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古诗词吟唱进校园的可行性研究)

周熙婷 鲍蕊 滁州学院音乐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古诗词吟唱进校园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需要,是青少年欣赏和 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的重要举措。古诗词吟唱进校园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可以从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重视吟唱培训、组织活动推进三个方面结合现状展开。目的是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传承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文化,在党的建设中,他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地去继续创造 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对于文化要传承,为了 响应党的号召,要积极努力地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古诗词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吟唱进校园是近 年来的热门话题。由此,笔者对古诗词吟唱进校园的可行 性展开了研究。

一、古诗词吟唱溯源

音乐与诗歌自诞生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 民族从古人的讴歌吟呼,一直到《诗经》时代,音乐、 诗歌、舞蹈都是三位一体的[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 三百多首诗歌,相传皆可唱诵。自秦朝开始设立,至汉 代、唐代蓬勃发展的“乐府” 机构,对于诗歌的采集、编 写和流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战国时期的《楚辞》、 唐代的诗、宋代的词等,皆可咏唱。古诗词吟唱使音乐与 语言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艺术作品。 诗歌与音乐在古诗词中的结合有两种方式,分别是传 统的吟诵和吟唱古诗词。吟诵和吟唱都特别重视节奏和韵 律,都要正确地把握平仄四声的起伏变化,准确地表达诗 词内在深刻的思想感情。吟诵是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朗 读古诗词的读书方式,讲究的是节奏,它是更专注于语言 的艺术。吟唱则是用歌唱的方式去演唱古诗词的形式,讲 究的是声韵,它是侧重于声韵音乐的艺术。 中国有很多经典的古诗词吟唱,例如汉乐府里的《江 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清照的《一剪梅》等。 古诗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我国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也体现 了中国的文化精神。

二、古诗词吟唱进校园的迫切性

古诗词的历史体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无处不 渗透着中国文化,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与义 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很多,而古诗词吟唱进校 园对于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卓有成效。 第一,古诗词吟唱进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迫切 需要。古典诗词吟唱由于对平仄、节奏、声韵有较高的要 求,不如流行音乐便于演唱。同时古诗词的内涵对于艺术 欣赏的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青少年对于古诗词吟唱 的了解并不多。如果开展古诗词吟唱进校园等活动,就可 以强有力地宣传吟唱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去感受 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事业的发展奠定基调,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古诗词吟唱进校园是推行国家文化政策的需 要。2017年国家颁发的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表明,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加 强保护和传承,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意义,同时也 要对于文化价值有所发扬和传承。其中“绝学”包括国学 经典吟诵和吟唱[2]。第三,古诗词吟唱进校园是深入理解古诗的需要。在 国家教育部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数量逐步 提升。我们学习古诗词吟唱,能深入地体会古诗词作者的 情意、胸怀、修养和人格,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唱诵古 典诗词,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便于加强 记忆。

三、古诗词吟唱进校园的可行性措施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的传承与传播,同时古诗词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分数也 越来越高,为古诗词吟唱进校园的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于古诗词吟唱进校园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 方法: 第一,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从国家层面组织编写适 用于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不同教育程度受众的古诗词吟唱 教材。从各省、市、学校实际出发,每周可以设置1节传统 文化课,每天设置10到20分钟晨读,为国学经典的诵读增 加保障。对于小学的教育,要提高音体美的教学质量,注 重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学课程中可以增加古诗词吟唱, 且根据诗词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吟唱方式。由于小学 生的年龄和知识储备等因素,学生不容易理解诗词所表达 的内容,所以要采用一种简单的吟唱方式去教学。针对不 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并要根据其年龄的 特点加入难易不同、便于吟唱的古诗词。例如,对于低年 级学生而言,首先可以挑选同学们感兴趣的诗。《咏鹅》 这首古诗简单易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年 级的学生而言,可以加入难度较高的古诗词,让学生在学 习中深入了解古诗词的魅力,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 夜雨疏风骤》,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重视吟诵培训。目前来说,师资力量的欠缺是 制约学校古诗词吟唱教学发展的主要原因,培养相关的 师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可以采取优秀教师外调学习 和招入一批专业性强的音乐教师的方法,提升教师的理论 性知识和教学实践水平。学校也可以通过办理社团让学生 系统地学习声乐知识,提高其吟唱的水平。在教学的过 程中,主要是根据诗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从整体 到局部通过逐渐深入地学习,使学生产生对古诗词吟唱的 共鸣,让学生从音乐中对古诗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采用 《月满西楼》《满江红》等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让学生感知到吟唱的魅力,这种富有趣味性的学习 能够增加学生对诗词歌赋的兴趣。 第三,组织活动推进。校园定期举办古诗词吟唱比 赛,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老师和学生对吟唱的热爱,提高 学习兴趣。大学在开授音乐课程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 作多种演唱形式来吟唱古诗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 音乐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演唱技巧有一定的 掌控,提升演唱的水平。每一首古诗词都拥有属于自己的 独特韵味和艺术特点,要以音乐的方式来体会古人所表达 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音乐的伴奏能够深入 体会到古诗词所表现的画面和意境。通过与现代音乐的结 合,进行二度创作,如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就 是依据《水调歌头》改编而来。以诗涵意,以曲赋情,词 曲融合,给予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3]。

四、古诗词吟唱进校园的意义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古诗词吟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反映了 从古至今人民的生活状况及思想情况,启迪了中国人民的 智慧。古诗词吟唱的内涵为我们研究中国文化史起到了很 大的作用。 古诗词吟唱进校园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和实现立德树 人根本目标的需要,是欣赏和理解古诗词的关键。它顺应 了当前教育变革的形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古 诗词吟唱进校园是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然而学习传统文化,最 主要的就是学习它的内在精神,我们既要传承古诗词的内 涵,丰富审美体验,也要通过吟诵诗词激发我们的爱国热 情,让同学们从诗词歌赋中理解爱国主义的情感,传承传 统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整体素养。古诗词吟 唱进校园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腹有诗书气自 华的精神财富。作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步青年,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努力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张晓农.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23-126. [2] 陈敏,李毅.“中华经典吟诵进校园”初探[J].现代教 育,2018(11):64. [3] 汪梅娟.诗词吟唱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 2020(19):55.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