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广东首富,大家第一时间会想起谁?是马化腾、许家印还是杨惠妍?事实上,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如今依然十分富有的大佬们,还有很多曾经的广东首富辉煌一时,他们的经历如同小说一般起伏跌宕,汉能集团创始人李河君便是其中一位。
辉煌与现状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5年富豪榜中,李河君以211亿美金的身家(约合1308亿)位居第五名,而在大陆富豪榜中,李河君仅次于王健林和马云位居第三,是当时的广东首富,也被称为近几年富人榜上最大的一匹黑马。
然而就在2019年,近200名汉能集团员工聚集在公司总部张榜讨薪,职工团队从最初的11000人,到被迫或主动离职走了7000多人,总欠薪高达10亿多人民币;今年1月以来,汉能集团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70次,继海南薄膜基地被法院查封后,汉能产业园也被执行查封;3月,汉能旗下薄膜太阳能高科技公司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在外界人看来,李河君这位曾经身家千亿的中国首富,最终还是败了,而且是惨败,不仅有他倾注十年心血的薄膜太阳能产业,连他一手打造的汉能集团金安桥水电站也遭受牵连。可从社会层面来看,李河君不仅没有失败,反而在凭借自己的努力持续推动中国薄膜太阳能行业成为世界第一,更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这份责任与担当,是无价的。这点从他的创业经历就能看出来。
借钱创业,拼出千万资产
1967年,李河君出生在距离广东河源20公里的仙塘镇观塘村,这是一个客家人聚集的小村落。客家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冒险、开拓精神,宋元时期起,便有不少客家人漂洋过海,闯荡东南亚、印度洋,客家人遍布全球三十多个国家。
1988年,李河君靠着向大学老师借来的五万块钱,卖过电子产品、玩具、矿泉水等。到了1994年底,他带领着17个伙伴积累了七八千万元的资本。有同学建议他收购上市公司做庄,李河君认为主意不错,于是在全国各地寻找水电站资源。在调研过程中,他放弃了收购上市公司的想法,转而杀入能源行业。
1994年,李河君拿出1000多万元,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这可以视作他二次创业的标志。上世纪90年代正逢小水电站大跃进。不到10年,数万座小水电站在中国各地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营水电。李河君旗下电站的装机量从几万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一举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民营资本进入百万级水电项目在当时的中国可算史无前例。此后几经波折,2011年3月,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李河君在水电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作为民企老板,他隐隐感到这个行业的天花板。
2006年到2009年光伏行业大发展,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1倍以上,李河君决定跨入光伏业。当时在行业中晶硅占据九成市场,薄膜比例还不到一成。李河君力排众议、大举投资薄膜太阳能,并且计划打通全产业链,做出规模。
2012年下半年起,全球光伏市场遭遇寒冬,到了年底,李河君高调宣布汉能光伏组件产能已达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李河君先后发起三起海外收购,收购对象德国索利博尔公司、美国米尔索勒公司以及全球太阳能源公司均为薄膜太阳能的同业企业。
后来,汉能控股成为年营收近百亿、市值达到1600亿的上市公司,持有超过80%股份李河君的身家也超过了1000亿,当时对于未来,李河君表示,在技术与创新决定未来的光伏行业,汉能需要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要做到世界第一。
甘愿付出一切代价,他能复制历史吗?
2016年5月4日公布的新财富500强显示,李河君从2015年度排名第一跌落到2016年度的第21位,身家从超过1600亿元骤降至450亿元,财富急剧缩水。身家缩水的背后,源于李河君控制的汉能遭遇了外界颇多质疑。面对质疑,李河君明确表示过,只要他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就会坚持去做,不管别人的看法。
从2015年被做空停牌到2017年间,这2年里,李河君卧薪尝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他亲自带队研制出了汉能汉瓦和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让薄膜太阳能技术真正落到了实处。
然而,薄膜太阳能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落地与市场普及,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量。十年间,李河君"烧"光几百个亿,不止一次面临财政上的重重困难,可他都撑住了,但熬了这么些年,却迟迟没有收入,企业还需要生存。
直到金安桥水电站面临拍卖、员工欠薪事件爆发、薄膜技术公司走破产程序,外界才逐渐意识到,摆在李河君面前的,也许不仅是投入十年心血的薄膜太阳能产业难以为继,也许就连汉能集团都在遭遇着"生和死"的考验。
这一幕,好似他当年为了修建金安桥水电站,把自己之前投入全部心血修建的优质水电站一一变卖也在所不惜,如今,为了汉能薄膜发电的光明未来,他也甘愿付出一切代价,哪怕是金安桥水电站。
可谁又敢断定,李河君无法复制金安桥的历史?此时,谁又敢出头帮李河君"续命"?这些,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