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马新怡 东营报道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东营区龙居镇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居丸子制作技艺”顺利入选。
龙居镇非遗资源丰富,作为龙居镇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居丸子制作技艺”与黄河流域文化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并在城市化进程中仍然持续传承,为当地经济发展、人员就业和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本批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公布,龙居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原有的“盐垛斗虎”这一项省级非遗项目增至2项,占全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的40%。
龙居丸子的“前世今生”
据载,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辽军入侵,周世宗派赵匡胤率兵抗敌,路过龙居,怒杀当地一霸“郎一刀”,百姓欢欣鼓舞,当地一杨姓厨师连夜做了肉丸感谢赵匡胤,因其食用方便而深受赵匡胤喜爱。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后,对龙居丸子的独特风味念念不忘,遂派人到龙居接杨姓厨师到宫廷专做龙居丸子,自此龙居丸子成为贡品,名扬四海。黄河三角洲一带,每逢过年,均制作丸子,取团团圆圆之意,素有“无丸子不成宴席”的习俗。
当前,在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龙居丸子制作厂家已经发展到30余家,作为地方特色美食,龙居丸子已经遍及百姓餐桌,丸子也成了寻常百姓家宴请宾客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龙居丸子的“原汁原味”
龙居丸子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东营地区也有“无丸子不成宴席”的说法,取团圆之意延续至今,龙居人在“丸子”这碗菜上很下功夫,从选肉到配料,古方加以新工艺制成,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佳品。其精选家畜后腿精肉,用纯正的黄河水氽制而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弹性好、口感脆等特点,是理想的高营养快餐食品,乃宾朋欢聚、节日馈赠之佳品。因其营养美味传统而严谨的制作工艺,现已成为享誉一方的特色美食。
龙居丸子的传承基地
前不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居丸子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在东营区龙居镇惊艳亮相,龙居丸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在原先创立的肉丸厂基础上重新建设改造龙居丸子标准化生产车间、龙居丸子制作体验馆、龙居丸子技艺传承展厅三大区域,以传统文化保护、培养传承、旅游参观为核心功能,以展示展演活动、文旅产品销售、娱乐休闲为辅助功能,巧建“基地+工作站”做亮非遗传承新名片,让游客可在此沉浸式体验兼具传统创新的“非遗魅力”。其积极打造的非遗保护平台,也大力推动了龙居镇饮食文化传承发展,展示了龙居历史悠久的龙文化、黄河文化和厚重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