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万里
中概股大牛股--拼多多遭遇黑色星期一。
截至3月8日美股收盘,拼多多收跌12.26%,总市值蒸发约23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6.5亿元)。
拼多多大跌的直接原因与美债收益率飙升有关。因美国政府债务抛售压力恢复推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一年多新高,导致美股科技股以及热门中概股纷纷下挫。
十年期美债被投资者公认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当美债收益率攀升,短期利空风险资产,包括股票。此外,随着投资者对市场流动性收紧有预期,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做多信心。
在这背景下,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中概股近期持续回调。自2月16日至今,在不到1个月时间里,拼多多累计回调幅度达35.27%,步入技术性熊市(跌幅超过20%被判定为技术性熊市)。
我们关注到,拼多多是美股中概股中的一只大牛股。从去年1月初至今年2月份,拼多多从38.5美元最高涨至212.6美元,期间涨幅超452%,总市值一度突破2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亿)。
拼多多大涨背后,与2个原因有关。
一是从去年开始,全球货币维持宽松,特别是美国实施“大放水”,增加了市场流动性,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进入股市,刺激风险资产持续上涨。
二是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及其产生的商业价值得到资本认可。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拼多多的日活跃用户数在大年初一和初二(2月12日和2月13日)两天首次超越手机淘宝,彼时,拼多多日活跃用户数为2.59亿,而手机淘宝日活跃用户数为2.37亿。
与此同时,拼多多活跃用户的增长速度明显。早在2020年第三季度时,拼多多的年活跃买家达7.31亿人,非常接近阿里的7.57亿人。在那个季度里,拼多多的活跃用户增加7400万人,至6.43亿人,而阿里系的为8.81亿。
在电商平台上,GMV的增加,取决于两个指标,一个是用户数,一个是单个用户的平均消费额。
除了前述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7.31亿,拼多多单个用户的年平均消费额进一步增长至1993.1元,同比增长27%。 拼多多CEO陈磊此前曾透露,拼多多平台的日物流订单峰值已经突破1亿单。消费额和订单额的增加,说明用户对拼多多平台的复购率在提升,认可和忠诚度也在提升。
在看到拼多多的“价值”后,国内外知名机构纷纷选择加仓。
公开数据显示,高毅资产四季度增持41.2万股拼多多至105.8万股,为其第一大重仓股;景林则翻倍增持拼多多,增持311万股至640万股,为其第一大重仓股;高瓴资本也增持3万股拼多多至1023万股,为其第一大重仓股。
此外,李录执掌喜马拉雅资本在四季度新买入36.32万股拼多多,桥水基金也加仓了32.72万股拼多多股份,使其一跃晋升至前十大重仓股之列。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共有499家机构持有拼多多。在资金持续买入下,拼多多四季度涨幅超130%。
进入2021年后,拼多多股价继续上行,并于今年2月份涨至212.6美元高点,期间涨幅一度超27%。不过,随着拼多多股价回调,已经抹去了年初的涨幅,股价跌回到了去年12月末时期水平。如果高瓴、高毅、景林等投资机构至今没有卖出拼多多,或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行情。
值得关注的是,在拼多多股价上涨过程中,外界也对其存在争议声音。
援引财经媒体观点,拼多多在获取流量的过程中,采取的手法比较激烈,引起了消费者和商家不满。
一方面,在某消费者投诉平台显示,有关拼多多的投诉多达20万条。同期,淘宝投诉量约为14.32万条,京东投诉量约为11.11万条。
另一方面,拼多多在一些知名品牌上的“营销”引起了商家反感。此前,拼多多此前推出特斯拉、AMD、三只松鼠、海蓝之谜等团购活动,却遭到商家打脸,称并未与拼多多合作。有市场人士认为,拼多多遭打脸背后,面临着遭遇发展天花板、寄望借高端品牌突破自身“低端、山寨”定位之困。
我们也关注到,拼多多正在扩大竞争力,包括成立自己的社区团购平台---“多多买菜”,以及增加“看视频”、“拼小圈”等功能拟加码用户增长。
随着拼多多股价大幅回调,你认为投资价值点出现了吗?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