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托于高校、中科院各研究所或重点企业。国重实验室往往能够聚集起院士、杰青等高等级人才,产出走在行业前列的成果,如果高校拥有某个行业的国重实验室,那么在相应行业的实力必然不会弱。因此国重实验室也就成为高校科研实力的象征,下面小编就统计了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布情况,供大家参考。
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里小编补充一点,科技部2003年批准筹建的6个国家实验室(筹),例如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在2017年已经被重新组建为“国家研究中心”,被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序列进行管理,因此本文把上述6个研究中心的4个涉及高校的计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国家实验室仅剩下6家,弥足珍贵,涉及的高校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清华大学的国重实验室数量位居第一,拥有11个,且分布在材料、化学、工程等等诸多工科领域,可见其雄厚的工科实力。浙江大学以10个国重实验室紧追其后,同样在诸多工科领域都有分布,其科研实力同样非常雄厚,北京大学拥有9个国重实验室,主要分布在数理、生物、信息等领域,在材料、工程、化学等工科领域没有分布,可见北京大学虽为综合类大学却不以工学见长。
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拥有7个国重实验室,南大主要分布在理学、信息等领域,上交则主要在工科领域,这与他们的学校特点也是一致的。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拥有5个国重实验室。拥有4个的有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拥有3个的高校较多,有8所高校。以上23所高校拥有3个及以上国重实验室,他们无一例外地全都是985工程院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9所高校拥有2个国重实验室,其中5所高校位于北京。小编要特别指出的是,成都理工大学作为“双非”高校(既不是985、又不是211)也拥有2个,它们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双非”中唯一),可见成理在地质领域的不俗实力。兰州大学拥有“功能有机分子化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与兰大在化学、草学学科上的优势地位也是相称的。
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33所高校,几乎都是该校实力居于前列的学科。举两个例子,东华大学的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其王牌纺织领域;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其王牌食品。此外,有不少“双非高校”同样拥有国重实验室,比如广州医科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等,它们虽不是211,但是在国重实验室这一重要科研实力指标上已经不弱于不少211高校,因为有近一半211高校还没有。
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可以作为高考生选择大学科专业的重要参考,因为有实验室作为支撑,学科或专业实力一定不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