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休闲食品工厂(上海15家生产主体获得全国首批“生态农场”称号)

首批经过评价认证的“生态农场”出炉了!

上海有15家生产主体入选!

日前,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公布了首批132家获得“生态农场”称号的生产主体(名单附后)。

什么是生态农场?

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将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关联,对农业生物-农业环境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与管理,以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达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场。

生态农场介绍

上海宝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上海宝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致力于通过人工种草、水质调控、科学投喂等多种手段,科学养殖崇明清水蟹

2017年起,崇明清水蟹生态养殖内循环项目开始试点,借助现代农业工程设计、水产养殖信息化等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改造后的蟹塘分成两部分,中央区域用于养殖,外围用于水体净化,两个区域间设有生态隔离屏障。养殖区产生的水经过布水渠到达净化区;净化后的水经过气提装置,被送到养殖区域提供给螃蟹,形成“活水养蟹”模式。这一模式中,养殖水体的水质达到Ⅲ类水,磷、氮、COD等含量远低于上限指标。整个系统实现了“大循环、小对流、自净化、零排放、优质蟹”的目标。

2019年,宝岛蟹庄创新思路打造水上蟹森林,将8000棵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等适水性强的树种在蟹庄的水中和三个人工小岛上,每亩放养600只蟹苗,既达到了净化水环境的功能,又给喜阴的螃蟹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实现渔业生产与绿化建设有机融合。

上海谷满香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上海谷满香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营粮食种植,是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上海市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点。

合作社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大米种植基地,利用生物和物理的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尽量不施农药,用有机肥。2015年,合作社种植的水稻全部通过了绿色认证。

2017年,合作社建设300亩稻鱼种养水稻核心区,获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这种水稻与田鱼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没有化学农药投放,化肥相对少用,为农产品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对保护水环境起到了支撑作用,能有“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效果。

上海国荣果业专业合作社

上海国荣果业专业合作社(天母果园)主营果蔬、水稻、小麦、花卉树木种植销售,从事农业科技领域内技术开发等服务。

园区年产优质水蜜桃200吨推广高密度、主干型、稀植Y字型,有机化种植,增强土壤有机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丰产优产,进一步实现基地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同时,以“统一培苗育树、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测土配方、统一改良土壤、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质量监管、统一有条件拖底销售”等八个统一模式,实现果园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辐射半径的持续扩大,实现“生态栽培·绿色防控·环境健康质量高”。

针对上海桃栽培模式落后等突出问题,合作社创新集成构建了包括“改良土壤、改良品种结构、高光效省力化树形、高效肥水利用、高标准花果管理、高效病虫害防控”等6类关键技术的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桃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有效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上海合庆火龙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合庆火龙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倡导以科研、种植、深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都市科技农业发展模式。公司拥有21人的科研开发团队,现已申请33项专利。

公司在农业废弃物回收、肥料加工经验丰富,目前基地每年可实现处理6800吨果蔬废弃物,年生产优质有机肥3000吨,发酵后的有机液肥可直接用于浇灌施肥,实现自产自用。

此外公司研究开发的雨水回收处理技术,可以实现雨水的净化、储存、循环利用。

公司致力于使用生物发酵菌剂的土壤改良,有效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善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区系的微生物活性。

目前示范基地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绿色防控,使用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大棚避雨栽培、防雾滴棚膜等防控手段,配套臭氧水肥一体化装置进行绿色防控。

上海恒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恒健生态农场由从事生猪绿色养殖、绿色猪肉生产与销售的上海恒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从事有机水稻的种植和有机大米加工销售上海北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成。

恒健生态农场生态模式是“种养紧密结合”,把猪场“种”在稻田里,打造出高标准的“有机水稻田里的生态猪产业链”。农场开发了一套智能化沼肥资源化利用还田系统,通过沼肥管道把猪场与农田连接起来,让农田具有了智能化的“营养动脉”,每一块农田都能定时定量均匀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和定量均匀还田。

上海马陆葡萄公园有限公司

马陆葡萄公园是国内第一家以生产精品葡萄为目标,实现“1+3”模式(农业生产+旅游休闲),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马陆葡萄公园制定了一套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绿色生产技术标准:通过种植绿肥、生草栽培,利用园区内废弃物自制有机肥料,以及冬季深翻,春秋季中耕的土壤管理模式,培养健康土壤,实现葡萄产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采用“系数定梢、按叶留果、以梢定穗”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严格控制产量,优化控产提质的栽培技术;采用“四诱一网”的绿色防控技术和生产过程全程追溯,实现葡萄精准管控,以确保为市场提供“有市有价、安全放心”的高质量葡萄。

上海南汇南德果蔬专业合作社

上海南汇南德果蔬专业合作社,遵循以健康(Health)、生态(Ecology)、公正(Fairness)、关爱(Care)原则为基础的有机农业种植;坚持能维护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生产体系。

引入“特石模式”以实现低成本生产欧盟有机标准的有机农产品,利用先进的微生物和生态技术,快速改良贫瘠的土壤。

堆肥

自制微生物菌种,利用马粪、蔬果残渣等物料自制肥料,确保种植过程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素、除草剂。通过建立生态条带构建天敌栖息地,对病虫害实施“前端控制”,利用“黄板”进行物理防控。

合作社全年种植蔬菜约80种,平均每月可供15种,还种植不少特色产品,面向上海市场通过网络渠道销售。

上海浦远蔬菜园艺专业合作社

上海浦远蔬菜园艺专业合作社是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生态试点农场。

合作社专业从事绿叶菜的种植、加工、配送,是产、加、销一体化的供应链现代化农业企业,产销率100%。2018年,合作社自主注册商标“浦远”品牌与“浦远小菜”取得绿色认证。

