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宜美白保湿霜雕塑篇(第2024回:世界海拔最高宫殿,气贯苍穹殿宇嵯峨)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2024回:世界海拔最高宫殿,气贯苍穹殿宇嵯峨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2009年5月10日,周日,第一次在拉萨睡觉,早上七点就醒了,去洗手间洗漱之后,我就想将丁家宜男士防晒乳挤出来,我刚扭开盖子,大量的乳液全部冲了出来,真是浪费,这是气压导致的,我应该缓慢地拧开盖子的,昨天拧开牙膏盖时就已经犯过一次错误了,没有想到今天故伎重演,

差不多将43元钱购买的防晒乳糟蹋了,并不是化妆品不堪一击,而是拉萨海拔高气压太低了:大气压力跟高度有关,海拔越高,相当于气体高度降低,所以气压降低。 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这是相对的,主要是同一个区域来说的。 温度变化带来的压力差跟海拔高度带来的压力差相比要小的多。

拉萨的空气稀薄,温度低,气压低,所以我要更加小心行事,我从洗手间走出来,碰到香巴拉小院的范嫂,她长得很像马士基的人事经理彭波,又有气质又漂亮,她离开之后,我返回房间整理衣物,然后走到客厅,看到旁边的三人房是空置的,我没有看到范生,以为他出门了,反正当地人基本可以夜不闭户的,我就直接走出院子,过马路走到当热中路,找到一家餐厅,我喝了一碗稀饭,吃了四个小笼包,然后一路直行,街道上行人稀少,我还以为拉萨市区真的没有什么人,因为很多店铺也是关门的,后来我走到了娘热路,看到很多老人在转经

我走到十字路口,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布达拉宫,我先走到宗角禄康公园浏览,宗角禄康位于布达拉山后,湖泊旁边种植着古柳树,景色迷人。藏语“宗角”意思为“宫堡后面”(宫堡指布达拉宫),“禄康”意为“禄神殿”。鲁神是藏传佛教和苯教对居于地下及水中的一类神灵之统称。“鲁神”常被汉译为“龙神”,进而被误传为汉人所称的龙王,所以汉语俗称宗角禄康中的湖为“龙王潭”。

17世纪布达拉宫扩建中,在此地大量取土,故积水而成潭。六世达赖时期,对此地进行整治,在潭中的小岛上按照藏传佛教仪轨中的坛城兴建了一座阁楼,并架设了一座宽3米多、长20余米的五孔石拱桥,使该小岛与外界连通。八世达赖、十三世达赖等,也都曾对此地进行整治并维修。

小岛上的阁楼高三层,其中第一、二层为全对称的十字形神殿,主供鲁神,此外还供奉据称是六世达赖从墨竹工卡迎请的女神墨竹赛钦,以及宝瓶坛城及众多护法神等等,神殿周围设有用以赏景的沿廊;阁楼顶层是六角形小殿,斗拱承檐,六角攒尖顶。阁楼建成后,此地成为禁苑,为拉萨少数僧俗贵族划牛皮船游玩之所,旁人平时禁止入内。藏历每年四月十五日的萨嘎达瓦节,人们来此神殿供奉墨竹赛钦女神,献哈达、施供品、点酥油灯。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此地被辟为公园。起初这里商铺、茶馆林立,还可在湖边喂鱼,后来辟为封闭式公园。因建设城市道路,1965年,原位于布达拉宫前的两通石碑被移置此处,一通石碑是康熙帝“御制平定西藏碑”,记述康熙六十年(1721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之经过,迁至该公园大门右侧;另一通石碑是乾隆帝“御制十全记碑”,记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派大将军福康安率军进入西藏驱逐廓尔喀入侵者之经过,迁至该公园大门左侧。这两座石碑已于1990年迁回布达拉方城南门外。

宗角禄康辟为封闭式公园后,曾设有一座游乐场,虽然其中的游乐设施很少,但因拉萨市当时没有专门的游乐园,故该游乐场仍然很受儿童欢迎。布达拉宫广场上的游乐设施因广场扩建而拆除后,宗角禄康中的游乐场便成为拉萨市唯一的儿童游乐场。宗角禄康的游乐设施从最初简单的运动器械发展到碰碰车、太空飞船、赛车、疯狂老鼠、海盗船等等。这些游乐设施陪伴拉萨市的孩子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后来,宗角禄康的游乐设施被全部迁至金星游乐园,宗角禄康内不再设游乐设施。

宗角禄康曾经名为“解放公园”,上述两座石碑便放在解放公园内,现在该公园名为“宗角禄康公园”。如今,宗角禄康已经改为一座开放式公园,是拉萨市民每天进行晨练和休闲的场所,也是距离布达拉宫最近的转经场所。措吉吉湖是宗角禄康公园内的主要湖泊,是一座人工湖。其水原来由地下渗出,水位稳定,除下雨天水位上涨之外,其余时间水深一般在1.5米左右。后来,该湖湖水改由人工放水。距湖不远处,有柳树林,数十棵拥有数百年树龄的粗壮的柳树或侧歪,或盘曲,姿态各不相同。据说,这种柳树学名为“康定柳”。

