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夜夜一本婷婷(从青楼中走出的一品诰命夫人——顾横波)


文 | 那只奔跑的鹿 编辑 | 灯火、Leham

明末的秦淮,婷婷曼妙,夜夜笙歌。

各种美艳佳人令无数公卿文人、商贾豪绅争相一掷千金,只为博美人回眸,月下共酌。

可美人真若情到深处,以身相许时,他们却因怕世俗的纠葛,仕途的羁绊,继而迅速逃离,唯恐躲避不及。

于是,滚滚红尘中,只留落寞女子多情蹉跎,繁华落尽。

但有一人却傲立群芳,不仅嫁于有情郎,此后余生缠绵恩爱,且以青楼女子之身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她就是秦淮八艳之一顾横波。

这不仅是命运对她的刻意眷顾,更是她对爱情的奋不顾身。

今天她携绝世容颜,及难以割舍的爱情和傲骨的民族大义,穿越百年沧海桑田,向我们款款走来,轻轻与我们诉说她的传奇一生。

一、秦淮少女初长成

顾横波的命运以八岁为界,前八年虽是生活贫困,但有亲人陪伴,岁月静好。

此后却是孤独一人,莺歌燕舞,强颜欢笑,忍受世间苦楚,直至遇见龚鼎孳。

八岁那年,一场旱灾泯灭了小横波眼中的无忧无虑,母亲卖女葬外婆。

从此以后,母女二人咫尺天涯,再无相见。

当时的横波小小年纪,便已显露美人之势。

面若桃花,唇红齿白,尤其那黑色双眸,犹如一泓秋水,轻轻一动,仿佛溢出一般。

秦淮 “妈妈”看出她是个美人胚子,心想以后定是棵摇钱树。

于是,从母亲处花二两银子买得顾横波,并专门聘请老师,教她琴棋书画。

秦淮“妈妈”知道这个小女孩是块未曾雕琢的玉,终将是这秦淮河上最绚烂的烟火。

后来的她不仅艳压群芳,更是技压群芳。

历经岁月打磨,加之天资聪慧,顾横波年纪轻轻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歌喉婉转,终成“南曲第一”。

而她画兰更是一绝,“且不袭前人法”。

十几岁的少女,犹如含苞未放的桃花,娇艳,挺拔,含蓄,温香悠远,引无数宾客云集于眉楼。

顾横波到底有多美?

余怀曾在《板桥杂记》中描述:

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肢轻亚。

通文史,工诗画,善画兰,追步马守贞,而姿容胜之,时人推为南曲第一。

也有人作诗曰: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蹙。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

如此容貌,如此才情,引无数宾客竞折腰。

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眉楼前终日车水马龙。

宫廷权贵不在少数。有些不愿面对的,她则运用智慧巧妙应对。

曾经山东八府巡按杨公佩垂慕顾横波的美色,假借索要她诗画之名邀她入府。

杨公佩葫芦里装的什么药,顾横波自是晓得。

但她不敢拒绝,于是画了一幅《苍松图》送与他,并附打油诗一首:

“许看不许吃,许虚不许实。许谋不许得,许挂不许折。”

