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商业化的元年(第一个把互联网引入中国的女人,当年张朝阳、马云都主动上门拜访)

本文选自《浪潮三十年》第二章 1995 商业元年 2 张树新创办瀛海威——中国互联网启蒙者

1996年早春,中关村南大街零公里处忽然竖起了一块硕大具有标志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许多路过这里的出租司机都在相互打听“信息高速公路”到底是哪条路。在这执勤的交警站在广告牌下喃喃地说道:“天大地大的京城,哪有什么信息高速公路!”很多第一次路过这里的人都把广告牌误以为路牌。

竖起这块广告牌的女人叫张树新,一个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布道者”。她和丈夫在1995年一起创办的北京瀛海威信息通讯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具有互联网性质的商业公司。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化元年。

张树新也成为那时候为数不多“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了。那时候世界上网名最多的国家分别是:1. 美国(2500万)、2. 日本(200万)、3. 德国(150万)、4. 加拿大(120万)、5. 英国(110万)。而拥有近14亿人口的中国网民数几乎接近0,这样悬殊的差距让她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张树新,1963年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工人家庭。在高中时,她怀有一个救国救民的之志,梦想做“中国居里夫人”,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专业,其间受席慕蓉等人的影响,玩过“诗歌”,其毕业后,并没有成为科学家,却成了《中国科学报》的记者。

做过记者的人对时代的大变革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嗅觉,张树新像大多数做过新闻的人一样也富有一种理想主义情怀。

1995年,张树新与丈夫美国硅谷考察,本想直销美国戴尔和Gateway计算机,但是晚上得其接到30多个同学的电话,一些从没有听的“Email”、“BBS”、互联网纷纷灌输到她的大脑,她醍醐灌顶,像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一样兴奋,马上“打马回府”。

回国后,张树新和丈夫把之前开的广告策划公司和全部家底抵押给银行,用700万注册资本创建了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国内最早提出在国际互联网络上提供中文信息、最先提供ISP业务的网络商之一。

新闻记者出身的张树新非常善于宣传,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瀛海威成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名词,公司与报刊合作辟出专栏介绍互联网络的知识和故事,同时集中在各地投放大量广告。在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络还是全然陌生时,瀛海威的宣传向公众普及了关于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因为知名度提高了,又是国内首个互联网企业,引来了很多风投公司。有了资本的介入,瀛海威开始了疯狂的“攻城略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开了8个分公司。

1995年的中国,互联网基本上是空白的,互联网市场可谓巨大。而瀛海威这种民间互联网的兴起,需要完成ISP(网络接入服务运营商)服务、互联网的普及和市场培育的普及服务、互联网内容制作服务ICP(内容服务商)三大服务。

如今看来,这三大服务就是互联网发展的三大要素,这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一个国家动用体制的力量才能承担的所需要做的,就算今天把马云李彦宏张朝阳马化腾等人加起来,也不过只是完成了ICP的服务极小一部分。

年轻的瀛海威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在1997年,瀛海威租用一条是卫星线路(VIST)和一条是国家数据专线(DDN),把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深圳、西安、沈阳、哈尔滨八个城市连接通,构建起首个全国性时空主干网,实现网内用户自动漫游,成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ISP、ICP。

瀛海威的商业模式与以前电话拨号上网类似,借助中国电信的数据专线(电话线),将计算机连入网络,自己收取服务费,再向电信缴纳通信费,这一模式的最大受益者还是中国电信,瀛海威只是一个过路财神。

张树新也深知这种商业模式的局限性,她以一己之力开始“布道”互联网,告诫民众“信息产业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一个重要机会”。瀛海威复制美国在线(AOL)的一站式商业模式,其提供的“论坛”、“邮局”、“咖啡屋”、游戏城、“新闻夜总汇”、电子购物、虚拟货币“信用点”等“瀛海威时空”互联网服务,截至1998年,注册人数超过6万人,访问量超过50万人次。这在当时,是一个了解不起的数字,因为官方统计,1997年全国拨号上网,仍区区只有25万人。

张树新一时间成为中国互联网教母级人物,杨元庆、张朝阳,还有千里迢迢从杭州赶来的马云都争前恐后地去瀛海威拜会她。

瀛海威时空成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几乎早期互联网上能想到的一切都应有尽有。可以说,瀛海威不仅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也是第一家互联网巨头。其构建的互联网服务,相当于“运营商+社区论坛+电子商务平台+新闻资讯”一个庞大的巨无霸。其实那时候瀛海威时空如果走上前文提到的雅虎之路,可能今天的互联网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瀛海威建设主干网,投资是一个天量的数字,再加从银行借贷的5000万全部花完,并且还有背负银行贷款利息,截止到1997年底已经亏损2000万元,再加上网上延安和网上中国项目失败,让失血的瀛海威雪上加霜。

互联网创业商业周期

1998年6月22日,张树新被董事会请出公司,无奈出局。11月7日,瀛海威15名中高层管理人员集体宣布辞职。瀛海威公司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2019年5月,年过半百的张树新开了一场主题演讲分享这些年读书与旅行的见闻。她说:“瀛海威应该是中国互联网商业的早产儿。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不过,我从来不后悔那么早就遇见互联网。”

正如张树新所说,瀛海威的失败是因为她承担了太多商业公司不该承担的东西。然而瀛海威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进程的一大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