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互联网充分发达、信息充分交流的时代中,要想找到一些纯粹原创的想法或创意的确是要花些功夫的。"抄袭",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叫"借鉴"早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深入了解企业的成长史你会发现,许多伟大的企业早期都是起家于"抄袭"、"模仿"与"借鉴"。
早年百度的创立就是模仿谷歌;阿里巴巴的建立是移植美国Ebay的内容;而腾讯的抄袭更为著名,本身的成立就是搬照抄袭美国ICQ,之后在游戏等各个领域不断推出CF、LOL等抄袭新品;据说奥利奥最早也是模仿一款叫Hydrox的饼干而成名,后来逐渐洗白……
其实这样的商业案例数不胜数,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家身为优质白马却总是被骂抄袭的文具企业:晨光。
一、晨光为什么总被骂?
晨光的产品就算大家没用过也一定不会陌生,上学时在学校周围的小卖部里大概率也买过几支。晨光文具成立于2008年,上市于2015年。虽然上市以来公司业绩和股价一路飙涨,但是却屡屡被骂:让消费者不满的点主要集中于"抄袭"和"质量"。我们先来看前者。
1.晨光抄谁了?
要说晨光的一大竞争优势,那就是产品品类多,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据说晨光一年能推出1000件新品,零售大店的品类能超过一万件,对着文具消费市场就是一阵狂轰滥炸。那么这么多新产品品类要从哪来呢?那自然是"借鉴"而来。非要问晨光抄了谁,那就是谁都要抄。
我们直接放图让大家来感受一下:
百乐、无印良品、三菱甚至南孚电池都没有逃过晨光的"借鉴魔爪",但凡是在市场上火了的品类,晨光都要跟上去模仿一下子。
其实如果翻看晨光的发展史,对于抄袭这件事也不难理解。创始人陈湖雄最早就是做日韩文具代理起家,晨光一开始的全名就叫"中韩晨光文具",连品牌图标M&G似乎都是借鉴韩国了文具品牌Moring Glory,或许陈总就是将这种"借鉴战略"一直用到了现在。
当然人家自己也是说有研发的,将设计研发优势、技术优势等列入了核心竞争力。但公司研发费用营收占比只有1.4%,研发、技术人员合计占比只有8%。靠这些人力物力,真要一年原创出1000新产品怕也是不现实的。
2."抄袭"是成功的
但不得不说,晨光的"抄袭"战略是成功的,从"小、散、乱"的文具市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目前文具市场三大头部品牌为晨光、齐心、得力,市场份额分别为7%、4%、3%。
从业绩上看,公司的营业收入自2011年来就一路飙升,从最初的不到15亿增长至111亿,净利润超过10亿元。而近三年晨光的股价也是表现亮眼,三年涨幅接近400%。就像腾讯做游戏一样,一边被骂一边大把地赚着钱,其实这也算是一种能力吧。
3.成功不只靠"抄"
当然,晨光的成功不可能只是靠抄袭做多品类,更核心的竞争力在渠道上。
你在街边可能经常看到挂着"晨光文具"招牌的文具店,里面除了卖晨光还有很多其他品牌的文具,其实这并不是晨光真正意义上的加盟店,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晨光的"改造店"。晨光找到文具店主,帮助他们装修升级店面,并给他们无偿提供一些经商培训等,但需要小店挂上带有晨光LOGO的招牌,大部分小店店主都会欣然同意的。
就这样,晨光真正把渠道做了起来,2019年公司零售终端已经达到8.5万家,给个参考数据:加盟大王绝味鸭脖也才刚过1万家店。
所以说,渠道深度下沉才是晨光最深的护城河。
二、还能继续"抄"下去吗?
那么靠着渠道+品类的模式,龙头晨光还能继续稳稳地走下去吗?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有不同的答案。
1.答案是:能
晨光所在的是文具市场,而这背后则是广大的教育市场,对于老百姓来说,教育是永远不会熄火的话题。就拿我国基础教育市场来看,2012-2021年该市场规模将从1.7万亿增长至3.7万亿,而文具市场规模也会水涨船高。
而目前文具市场还是十分分散的,龙头企业有更大概率发挥马太效应不断扩张,留给晨光的发展空间还是巨大的。
2.答案是:不能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没这么乐观了。今年上半年,晨光被消费者们骂上热搜榜首,一条"晨光文具做了什么恶,为什么大家喷得这么狠?"的问答火了起来,实验者用晨光"速干"的中性笔写在"不易渗墨"的晨光纸上,结果出现了渗墨现象,激起了大家对产品质量的吐槽。
的确,"抄袭"往往只能借鉴到外形而难以抄袭到质量,很多消费者反映晨光的笔存在漏墨、茵纸、飞白等现象,所以 "质量"是继 "抄袭"之后被大家吐槽的第二大问题。
根据买购网2019-2020年文具用品品牌榜的投票结果,龙头晨光位列第四,看来文具老大的位子与消费者的口碑还没有做到统一。
而且文具产品的同质性较强,进入门槛较低,近年来晨光的竞争者不断增多。而且对于一些知名国外文具品牌如百乐、三菱等,消费者能接触到的零售价格越来越低,这都给晨光的借鉴战略增加了难度。这样下去想要继续无脑狂抄、狂轰滥炸怕是行不通了
三、总结一下
抄袭有风险、借鉴需谨慎,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总是事故多于故事。前一阵子一家今日油条店还被今日头条告上法庭,抄袭跟风当场翻车。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从财务、股价上来看晨光的确是个好企业、大企业,但如何长久地做到"大而美"还是得好好下一番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