如此才情,让杨公佩又爱又恨,只得作罢。

聪明的女子,总能在危难之时化干戈为玉帛,保自身平安,留后世赞许,确属不易。

小小年纪,顾横波深深懂得,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毕竟不可能长久。

女人的青春是如此短暂,如昙花一现,似烟花绽放。

虽日日千娇百媚,笑意盈盈,但心中的悲凉和惶恐却像无数小小的虫子匍匐在心底,侵蚀她满是忧愁的灵魂。

此后,寻觅则成为她在最美年华的主旋律。

世间女子,不管前世今生,在时事的浪潮中,不应只局限于眼前的一草一木,而应放眼将来,定下目标。

沿着目标的影子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留下蜿蜒印痕,博自己回首一笑。

二、过尽千帆皆不是

转眼间,顾横波已到情窦初开的年纪,那秋水剪瞳越发让人爱怜。

眉楼前每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但其中来来往往的公子均未入她眼。

彼时她开始期盼心中的那个他,到底何时才会出现,带她脱离看似繁华的烟花巷,远走天涯。

看尽人间冷暖,尝遍万千觥筹交错,在这繁华中得一人心,是何等的艰难。

但她始终相信,她这枝傲立寒霜的红梅,终究会等到懂她爱她的男子,那时她才会散发清幽芬芳。

不久以后,她心中的那个人终是出现了。

那是个清秋的早晨,阳光照耀着那些未曾散去的露珠,倾听着少男少女银铃般的笑声。

一切都醉了,顾横波也陶醉其中。

“天不艰难日,人臣慷慨时。敢追文信国,心意共云驰。”

男子的慷慨激昂,在这恬淡的清秋里,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

天堂夜总会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只那一眼,顾横波便从此沉沦。

他风度翩翩,他玉树临风,他豪情万丈,他仿佛是她的千年。

他是著名才子阎尔梅,山西巡抚阎大人的公子。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放到顾横波这里却失效了。

阎尔梅却一心要救大明王朝于将倾,无暇儿女情长。

还没有尝到初恋的感觉,却已咀嚼失恋的苦涩,心中那娇艳的花朵含苞欲放,但却被风吹雨打,顾横波彻底被初恋的荆棘刺得遍体鳞伤。

假如我爱慕你的肆意洒脱,你爱恋我的绝世容颜和万种风情,该是何等动人心弦?

但他终究不是她的良人。

她闭门谢客,暗自伤神,洗尽铅华等到的人,终是无情客。

她曾经在万人面前的骄傲,她在他面前低到尘埃中的卑微,都化作心碎撒满整个眉楼,甚至溢满秦淮。

人终究是要生活的。

半年后,她重新款款而行,再觅心中的那个他。

千里暮雪,万水千山,她遇到了余怀,就是写就《板桥杂记》,连鲁迅先生也交口称赞的诗人。

此缘起于一场给顾横波按上莫须有罪名的官司。

余怀心怀正义,不怕权贵,写就一篇檄文讨伐肇事者,请还顾横波以公平。

后顾横波因此而被释放,心中万分感怀,遂倾心于他。

可余怀是柳永般的存在。

他要的是寄情风月,醉卧花丛,一心向往自由和洒脱,绝不会为一女子而困顿于一城一隅。

这注定了她不是他的万紫千红,他不是她共度一生的良人。

因为没有心的共鸣,便没有痛彻心扉的纠缠,她终究不是他眼中的唯一。

没有上次的黯然伤神,顾横波很快从第二段感情中站起。

岁月如歌,她依旧寻寻觅觅,缓缓前行。

遇见刘芳,也许是她前半生最美的歌,却也是最深的劫。

金陵太多的男子对顾横波有深不见底的迷恋,刘芳也不例外。

他很早就认识顾横波,当翩若惊鸿的刘芳从晚秋的光影中缓缓走来,惊诧了顾横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顾横波想到的便是结局。

于是秦淮上,眉楼中,一壶美酒,两杯香茗,共赏花开花落,共观云卷云舒,共看几株芭蕉飘落,共听一窗落雨……缠绵悱恻,惬意绵绵。

时光缓缓,他要的是岁月静好,她要的是一句承诺。

然一年一年又一年,女人的青春又有几年好光景。

顾横波始终等不到一句从懂事起想要的承诺。

他终是怯懦的,他不敢为了爱情藐视家族的风霜刀剑,不敢面对仕途的闲言碎语。

当时的刘芳像极了《胭脂扣》的十二少,仓皇退却,丢下如花一样,留顾横波在烟雨迷离的秦淮河上独自飘零。

一次次,一遭遭,若按照这样下去,那一所亭台,一壶苦酒,一蓑烟雨便是她将走的漫漫人生路。

可命运有时真的会在拐弯处等你。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上天终是不忍心,让这朵美丽的花孤独地在金陵城悄然凋谢。

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崇祯十四年,26岁的龚鼎孳入京复职,一时兴起,来到秦淮地。

