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加德纳破产2016(9.2分必看电影:什么样的父亲,才能养出不缺爱的孩子?)

编者按:

上周末,我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对父子。

儿子大约3、4岁,不停地提出各种古怪问题;

父亲则牵着儿子的手,温和、耐心地回答……

那一刹那,我内心竟萌生出一丝感动。

为什么感动?

也许是因为——

这般与父亲和谐相处的场景,很多孩子可能从未拥有过。

今天借此契机,我想和你聊一聊:

何为一名好的父亲?

作者 | 天雅

责编 | 陈沉沉



这段时间,我反复看一部电影:


当幸福来敲门》,豆瓣9.2。


看的过程流了几次泪。


影片取材于真实故事,主角是非裔美国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


他曾是一名濒临破产的落魄业务员。


妻子忍受不了贫穷而离开,他一个人带着3岁的儿子流落街头,历经生活千般虐。


影片真正打动我的,不是克里斯一路奋发图强,最终成为金融大亨的励志故事;


而是,


在父子两人贫困潦倒的人生至暗时刻,儿子依然坚信,并深情地注视着克里斯:


“你是个好爸爸。”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父母必看的教育类电影,它完整地诠释了:


何为一名好的父亲。


将影片看了10遍,我得出一个结论:


「60分爸爸」就是最好的爸爸,能够养育出最健康的孩子。


也就是说,你不能是糟糕至极的坏爸爸,也不必是十全十美的好爸爸,刚刚好就可以了。





克里斯就是一位典型的「60分爸爸」。


在这60分里,他是英雄,是依靠,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在这个过程中,他努力做到2点:


一、无论何时何地,绝不放弃孩子。


在影片中,妻子的2次离开,都是在克里斯最无助、最落魄的时候。


一次是他因为付不起18美金车费,被司机追着满街跑;


另一次是他因为拒付交通罚单,被交警拘留了一整晚。


明明自身难保,自顾不暇,克里斯却坚定地恳求妻子:


“请把孩子留给我。”


因为他始终坚信:自己能成为一名好父亲,能照顾好儿子。



二、在残酷的现实里,为孩子创造快乐。


妻子离开后,克里斯一边背负着生活的重担,一边努力把阳光带给儿子。


有一天晚上,他因为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了出去。


带着儿子来到地铁站,他一筹莫展,深感挫败。


为了不让儿子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他跟儿子玩起了“穿越游戏”——


想象坐上时光机回到远古时代,为了躲避恐龙追杀而躲进山洞(厕所)里。



当儿子沉沉睡去以后,他坐在厕所的地板上抱着儿子的头,泪流满面。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所讲的:


不含诱惑的深情。


他认为,父母对孩子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爱着你,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


影片中克里斯对儿子无条件的陪伴与给予,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


正如他对儿子所说的: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但这份深情,他只能做到60分。


在剩下的40分里,他是一名失败者——


会食言,会发怒,会有很多无能为力的时刻。


推销不出商品,挽留不住妻子,生活质量每况日下。


为了追14块钱的债,他半夜在朋友家破口大骂;


为了争夺救济站的床位,他跟路人大打出手……


用60分为孩子提供爱与支持,剩下的40分,向孩子坦诚自己的局限与无力。


从中让孩子感受到:


爸爸是爱我的,会竭尽所能地保护我;


但爸爸不是万能的,也会有做不到的时候。




来到这里,你可能会问:


为什么说「60分爸爸」是最好的爸爸,「100分爸爸」不是更好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


一位爸爸,是高级知识分子,学识渊博。


他的儿子15岁,严重厌学,成绩非常差。


他非常着急,带着儿子前来做咨询。


结果发现原因是:


这位爸爸太能干了,对儿子的关注太积极了——


儿子平时学习一遇到难题,爸爸就可以立刻想出好几种解法,并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儿子。


结果就是:


第一、儿子不用独立思考了;

第二、儿子很多宝贵的尝试就被破坏了。


因为对爸爸来讲,解决这些难题就是举手之劳,小菜一碟。


而儿子如果要独立解决,常常是非常困难的,不仅耗时耗力,还很容易受挫。


但爸爸却忽略了:


对孩子来讲,独立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会增加他的自我效能感,即“我很棒”的感觉。


如果孩子总觉得“爸爸很厉害而我很无能”,他会不自觉地依赖爸爸,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会不断消退:


“反正爸爸都能搞定,我还操心什么?”


久而久之,厌学情绪就产生了。


「100分爸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孩子的一种抑制,会削弱孩子独立成长的积极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0分爸爸」——


即完全无法给孩子提供爱与支持,甚至在孩子成长中常年缺席的“隐形爸爸”。


这里我就不详细举例说明了。


总的来说,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出现2个极端。


内心严重缺乏力量——


毫无主见,凡事都听从、依赖于母亲或伴侣。


比如:妈宝男,某些把老公当爸爸的女性……


过度野蛮,无法无天——


缺乏规则与边界,常冒犯别人而不自知。


比如一些从小缺乏父亲管教的“问题少年”……




与以上2种状态相比,「60分爸爸」无疑是最值得提倡的。


在60分里,为孩子提供爱与支持。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不含诱惑的深情」。


在这份深情里,父亲给孩子架起一座联结情感的桥梁——


有爱,有热情,有生命的能量在流动。


从中,孩子会感受到背后坚实的支撑,和发自内心的喜悦与饱满。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能够不断体验到来自父亲的深情,


