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是各单位、各部门总结工作的时候。《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个别基层单位或少数公职人员在起草文件、撰写材料时,仍然存在照搬照抄、抄袭拼凑现象,有的甚至催生出范文售卖、代写服务的产业链。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能够形成产业链,那是福音。但是,公文抄袭如果成了产业链,那恐怕就只能算是悲哀了。
公文是干嘛用的?它是公共事务运转的重要载体,很多涉及公共事务决策、公共资金分配、公职人员考核的事情,都要以公文为基础。如果这些公文居然是通过抄袭而来,那么它对公共利益的戕害和荼毒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如果世界上有一个产业链叫作公文抄袭产业链,那么它应当被破除、消灭自然是不需要论证的事情。
要破除公文抄袭产业链,最直接的打击对象,当然是网络上公然存在、大行其道的各种所谓“范文网站”。范文网站,说起来好听,好像只是提供各种公文的范本给大家学习参考。其实,谁都知道这些所谓的范文,买回来之后不过是将地点改一改、单位名称换一换,摇身一变就成了自己的公文材料。更有甚者,只要买家愿意再加点价钱,这些范文网站还雇佣着一批写手,提供公文代写服务。
无论是自己买模板修改,还是购买代写服务,其实质都是弄虚作假。市场经济下,有买有卖是正常的,服务自然也可以进行售卖。但是,并非所有的物品和服务都可以公然叫卖。比如,毒品不能作为商品买卖。同样的道理,论文代写、公文代写以及各种代替考试等等,都不能作为正常的服务项目进行交易。范文网站们所从事的是违规违法业务,当在取缔之列。
不过,仅仅打击公文抄袭的供给方显然是不够的。有需求,就会有买卖。对需求方进行控制,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策。到底是谁在购买各种“范文”,谁在接受各种代写服务?其中的客户,少不了一些自我要求低、工作不走心的公职人员。这类人往往信奉“走捷径”的处世哲学,对自己的饭碗毫无敬畏之心,能省事就省事,能糊弄就糊弄。公文若是能在网上靠抄袭获得,他们才懒得自己动手去苦熬。
他们看上去是需求方,却不算是最终的需求方。因为,抄袭的公文也只是在他们手里打个转,马上就交给“上级”了。所以,那些因为形式主义而产生的需求,更是应该好好追问一番的。工作只会“纸上来纸上去”,检查考核不看实效只看材料,推动事业不搞真功夫只顾档案材料这些花拳绣腿,凡此种种往往造成对各种公文材料的旺盛需求。基层疲于应付,难免会造假偷懒。
如果果断砍掉了这一块畸形需求,估计马上就会有一批范文网站应声倒闭。遏制公文抄袭的老毛病,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