作为上海率先探索蔬菜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合作社之一,合作社的两个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点,能把在生产过程中的菜皮、杂草等农作物、废弃物全部回收,年均沤制有机肥1000多吨,平均消纳废弃物7000多吨。

合作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田间档案管理制度,产品准出制度,质量承诺和追溯制度等,在生产管理上坚持十项技术标准,在商品处理上,制订详细的分等分级标准。

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

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是上海最早规模化种植设施葡萄的单位之一,长期重视果园生态管理。

合作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生草栽培,栽种绿肥,秋冬季重施有机肥,深翻改良土壤。近年来,逐步实现农业废弃物果园内消化,将冬季修剪下的葡萄枝条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减少葡萄病虫害发生,全园使用喷滴灌设施,精准用水用肥,不让葡萄园多余的肥水流到园外。合作社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有机认证,曾获全国金奖11个,2021年获得上海市优质葡萄评比第一名。

上海松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松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从1992年开始从事养猪产业,打造了集“种猪繁育、生猪养殖、种养结合、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形成了“生猪+大米”绿色生态循环全产业链。

2020年“松林牌”田园鲜猪肉成了全国首批、上海首家绿色食品认证的品牌猪肉 。“松林牌”绿色稻米全产业链建设,实现了从种子、育苗、栽培、施肥、农药使用、收割、加工、销售的统一指导、管理和销售。2019年,1.43万亩大米获得绿色食品证书,2020年,898亩大米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

2020年,松林新建两个楼房式(四层)规模化生态养猪场。猪场将形成集约化饲养、智能化管控、绿色环保的现代生猪饲养模式,实现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的高质量生猪产业发展方式。采用空气净化系统、粪污回收处理系统等先进设施装备和现代工艺技术,实现猪舍气体达标排放和生猪粪污处理、加工、资源化利用,为猪场及周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上海腾达兔业专业合作社

上海腾达兔业专业合作社长期致力于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努力走出一条探索实践乡村振兴及有效推动三产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合作社采用兔粪尿处理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养殖集中化、粪污资源化、治理生态化”的种养要求,实施“草—兔—蚯蚓—稻”循环生产模式,从而使兔粪尿变废为宝。

立体育秧、种蔬菜和太阳能发电大棚建设完成后,将全部使用经发酵处理兔粪便和尿液作为有机肥料,大棚可供2万亩稻田的全自动化全智能水稻育秧,可满足周边几十家家庭农场需求。育秧结束后,大棚还可以立体种植蔬菜,满足社会需求。大棚太阳能光伏板,不仅能满足整个农牧场用电需求,还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每年可减少440吨标准煤消耗和1085吨二氧化碳排放。

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

上海星辉蔬菜有限公司是光明食品集团旗下一家农业产业化上海市重点龙头企业,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多年来,公司坚定走生态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沃土计划”。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蚯蚓养殖与生物菌肥等土壤保育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飞防植保技术等绿色新技术,实现农场耕地用养结合、化肥农药减量、产品质量提升,构建绿色、生态、和谐的发展模式。

引进国际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建设现代化高科技农业园区。目前,基地建立起集成机械化和工厂化等先进技术的蔬菜产业园1000亩,其中全智能型工厂化芽苗菜1万平方米、绿叶菜水培植物工厂3.5公顷,化学肥料和农药零添加、环境零污染,实现了绿叶菜清洁、安全、高效生产和周年均衡供应。

上海永辉羊业有限公司

上海永辉羊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种羊繁育、有机肥生产和粮食种植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建办20年来,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坚持种养结合和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模式,不断推进都市绿色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

公司种羊场已建成一个标准化、生态型、自动化的美丽牧场。羊粪尿按无害化生态处理和全量综合利用要求,已建成一条从羊舍到田头的生态循环系统流水线,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永辉羊园牌有机肥受到各地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农户欢迎;粮食生产按绿色农产品要求,已建成了一个标准化、绿色防控的管理系统,生产的永辉羊园牌大米质优、口感佳;公司所属上海湖羊研究所,为产业深化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科技保证。绿色生态循环建设的不断深入,改善和提了农业生态环境。

上海休闲食品品牌

上海正义园艺有限公司

上海正义园艺有限公司是一家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仓储、销售、配送、服务为一体的民营股份制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蔬菜产加销标准化示范区。

正义生态农场基地创建,始终围绕浦江镇绿色田园工程建设,以“绿色、生态、循环、减排”为目标,以先进技术模式与科技为支撑,实现产业之间循环发展和有机耦合,加快建立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废弃物处理设备

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采用绿色生产、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设备,雨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实现生态农场农业废弃物园内循环利用。化肥、农药在农产品上的使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

上海资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上海资福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生态农场远离污染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均低于国标风险筛选值,生产的大米农产品质量达到国标,取得绿色食品证书。

2016年,农场利用“稻渔共生互利结构原理”,进行“虾稻共作”生态养殖,实现一水两用、一举多赢。通过这种养殖模式,无农药的稻田给了龙虾优良的生活环境,而龙虾能吃掉田中的杂草和危害性幼虫,不吃稻秧,除草除害;龙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松动、活水、通气,排出的大量粪便也起增肥效果。

面源污染的问题,农场采用生态拦截技术,对稻田排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氮和磷进行拦截;将稻田产出的秸秆、米糠等用于还田肥田、种植菌菇、包装填充物等。

首批生态农场

名单

上下滑动查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