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开源,裁员节流,连亏11年的视频龙头爱奇艺该如何走出重重困局。
2021年12月29日,202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论坛圆桌对话上,爱奇艺CEO龚宇大声疾呼“网络(电影)票价得涨,6块钱,太低了!”
而此时距离爱奇艺( IQ.US)12月中旬上调其会员价格费用,刚刚过去不到两周的时间。
整个2021年12月份,爱奇艺,这家国内视频网站龙头企业,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2021年12月初,爱奇艺就曾因大规模裁员而登上新闻热搜。2021年12月15日,爱奇艺又宣布将于16日开始对其黄金会员价格进行上调,这一举动引再次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资本市场上,爱奇艺的表现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2021年12月29日,爱奇艺股价大跌6.5%。从2021年一季度的高点28.97美元一路下跌到4.03美元,跌幅达86%。
如果从2018年上市当年的高点46.23美元计算,爱奇艺累计跌幅已超过九成,市值缩水超300亿美元。
种种迹象的表面之下,爱奇艺的困局也浮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长视频的行业之困
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烧钱引流难以为继。
由于国内早期产权保护方面的欠缺,盗版横行,用户付费观看版权影视的意愿不强。
国内视频网站创业初期很难向用户直接收取内容观看费用,而曲线救国的方案则是通过提供免费内容,扩大注册用户数量,跑马圈地。
之后再通过培养用户付费习惯,形成从免费用户向付费用户的转化,最终通过付费订阅收入覆盖成本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而烧钱也成为了这一时期视频网站的集体选择。据媒体报道,过去十年国内长视频平台烧了1000亿,而其中爱奇艺占了将近一半。
2013年开始,《来自星星的你》等爆款韩剧的引入,给爱奇艺在收入、流量、会员体量上极大地提升。爱奇艺通过外购版权,吃到了韩剧红利。通过“烧钱”引流快速做大了用户规模。
2017年6月,爱奇艺创始人龚宇曾在演讲中介绍,中国移动互联网所有APP中,月度覆盖设备数爱奇艺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第二的分别是微信和QQ。
而随行业规模见顶,用户増长乏力,活跃用户数量也趋于稳定的存量时代到来。烧钱所带来的边际效应逐渐消失。
2015年以来,虽然付费用户数量增长近9倍,爱奇艺仍累计亏损超400亿元。行业进入存量时代,亏损的爱奇艺需要让更多活跃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才有实现盈利的可能。
然而,视频网站的压力不光来自行业规模见顶。爆发式增长的短视频平台也加入战局,抢夺用户的碎片时间。
短视频的特点是内容碎片化,这恰好满足了当下城市上班族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几十秒到几分钟的视频内容填补了用户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日常通勤,吃饭时间甚至卫生间时间都有可能用来刷短视频。
在长视频平台的内容方面看,短则几十分钟时长的剧集对于快节奏生活来说,成本显得过于高昂。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2021年9月份,短视频APP整体月活用户规模达到9.25亿,已经超过在线视频APP的9.03亿。
另外,极光大数据显示,在2021年今年三季度中,抖音和快手的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最高都超过130分钟,远远领先传统长视频平台不足80分钟的日均使用时长。长视频网站遭遇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的双杀。
短视频对用户时间的抢夺对于长视频平台经营的影响是巨大的。靠付费内容难以盈利的视频网站,在广告端也受到了短视频的挤压。
据《2020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短视频广告营收增幅达106%,远超长视频广告25%的增幅。
2021年今年6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腾讯在线视频CEO孙忠怀曾吐槽短视频的个性化分发,“你喜欢猪食,看到的就全是猪食。”
如此激烈的言辞抨击背后,长视频行业受到的威胁可见一斑。
版权成本之困
裁员之后又涨价,爱奇艺开源节流的背后是持续亏损。
2018至2020年,爱奇艺收入端从249.9亿增长至297.1亿。而利润端的数据,并不亮眼。三年时间,爱奇艺分别亏损91.10亿、103.20亿、70.38亿,合计亏损超过264亿。
2021年前三季度,爱奇艺净亏损达44亿人民币。而自2015年至今,爱奇艺业绩持续大幅度亏损,累计亏损超过400亿元。
作为国内流媒体行业的龙头,根据Questmobile数据,爱奇艺月活用户已达5.08亿,居行业首位。
在市场份额已见顶的情况下,内容成本(指版权成本)的支出居高不下,是爱奇艺持续亏损、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2015年至2019年,爱奇艺连续5年毛利率为负数。加上规模庞大的运营费用,净利润大幅亏损已是必然的结果。
2020年,爱奇艺的总体毛利率终于转正至6.14%但由于爱奇艺收入结构中还包括在线广告与内容分发等业务。
单看长视频网站运营的核心业务方面,内容成本与会员订阅收入的长期倒挂,也使爱奇艺无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