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马云钱排第几名(来论|还以捐多少钱看慈善那就low了)

近日,浙江省召开全省民政会议暨第六届浙江慈善大会在杭州举行,表彰第六届“浙江慈善奖”获奖单位、个人和项目,阿里巴巴集团荣获突出贡献奖。

马云世界排第几名

用一个词形容阿里获奖,那就是:众望所归。看到热心于慈善的企业获得认可,我们也觉得心安。企业负责公益慈善,那我们负责给他们鼓掌。

新闻见诸网络后有很多网友留言评论说,这个奖非阿里莫属。一个网友特别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来自阿拉善地区,他说感谢阿里的蚂蚁森林项目,给他们沙漠地区植了很多树。――这些朴实的留言,跟那个“特别贡献奖”一样重。

看新闻中对阿里公益慈善事迹的介绍,最让人触动的是,不像很多类似的公益慈善事迹宣传都是以“捐了多少钱”为中心,把钱排在首位,或者以捐钱进行排行。阿里的公益项目,没有太多谈钱,而是谈捐了多少时间,解决了哪些问题,让多少亿人受益,公益平台注册用户多少人,守护了多少条河流,创造了多少个绿色就业岗位。比如有一段是这么介绍的:2015年,马云向全体员工发出“人人3小时”的倡议,鼓励每人每年拿出3小时的业余时间做公益。2019财年,阿里巴巴员工累计公益时26.9万小时,相当于提供了超过1163万元的志愿服务价值。

对现代人来说,投入多少时间,用了多少心,真的可能比钱还贵啊,多少钱也比不上花时间投入其中啊。

俗话说,谈钱伤感情,我并觉得在公益慈善上“谈钱”有什么不好,做事总要花钱,公益总要有投入,但公益慈善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如果还谈钱,仍然把“捐了多少钱”放在第一位,就有点落后了。如果论钱,阿里这样的平台型企业,每年在公益慈善的投入、在各种慈善榜单上,也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少有企业能出其右。比如,光一个乡村村长计划,巨大的投入就可以上榜。但对于今天并不缺钱的中国公益慈善来说,钱真不是最重要的。对一个企业来说,捐钱可能是最简单的参与公益方式,但捐了钱,然后呢?

公益慈善还要花时间参与其中,每个拿出3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做公益,这个“做”,说明把自己作为一个人也放到这个事业中,而不是“出钱”后就外在于这个事业。项目跟当地是不是匹配,乡村村长最需要什么,留守儿童在温饱之外还有什么需求,如果不投入时间,钱只是在名义和想象中“投入”了,而没有真正改变谁的命运。让自己的脚也走进大山,目睹乡村教师在教学中的困境,带他们走出来看看大海蓝天,把外面的世界讲给山里的孩子听,这是把心也投入到了公益事业之中。人人参与公益,让天下没有难扶的贫。

参与之外,还有对扶贫对象尊严的尊重。在传统的公益慈善中,站在扶贫者的角度看,不免都会带着一些功利心,总想让扶贫搞出些动静和影响,让人看到我们在扶贫,但站在被扶贫对象的角度看,他们也许不想被贴上“扶贫对象”的标签,不想有“被扶贫”的存在感。他们想脱离贫困,但更想以有尊严、受到尊重的方式脱离贫困。也就是,让人感觉不到你在扶贫。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互联网+公益慈善的阿里模式,基因里就带着这种尊重,多少人在淘宝上以体面的方式脱离了贫困。

超越了捐多少钱,更注重参与和尊重,中国的公益慈善需要这种升维。

(曹林)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