2006年,拉萨市人民晸府对宗角禄康公园重新规划及整治,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将公园划分为民俗活动区、生态水景区、龙潭胜迹区、亲水活动区、文化活动区等五个景区。改造后的宗角禄康公园南侧古树林中,设有一条寓意为“林中哈达”的砾石路,路上置有自然荒石以及条形石桌,成为游人休闲、交谈之所。

公园西南角为民俗活动区,六角亭是制高点,其四周将开辟顺时针方向的圆形广场,自圆形广场透过树丛可见一片开阔的缓坡及另一座圆形亲水广场,广场通过木制拱桥同对面缓坡草坪中的路相连接。广场旁边有一高30米的柱状喷泉,成为景区的景观制高点。景区东北角树林中规划有圆形林间广场,很多藏民在公园内锻炼身体,人流如潮,公园内有一些湖泊,之前在商业街道上看不到什么藏民,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西藏群众不喜欢做生意,他们喜欢信佛转经,非常虔诚,宁肯少赚一点钱,也要积德多拜佛。。。

伏魔塔是三座白色的佛塔,位于宗角禄康公园的东部,布达拉宫的后面。三座白塔前面是一排转经筒。从查果嘎林向北,沿着布达拉宫的西侧宫墙行走,旋转着墙边无数个转经筒,也能到达这里。伏魔塔是1990年代重建的。

我沿着布达拉宫徒步,当时我戴着在火狐狸购买的披风帽,走进路来虎虎生风,像鬼子进村,很多藏民好奇地盯着我看,有藏民还问我如何购买这种披风帽,我拿出相机拍照,但转经的藏民太多了,有时不方便拍摄,我经过区晸协楼,后面是北京东路,看到一个叫东措国际青年旅馆的地方,内有西藏红山国际旅行社,我跟吴世霞咨询了一些旅游信息。。。

我再走到布达拉宫广场,这里视野开阔,天高云淡,很多藏民正在长跪拜佛,有人走几步就扑通一声”五体投地“地跪在地上,极为虔诚,我不敢拍摄藏民,后来我意外遇到几位欧美游客,几个金黄色长发的洋妞似乎并不友善,外地人也很多,我走到侧面去拍摄布达拉宫,它还真是非常雄伟。

要参观布达拉宫可不容易,在布达拉宫参观需要遵循所有藏传佛教的禁忌,例如不能戴帽,不能拍照,这是最令我忌惮的,不能踩踏门槛等等。所有游客都需在一小时内完成参观,因此在宫殿内任何地方都不允许停留,参观结束后从布达拉宫西门出来,经后山下山坡到可以走到布达拉宫正门来。

目前布达拉宫实行预售与限售结合的卖票制,每天参观人数限制2300人(散客票约700张),每天下午5时后预售次日以后门票,每人限买4张,必须提前一天排队领取购票凭证,而且必须提供身份证号码,根据排队的先后,购票证上标明次日的参观时间,在布达拉宫的正大门持身份证购买门票进入,外人进入要花费100元购买门票,但本地的藏民只需要支付2元,我当时就想冒充藏民混进宫殿内,叵耐穿的衣服暴露了我的汉人身份。。。

布达拉宫坐落于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 。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主楼高117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晸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晸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规模修缮。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为首批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是梵文译音,原意是“佛教圣地”。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和硕特王朝)时期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布达拉宫,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使整座宫殿显得富丽堂皇。大殿内的壁画亦算是布达拉宫内一道别致风景,在这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内,既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五世达赖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的东西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与高大的宫墙相接。宫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用夯土砌筑,外包砖石。墙的东、南、西侧各有一座三层的门楼,在东南和西北角还各有一座角楼。宫墙所包围的范围全都属于布达拉宫。

宫墙内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布着原西藏晸府噶厦的办事机构,如法院、印经院、藏军司令部等。此外还有作坊、马厩、供水处、仓库、监狱等宫廷辅助设施也都设在这里。


宫墙内的山后部分称做“林卡”,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

红山的右侧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17世纪建造的一座藏医学院。宫前公路南侧有一块“达扎路恭纪功碑”,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表彰其大将达扎路恭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长安而建立的。在宫墙周边,新建了不少商业设施,与布达拉宫庄严肃穆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

白宫的周围是五世达赖时期仿早期宫堡形式重建的厦经却、结布却、宇经却、丹玛却等坚固森严的圆堡建筑。布达拉宫海拔3700米(旅游要防止缺乏内源氧),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丁家宜美白保湿霜

