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些中介纷纷传来消息,房产税搁浅了,房地产还是支柱产业,利好政策已经开始出台,最近又降准了,你的钱又要不值钱了,劝你赶紧上车买房,再不买就又要涨价了,你错了之前无数次上次的机会,不能再错过这次了。
但真的是这一回事吗?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分析过,房地产行业经济链被国家封住死死的,封住的链条全面放开了吗。答案是没有,你回想最近中介给的消息,1没有放开房企三道红线,2没全面放开银行给居民贷款额度。国家看房企快死了,稍微支持下一手房贷款,只是给口水喝,别突然地想入非非了。
另外消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中介拿着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发布的一段表态: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更是居民最重要的消费;然后拼接经济会议上讲的一小段话:房地产地区差异极大,房产税的推出要先行试点,因城施策,因地制宜,从立法和可实施性综合做出决断,少了最重要的坚持房住不炒几个字;再接着拼凑,财政部部长刘琨:关于房地产税立法的表态,说是立法工作应该循序渐进,稳妥推进;最后加上降准的消息,造谣说国家又要开始大放水了。
几个消息片段一结合,开始断章取义,开始说国家又要刺激房地产了,房子又要开始大涨了。
拿到消息后,你应该怎么对消息进行分析,我一般通过四个小步骤进行验证:1.消息的真实性;2.消息可靠性;3.消息的权威性; 4.消息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把几个消息都分析下,让大家了解下这几个消息的初衷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中介理解的那样。
第一条消息,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表态。我们按步骤详细分析下。事实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2021年12月11日参加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表述过,“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住房更是居民的消费”;可靠性:这就是发表个人意见,没有记录在重要文件上,这个表述不一定牢靠;权威性:级别够了,但是统计局局长,压根就不管房产税,权威没有保障。目的:汇报自己工作,说到全国经济形势的时候,不小心说到了房地产的问题,想表达房地产数据不好看。 总得来说消息不可靠,不权威,目的也没有想刺激房地产行业。
第二条消息,经济会议重要记录里面确实有房地产地区差异极大,房产税的推出要先行试点,因城施策,因地制宜,从立法和可实施性综合做出决断。但不要忽略前面还写着坚持房住不炒呢。本来政策的意图是对房地产税实施要谨慎,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先让大家知道有这个事情,然后找各个典型城市开始试点,最后时机成熟全国推广。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广房地产税,没说房地产税搁浅了啊。
第三个消息,财政部部长刘琨表态。在10月19日的大会上,确实表达过,关于房地产税立法的表态,说是立法工作应该循序渐进,稳妥推进;目的是为了房产税要提速赶紧立法工作,立法后就是白纸黑字了,就可以正式实施了。所以房产税已经迫在眉睫,明年初房地产税试点就出来了。
第四个消息,降准。全面降准,确实是经济逆周期调节的开始,钱没有全面往房地产流啊,房地产经济链水龙头还没松呢, 只是支持的新房和一手房贷款,对于二手房、二套房现在收得还是比较紧。主要为了保护自住需求,打击投机炒作,顺利开展房地产交易。所以没有大水漫灌,没有开始刺激楼市起飞。
别听中介瞎忽悠,中介好久没见到肉了,看到有点好消息就开始造谣,这恰恰说明现在楼市十分惨淡。你有心了解,你会发现房子基本上都卖不动了,特别是全国各地二手房成交十分惨淡,所以,如果你有多余的房子,且不是高GDP省会城市的房子,趁这段时间赶紧外挂,越早卖了越好,等经济好转一点,国家又会开始动手,之后再加上房产税落地,那么可能房子就更加难卖了。如果你是刚需,思考下自己的情况,能再等一段时间更好,等房地产税试点出来,以及二手房指导价出来,到时候有更大的议价空间。
除了大城市好地段可以持有,其余的地方都不建议持有。以后房产税落地了,大城市好地段房子每年收益可能有5%左右,注意可是大城市好地段的房子才有这个收益,你说不想卖,要出租房子,但现在回报率已经不到2%,收益更太低,如果你把房子卖了,买个国债也快赶上房租两倍收益了,也不用风险,以后房地产税出来了,持有可是有成本的,再加上不能出租满了,那持有的压力更大。房地产已经慢慢落下大帷幕了,请对号入座,分析自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