一见顾横波,便挪不开眼睛,瞬间融化在她那盈盈秋水之中,再也无法自拔。

这道风景,独一无二。他想独占,不再允许他人涉足。

于是他对顾横波许下永恒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和她,不似钱谦益柳如是的梨花海棠,他两人是真正的风华正好,郎才女貌。

要说不动情,那是假的。但要说彻底沉沦,那过去几段有始无终的感情终是白白蹉跎了。

不是不爱,而是再也不敢信,不敢爱了。

曾经不经世事的小女孩,内心早已筑起一道坚实的围墙,情感的大门她不敢轻易开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对心爱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缠绵后的离别。龚鼎孳北上复职。

但顾横波毕竟是被上天眷顾的宠儿。此去经年,应是杳无音信,但龚鼎孳却是例外。

刚到京城,龚鼎孳就写《长安寄怀》抒写浓浓思念,时间越久,思念越深。

飞雁传话,锦书传情。

顾横波心底的思念也像春天的野草般疯长。看着封封书信,看淡世间情感,喜怒从不形于色的顾横波,眉角的忧愁越来越浓。

思念是一座牢,锁住了牢中的你我。

命运终究等不起等待,年华经不起蹉跎。

她不想最美的青春在思念中度过,也许她见过太多冒辟疆对董小宛般的决绝。

但她想赌一把,赢了是终身归宿,输了便一塌糊涂,不赌怎知结局?

崇祯十五年秋,顾横波告别昨日的繁华,独自北上。

此时,大明这艘大船早已风雨飘摇,破败不堪,又怎能保她一路平安?

李自成起义军席卷旧日河山,大批北方灾民携家带口凄惨南逃,多少无辜性命淹没在岁月中,一个女子怎能在烽火狼烟中安全前行?

面对如此境遇,这倔强的女子却选择独自逆风而行。

前方有太多的不明,感情的不明,前途的不明。

可既已作出选择,即使是爬,她也要爬到北京。

很多人以为,在秦淮河烟雨中成长起来的女子,总是轻轻袅袅,弱柳扶风,禁不起一丝风雨飘摇。

但在顾横波这里是不成立的。

自打八岁离开母亲,踏上秦淮河的画舫时,她就成了一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

没有父母庇护的女孩,她需要独自面对未知世界的凄风冷雨,明枪暗箭。

走江苏,进山东,转河北……几经周折,春去冬来,从春走到冬,又从夏走到秋,数次死里逃生,百转千回,终于在月圆之夜见到心中的执念—龚鼎孳。

险象环生,相拥而泣。

他懂她的深情,愿以命相博而求团圆,这是当时很多青壮男子都不敢干的事情,一个从未走出家门的柔软女子却实现了,此后深情龚鼎孳绝不辜负。

不顾及家庭的羁绊,不顾及仕途的辉煌,他只为她寻得一份心安,许她岁月静好,许她天长地久。

无奈龚鼎孳家中已有妻室,只能纳作妾室,但在当时也确属不易。

此时,她终于找到一生的良人,寻得一生的灵魂家乡。

此后,不管海角天涯,有龚鼎孳的地方便是顾横波永远的家。

至此,顾横波改名徐善持,如同张玉良改名潘玉良,只为心中所爱。

生性耿直,直言进谏遇明君对朝廷而言是如虎添翼,如魏征面对唐太宗,但遇不到则是硬伤。

于是一个“冒昧无当”的罪名便被崇祯帝压在龚鼎孳的头顶,入狱,生死未卜。

欢喜月余,此后别离。

皇帝定下的罪,是生是死,只在皇上一念之间,可却改写着顾横波一生的命运。

求道无门,她只能默念心中的期盼。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而今丈夫含冤入狱,即使求救无门,她也会如蒲苇一般,坚韧无比静待冬日的凌冽寒风,期盼春日暖阳的重归大地。

一夜夜抄录的佛经,一首首鼓舞的诗篇,一幅幅励志的图画,一床床寄托绵绵深情的被褥,承载着“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的承诺。

