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农村办厂的项目推荐959 靠谱(小周窝大音乐 小乐器大产业)

55岁的退休教师李青柳用萨克斯吹凑《友谊地久天长》。

河北新闻网5月14日讯(记者张娜)“南有周庄、北有周窝。”这是周窝音乐小镇的宣传语,来了你就知道所言非虚。五月的周窝真美,路旁的古槐郁郁葱葱,不经意间走进的小店里,店主正在唱着《同桌的你》。今天,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组织的“网聚河北正能量•衡水行”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武强县,体验小周窝的大音乐,感受小乐器的大产业,聆听小人物的大梦想。

小镇很小 音乐很大

置身于周窝音乐小镇,仿佛沉浸在音乐的海洋。放眼望去,独具特色的音乐装饰、个性雕塑、艺术涂鸦,让这个普通的北方平原村落透透着艺术和浪漫的气息。

周窝很小。小镇位于武强县周窝村,该村是周窝镇政府驻地,共256户、959人,居住用房297套。但小而精致。漫步周窝音乐小镇,提琴乐器体验馆、民俗风情馆、音乐会馆、萨克斯公社……每走一步,眼中都会闯入醒目的音乐元素;每到一处,耳边都会响起清脆悦耳的琴声。

是谁在用萨克斯吹凑《友谊地久天长》?记者循声推开一扇门,55岁的退休教师李青柳正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这种萨克斯特别好学,我学了一周就会演奏《生日快乐》了,特别有成就感。”李青柳告诉记者,不论年龄性别,好音乐大家都爱。确实如此,“爱音乐不需解释,爱小镇没有理由。”在小镇音乐会馆的游客留言簿上,记者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游客用热情的话语这样表达对小镇的爱慕。

小小的周窝,因为有没有国界的音乐,先后吸引了各地音乐爱好者30万人来此做客。

五月的周窝,路旁的古槐郁郁葱葱,不经意间走进的小店里,店主正在唱着《同桌的你》。

乐器很小 产业很大

“没有金音乐器集团,就没有音乐小镇。”这是周窝人的一个共识。据介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村里引进了第一家小型乐器加工厂,周窝开始与音乐结缘。历经20多年发展,小小加工厂现已发展成管弦乐器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龙头企业——金音乐器集团。在其带动下,周窝村乐器生产加工企业达到13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成为全国管乐生产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适合农村办厂的项目

“引进众多企业,实现聚集共赢。”。在金音乐器集团这一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武强乐器产业迅速裂变,实现了由“独奏”到“合奏”,各类与乐器制造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一个国际性西洋乐器产业板块在这片土地上迅速隆起。以德国GEWA物流配送基地、美国塞西里欧乐器商贸流通和配送中心、乐旗网电子商务平台为龙头的仓储物流中心的加入。

目前,武强乐器文化产业已发展成聚集国内外51家乐器知名企业的产业集群,乐器产品由原来的4大系列扩展到7大系列,由原来的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实现了西洋乐器产品全覆盖、销售全球化。2014年,乐器行业增加值6.1亿元,占全县GDP比重12.1%。武强乐器文化产业园被确定为全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之一,并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河北省首批“国别园”。

小镇提琴乐器体验馆店主张金涛,兴之所至,现场拉起刚刚做好的小提琴。

人物很小 梦想很大

在周窝,每个人谈到梦想时,眼里都闪着自信和坚定的光。

在小镇提琴乐器体验馆,记者见到了店主张金涛,他正在打磨手中的琴板。这位80后乐器制作人是地地道道的周窝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专业,之前一直在上海打工,今年年初回家创业制作小提琴。“安静的氛围适合做琴,而来往的音乐爱好者也让我的小提琴找到了赏识他们的主人。”张金涛兴之所至,现场拉起刚刚做好的小提琴。

每个周窝人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周窝音乐小镇的大发展,而负责其包装改造及运营服务的北京璐德文化公司,则想得更多。该公司接待经理葛杏丽表示,“周窝小镇是国内首创的创意品牌,我们要让她美起来、实起来、热起来。”

葛杏丽称,今年以来,公司进一步谋划启动了原创数字音乐基地、音乐水世界•水乐方、军歌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着力打造中国第一个与国际音乐场馆合作的音乐体验馆、国内唯一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水上乐园,以及全国第一家专业音乐中学。葛杏丽憧憬着,“这些项目建成后,小镇将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音乐文化名镇。”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