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风雨谈,高品质学习)
【2017年山东省考C类】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以“连接”为切入点,联系实际及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立意高远,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总字数1000~1200字。
丨思路提纲丨成公原创
中心观点:互联网连接应以人为本。
分论点一: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让人与人相亲。
分论点二: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让人与社会相近。
分论点三: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让科技与人性相交融。
丨原创范文丨成公原创
试论互联网连接的以人为本
成公申论 木昜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时代,这句话显得尤为深刻——互联网连接正在带来一场“孤岛革命”:当我们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时,人和信息的鸿沟消失了;当我们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交流时,人和人的时空距离消失了;当我们通过手机APP购物、约车、众筹时,人与万物、与社会的距离消失了……人人相连,万物相连,世界相连。其中的秘诀就在于,这种连接是以人为本的。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让人与人相亲,人与社会相近,科技与人性相交融。
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让人与人相亲。孔子曾言:“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孔子致力于与人为善,今人发明互联网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比较排斥和抵触技术的,认为奇技淫巧会妨害世道人心。其实不然,因为互联网发展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互联网时代的通信,虽然少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风雅,少了“车、马、邮件都慢”的诗意,却提高了沟通的效率、交流的频率;微信红包,让传统式微的同时,又让年味以另外一种方式极速回归;传统的四合院迁移到微信群,变身“掌上四合院”……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对此,相信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热心公共事业、关心慈善公益的人都会会心一笑。以人为中心,互联网将人与人的孤岛连成群岛,让“天涯若比邻”成为了现实。
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让人与社会相近。朦胧诗派代表北岛在那首著名的《生活》中就写了一个字:网。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动物,社会就是一张人际关系的无形大网。但随着宅文化、丧文化、躺平观念这些互联网消极文化的侵袭,一些人担心人们沉迷于互联网,而脱离社会这张大网。但我要说互联网更多地是让人与社会相近而不是相远,因为网络空间就是新型的社会。为什么?因为网络虽是虚拟的,连接的却是真实的人和社会,提供的也是真实的服务,满足的是真实的需求,解决的是真实的问题。更何况,网络社会也有道德伦理,网络连接也是以人为本。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互联网会将人与社会连接成新大陆。
以人为本的互联网连接,让科技与人性相交融。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在名著《社会契约论》开篇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类发明科技,就是为了打破而且正在打破这一与生俱来的无形枷锁,而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技术的突破,物质的满足。被誉为“世界互联网教父”的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将 “技术元素”称为“第七个生命王国”。他认为,就像鸟巢是鸟躯体的延伸,科技是人类的第三只眼,是人类长出的翅膀。借助科技,我们向内扫描内心图景,了解人何以为人;向外探测宇宙风景,叩问日月星辰;最终解放双手,也解放思想,身心跃入“自由王国”。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他进而断言:“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了解人性,满足人性,扩展人性,以人为本的互联网就能够连接科技与人,将科技元素嵌入人性,同时也将人性光辉注入科技,让科技之光与人性之光交相辉映,让科技造福于人。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莎士比亚也曾在《哈姆雷特》里纵情颂扬:“(人类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不论过去、现在、未来,“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始终是人类世界的不二法则。信息时代,互联网连接正是因为秉持这一根本理念,正在让每个人更全面地发展自己。这样的连接也必然将中国社会凝聚在一起,让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踔厉奋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