也许终是上天听见他们的祈祷,感动于他们的挚爱,崇祯十七年,龚鼎孳终于获释。

喜从天降,牢狱生活磨炼了龚鼎孳的心智。

他终于明白,大千世界,他只是一粒尘沙;于权势而言,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棋子。

凭一己之力他改变不了大明的吏治,无法拯救大明于将倾,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就不单是牢狱之灾,而可能是像司马迁一样获罪。

曾经有多璀璨,今日便有多落寞。

悲痛莫于心死。

此后,龚鼎孳不再将所有寄予这残破的大明,而是和顾横波一起寄情山水,花前月下,重拾从前的风花雪月,双宿双飞。

此后,两人游西湖,逛苏杭,去金陵,忆过往,走过千山万水,只想给彼此最好的欢愉;建园林,会好友,揽明月,携秋阳,只想为对方送去最美的模样。

历经沧桑,岁月沉淀,和红粉佳人一起游戏人间,成为他们此后余生的幸福所在。

从此谁也不能把他们分开,即使李自成破城时,他们也选择双双投井,后被居民所救。

后清军入关,龚鼎孳归顺清朝,几经沉浮,官运亨通,顾横波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其荣耀自当羡煞旁人,更何况是出生青楼的女子。

但即使高官厚禄,两人仍不忘初心,寄情山水,此时他们的心境如此契合。

后龚鼎孳赋闲在家,寻一处僻静,和顾横波一起种一畦桑麻,品一杯香茗,读一卷古书,偶有的“赌书消得泼茶香”更让爱的温馨在柴米油盐的日常调和下慢慢升腾,溢满心间。

渐渐从荒芜中走出的女子,在岁月中慢慢沉淀,曾经的腥风血雨换做从容儒雅,慢慢地,她把仓皇还给岁月,把淡然和宁静留给自己。

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静静矗立世界的一角,和相爱之人看共看窗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孟森先生在《横波夫人考》中曾言龚鼎孳“生平以横波为性命”,由此可见历尽千辛万苦的顾横波终是寻得一生挚爱。

世间总有一人,爱你如生命,那便是值得。

世间女子大多不惧怕贫寒漂泊,只怕被无情打碎。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便是最好归宿;顾横波终成为龚鼎孳弱水三千中的一瓢,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幸。

即已得到,便紧紧抓住,不让他从渐瘦的指尖划走,从岁月的沉淀中溜走,既有真情,亦有智慧。

四、相思相念倍相亲

既已从烟尘中将她打捞,何苦再屡次赐予她悲苦,让她还没有和心上人好好爱够,就要香消玉殒。

命运如此无情,既已让你阅尽世间繁华,便也要让你尝尽世间悲苦。

岁月改变了曾经的容颜,但返璞归真,寻求一世安宁,做一对平常夫妻的执念却始终未变。

眼见着事事如意,但有一件事终是顾横波的心头病。

那就是孩子。

也许拥有孩子,给龚鼎孳一个他们爱情的结晶才是后半生最想做的事情。

可前半生的烟雨生活终是给她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为此,她日日祈祷,甚至制作一个木头小孩,被人戏称为“人妖。”

但期盼成为母亲却终究不能的苦涩,比这戏谑痛苦得何尝是千倍万倍?

后生一女,两人喜不自胜,感谢上天的恩赐。

女儿在怀,丈夫在侧,顾横波此生圆满,再无遗憾。然两年后,女儿不幸夭折。

顾横波无法面对与女儿的生死离别,终日暗自垂泪,意志消沉。

康熙二年,顾横波永远闭上了那盈盈秋水般的眼睛。

四十年春秋,她痛过,哭过,恨过,爱过。

但回首倚望,这个从乱世中款款走来的女子,虽因贫苦零落风尘,但她坚强隐忍,处繁华时不骄横,在落难中不退让。

一路走来,撒一路芬芳,留一地美好,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远山含黛,秋水盈盈。

不管是前半生绚丽的秦淮八艳之一,还是后半生的集龚鼎孳荣宠一身的一品诰命夫人,顾横波都活成女人最美的样子。

END

插图 | 得闲

本文首发于“十二铺的掌柜”,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