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联想也曾有过一段辉煌。
它的产生、发展、高潮、下落、结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应运而生,甚至将来落幕也有可能。比如淘宝阿里1999年成立走过了22年,五年前走上颠峰,放眼宇内没有对手,现在已经在走下坡路,高峰期早过了。联想也是如此。负债率已达90%,这是司马南依据别的学者的专门研究得出的结论。联想很大,象恒大一样负债也很多。"这是一个雷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了!"司马南可真敢说,我敬佩他,这老爷子,牛!
联想吸收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中国人口多达十四亿的基础红利,最后红利转化到二十多名高管身上。他们瓜分和共享了红利。国有企业本属全民所有和亨用成果,却通过两次改制逐渐变为个人高管集体所有,是不是很滑稽。但是细想,也很正常。这里面有必然因系,要承认。任何事情都不是无源之水。
(二)
1984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啊?万物扶苏、春潮萌动似醒非醒。做生意有的是机会,暴利是它的代名词。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供需严重不对等,供小于求,那是一片蓝海啊。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成立这么一个公司,取名联想。联想就是一个卖电脑的,主要代理国外品牌电脑。一直到1990年才有自己品牌的电脑,完成了这一次历史转变,从此在中国电脑领域逐渐上升成为霸主,打败了北大方正及外国品牌等电脑公司。
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2013年销量世界第一,中国人口也将要达到顶峰,在此之后智能手机开始取代个人电脑成为移动互联网工具的主流,电脑逐渐退出视野,离它退出历史舞台也不远了。vivo、萍果等几大智能手机盛行历史舞台,联想的光辉不再。至此,它已存在30个年头了。最高峰就是05年左右,高光时刻。
(三)
90年代曾是它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千家万户以拥有一台电脑为荣,也是财富的象征、地位的象征,卖的贵点有什么关系,背后的利润也是巨大的。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成为它最初的用户,非富即贵。
1994年,改开进入白热化的一年,经济实现双位数增长。联想也迎来了大丰收。这一年在香港上市。
1996年已卖999999台电脑,第一百万台由英特尔博物馆收藏。而中国有3亿个家庭,一百万台,300个家庭才有一台电脑,风毛麟角!实际大多都被单位购走了。实际上一千个家庭也没有一个电脑。
2000年,销售达到1000万台电脑,这是沾了中国人多、中国市场大的光。
联想已走过37年的路,已经似乎能看到它的尽头。就象马云要把阿里建为102年的企业,真的能吗?
颠峰期的雅虎,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总和也不及它一个零头,仅风光了几年就倒闭了,十年前中国雅虎打包卖给了阿里,至今还有阿里10%的股份。江湖多变,人心之险。
(四)
1994年的联想发生过一次道路之争。俗称技术和市场之争。结果代表人类良心和科学精神的倪光南惨败,被整个董事会踢出局黯然神伤,就奠定了联想今天的世界历史地位和最后结局。
不幸与幸的是,另一个真正的私有企业华为的任正非选择了与倪光南院士出如一辙的技术派道路,奠定了今天真正的霸主地位。谁利谁弊?说明了倪光南总工程师是对的!但是却得不到执行!近功近利往往是我们的选择,因为这符合人性,而不符合理性。而理性最难。因此我们追求科学研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那是客观。客观总是大于主观,如光线弯曲验证相对论的正确,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可是我们可敬、失落的倪光南院士终究败了。他也不能象留下来的高管一样得到许多钱甚至股份。股份多好咧,那是所有权,谁不喜欢?
1994年倪曾建一个中国芯片研究中心,随着他的离开也成水中月、镜中花,没有实现的可能。因此有中国芯片被人卡脖子的可能。老爷子未雨筹谋、高瞻远瞩,只是没有实现的土壤,一展抱负。
他走后,杨元庆来了,被称为销售天才,走上了另一条买买买、卖卖卖,组装生产销售的轨道,越走越远。
1994年是一个分水岭。前有倪光南,后有杨元庆,两个极端,两个选择,两种人生,天地立显。也是世界观的差别,商人与科学家的差别。商人就是买卖、赚钱而不是创新、创造财富。
钱都到哪了?中国的人民币都去哪了,那可是人民的币,共同富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