受益良多。

在11个多月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我解决了价值观的问题,因此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没有主动休息一天,但我也经历了“至暗时刻”,在今年的6月-7月份这段时间,我感觉我前面学的几门科目都忘了,很想回去复习,但新知识也要推进学习啊,时间有限,同时《理论法》压力也很大,考试就在眼前(当时考试还没延期)。在“至暗”的两个月,我始终想的是,我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我只能把握好我今天每一个小时,那就去把握好今天的每一个小时(关注当下目标),坚持到8月份,开始全面第二轮复习,知识慢慢就梳理清晰了,信心就慢慢找回来了一点,虽然客观题考试前我依然没有啥信心可以通过考试(没有做过模拟题,没有做过真题套卷),但心里很踏实,我尽力了,我做了我能做的一切。

四、其他

(一)选择题答题经验

1.看清题干是选错还是选对,如果是选错的单选,表明大部分选项都是对的,思想上先有个谱,找出那个错误的就是目标。

2.排除法是最稳当的策略,因为有的选项简单而熟悉,先把他们分出对错,然后再对不熟悉的选项进行仔细分析,如果排除选项能够直接排出答案(单选或多选),那么就不要追求弄懂那个看不懂的选项,直接选上即可。

3.分析选项原则上从上到下(A到D),如果一眼瞟过去A项看不懂或者不确定,果断从下到上进行分析,不要在一个选项上锚劲,那很可能是浪费时间,先分析简单的。

4.对于题干很长,案情较复杂的题目,不要在读题目时花太多时间,因为题目越复杂,选项可能很简单,快速读完一遍题目,大致了解案情,开始看选项,让目光在选项和题干中间流连忘返,通过选项的出题方向来二次读题,能更准确找到出题点,时间花费得也最少。

5.找到题目中的出题点后,最好是回忆一下知识点和背诵的内容,如果想不起来也没关系,看选项能找到指引,可采用D到A的分析步骤。

6.碰到完全看不懂的题,不要着急、气馁和慌张,因为别人也不会,蒙选一个答案,标记起来(后面有时间再来推敲)。

(二)还可以提高和改进的地方

1.考前应该适当放松,不能蹦得太紧,要有信心。我考试前一天把三国法的精讲卷复习了一遍,一直学到晚上十点钟才结束,晚上失眠很晚才睡着,第二天在车子里想补个觉也睡不着。终归是因为没重视,没认真准备考试,总觉得自己一战大概率不及格,心里准备的是明年二战,一战及格不及格无所谓,反正过了客观也过不了主观,心里都不自信,全身心没有积极准备客观题考试,那表现自然差。

2.客观题考试前没有做模拟题和真题套卷,导致临场应试时间把握不好,做题感觉也没有,导致考试时只有做练习题的习惯,做得太慢,结果上午卷一20分的不定项选择题没做,下午卷二10分的单项选择题没做。

3.阅读能力太差,感觉今年的客观题读题量特别大,案件复杂,做不完。但是对比那些做完了的、提前一个小时交卷的,我没做完的原因,可能还是知识点不熟练,记忆不准确,别人能提前一个小时交卷,那肯定是知识点熟练啊(都是新题新案例),因此人跟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五、主观题部分(未完待续)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