最接近高原的圣殿布达拉宫的东部是白宫,以前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晸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现存布达拉宫最古的建筑是法王洞。9世纪时,布达拉宫因吐蕃内乱遭到破坏,仅存法王洞。洞内供着据传为松赞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

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虽然门没故宫华丽,但是内有乾坤,里面到处都是壁画,画着各种不动尊菩萨。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

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其中最大五世达赖灵塔殿(藏林静吉)殿高三层,由十六根大方柱支撑,中央安放五世达赖灵塔,两侧分别是十世和十二世达赖的灵塔。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西大殿(措钦鲁,亦名司西平措)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


高6米多,面积达725.7平方米。殿内悬挂乾隆帝亲书的“涌莲初地”匾额,下置达赖宝座。整个殿堂雕梁画栋,有壁画698幅,内容多与五世达赖的生平有关。在红宫的西部是十三世达赖灵塔殿(格来顿觉),建于1936年,是布达拉宫最晚的建筑。其规模之大也可与五世达赖灵塔殿相媲美,殿内除了灵塔,还供奉着一尊银造的十三世达赖像和一座用20万颗珍珠、珊瑚珠编成的法物“曼扎”。

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五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篆。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其金属冶炼、壁画、彩画、木雕等各方面均闻名于世,它的各部分装饰设计、装饰风格、装饰(雕刻、壁画、彩画等)艺术都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布达拉宫不但在整体建筑艺术上有着创造性的突破,而且在建筑装饰艺术上也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宫内收藏了大量文物珍宝,有各式唐卡(佛教卷轴画)近万幅,金质、银质、玉石、木雕、泥塑的各类佛像数以万计。


此外还有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明清皇帝的赦书、印玺,各界赠送的印鉴、礼品、匾额和经卷,宫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其中如金汁书写的《甘珠尔》、《丹珠尔》(两者都是藏文的《大藏经》)、贝叶经《时轮注疏》、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清朝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等都堪称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在丰富的藏品中,最重要的是安放历代达赖喇嘛遗体的灵塔。。。布达拉宫是我国首批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筑之一。集中西藏宗教、晸治、历史和艺术诸方面于一身。可以说,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的博物馆”。。。

在布达拉宫侧面公园的转经道上挤满了人,人批藏民正在排队轮流摸着转动的金黄色桶状的转经轮,有人手上还拿着一个转动的经轮,碰到几个年轻藏民,想挑衅我,我正在广场上拍照,碰到了一位五十多岁的退休干部,他叫朱生,老家是湖北咸宁人,跟我是老乡,他是越老越臭美,他拿着摄像机(JVC)和松下的数码相机,


他说他是开车沿着川藏线过来的,他帽子也不戴,穿个皮鞋上窜下跳地要我给他拍摄视频,他的体力比我好,因为他坚持每天游泳一公里,冬天还会在冷江中游泳,而我在深圳却因为长时间伏案玩电脑,身体基本被糟蹋了,长期宅在家里,会令人产生悲愤和自虐的性格,以前偶尔也锻炼身体,但都没有坚持下来,今天跟朱生徒步时,我居然败在他手下了,他的脚力比我好。

朱生对拍摄要求严格,他对站的角度,光线的要求都很挑剔,他似乎是想把我当成免费的专业摄影师使唤了,我原以为他只是让我给他拍几分钟的视频,结果他想让我替他免费拍摄一天,搞得我非常不高兴,其实他这么喜欢自拍,为什么不携带三角架呢?他完全可以架个三角架自己玩自拍,我看到这个湖北佬总是喜欢占别人便宜,想免费利用我,而且连请我吃个午餐都舍不得,我当时就想跟他闹掰了,但考虑是老乡,我就忍耐了一会。

我和他又一起徒步了半个小时,期间经过了高原之宝雕像,他又要我给他摄影,我只好拿着相机给他拍摄,他把自己当成播音员了,还使用粤语和湖北话开始介绍景点,炫耀他来到了拉萨等,后来过来一对情侣,他们也要我给他们拍摄合影,最后朱生的相机没有电池了,我终于想趁机将他甩掉了,这让我想起以前遇到的一个韩国美女,她总是喜欢在我面前抛媚眼,目的是让我给她拍照,现在我发现摄影师这个职业很不受人尊重,很多人以为摄影师拍照就是做义务的,免费的工作。。。

我看到有人对着牦牛雕塑拍摄,我则疾步走到罗布林卡路,这时朱生又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他说我怎么舍得抛弃他,他要跟我一起”耍“,我也没有办法摆脱他,只好带着他一起前进。

当时是烈日当空,我又是热又渴,走到有些头晕了,经过西藏博物馆,再走了一会终于抵达了罗布林卡,它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晸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


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

第2025回:唐蕃会盟乌孜山寺,依山垒砌群楼重叠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