那么,他会发自内心地认同父亲,将父亲视为成长的榜样。


当把这份感觉带到生活中,他不会过度惧怕失败与挫折,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正向的榜样,时刻给他力量,指引他勇往直前。


但就像前面所说的,如果父亲太过完美,就会无形中抑制孩子自我的成长。


也因此,做一个60分的榜样就好了。


在剩下的40分里,向孩子坦诚自己的局限与无力。


关于自我,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有一个很直观的形容:


“每个人的自我像是一个能量球,每个能量球都想伸展自己。”


在他看来,孩子的原始生命力是非常宝贵的。


从这个维度来讲,当父亲坦诚无能的时候,恰恰也是孩子向外延伸的时候。


在影片中,有非常经典的一幕:


某个周末,克里斯陪儿子打篮球。


儿子很喜欢打篮球,天赋也不错,轻轻松松就投篮成功了。


克里斯一心想着赶紧出去跑业务赚钱,半开玩笑地对儿子说了句:


“我小时候打篮球超烂的,你大概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别整天想着打篮球了。”


听完这句话,儿子倍感失落,顺手把篮球扔到一旁。


看到这一幕,克里斯轻轻走到儿子身边,目光坚定且温和:



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便是我也不行;


只有自己做不到的人,才会不断告诉你“你不行”;


如果你有梦想,就努力去实现它!


那一刻,他承认了自己的无能,并鼓励孩子继续向外伸展,授权孩子超越自己。


这就是在剩下40分里,爸爸应该做的事情。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


既能获得「60分好爸爸」的联结,注入能量;

也能获得「40分坏爸爸」的授权,允许超越。


那么,他的生命力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他也会因此变得灵活、饱满而丰盛。




那么,要如何成为「60分爸爸」呢?


通俗来讲,就是:


能做到的部分,努力去做;

做不到的部分,坦然接受。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它需要诚实地区分:「做不到」与「不愿意」。


和孩子约好周末一起看电影,爸爸却忙着加班做PPT爽约了,这就是典型的「不愿意」。


因为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合理地规划时间,预留半天去陪孩子。


真正的「做不到」,是指你真真切切地努力过了,但现实条件确实不允许。


在影片后半部分,克里斯好不容易成为了证券公司的实习生(无底薪)。


别的同事都是7点下班,而他必须在5点下班去接儿子,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救济站排队等床位。


为了提前2小时完成工作任务,他每天连水都不敢喝,从而节省上厕所的时间。


有一次,眼看就要错过公交车了,父子2人狂奔向公交站。


途中,儿子的玩偶不幸掉落,那是他最喜欢的美国队长


但克里斯却紧紧拽着儿子奔跑,一刻也不敢停留。



因为一旦错过公交车,就抢不到救济站的床位,同时也意味着:


父子2人晚上要露宿街头,没钱吃早餐。


从中可以看到,克里斯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兼顾工作和孩子,


他不是「不愿意」帮儿子捡回玩偶,而是他真的「做不到」。


也就是说,面对孩子的需求,


你没尽力就说做不到,是逃避;

你尽力了依然做不到,是真诚。


克里斯加德纳

两者的区别在于:


你是否有当一名好父亲的决心?


只要拥有这份决心,并愿意持续为它付出努力,哪怕最终做不到,你也已经是一个好爸爸了。


透过影片原型——克里斯·加德纳的成长经历,我看到了这份决心。


他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常年缺席,继父具有严重的暴力倾向。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深感痛苦与恐惧,并暗暗下定决心:


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好父亲;

绝不放弃、虐待自己的孩子。


在这份决心的驱使下,他成为了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模样——


尽管当一个单亲爸爸充满艰辛与挑战,但这种境遇也激励着他不能自暴自弃。


最终,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投资专家,也获得了儿子发自内心的认可。


写在最后



这是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


那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想继续通过影片的原型——克里斯·加德纳的成长经历来回答。


就像前面所讲的,小克里斯的父亲常年缺席,继父充满暴力。


在他8岁时,母亲与继父发生严重冲突,双双被关押。


在看护所里,舅舅亨利在他最需要父亲形象的时候出现了,成为了小克里斯的榜样。


受舅舅海军服役经历的影响,小克里斯在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并一步步成长为坚强勇敢、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人、好父亲。


从中不难看出,孩子即便没有一个好的父亲,也依然可以从身边的其它男性身上,获得正向的父性能量,并以此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


就像克里斯·加德纳在《当幸福来敲门》里所说的:


每个人都有十足的理由和借口,屈从于身边的负面事物;


但也可以决心走另一条路,而不是任由环境把自己塑造成糟糕的样子。


所以,对于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可以鼓励孩子多靠近身边具有正向力量的男性,比如外公、舅舅等。


一旦建立起彼此联结的桥梁,父性力量就会源源不断地灌注进孩子的生命里,点亮他走向另一条路的决心与勇气。


从中,孩子会一点点实现成长与突破,一步步创造属于自己的完整人生。


谨作此文,献给所有在育儿道路上负重前行的父母们。


新的一年,愿你一切安好。


(注:左边的男子为影片原型——克里斯·加德纳本人)

作者: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绵羊倾诉APP倾诉师;责编:陈沉沉。

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部分观点参考来源:得到专栏《武志红的心理课》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