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怎么发送(IT历史连载4-从电传照相到真迹电报,看中国传真技术的历史)

IT历史连载4-从电传照相到真迹电报,看中国传真机的历史

传真技术引入中国后,中国人对其命名五花八门:

  • 早期多用电传笔迹”、“印字电报”、“电传照相”、“电传像”、“电传形象”、“电传图像”、“电气传影”、“电送照相”、“电传邮片”、“锐电像术”等表象表述性词汇
  • 后来人们对传真技术认识深化,开始逐渐用“传真电报”、“摄影电报”、“真迹电报”等能体现其工作原理和使用功能属性的词汇。
  •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些名称是混用的,只是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逐步淘汰早期的各种称谓,固定为“传真电报”、“真迹电报”等称谓。
  • “真迹电报”更是使用到20世纪八十年代

清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初八:清政府派斌椿张德彝等出使欧洲,两人在法国见到了传真机。张德彝记述如下:

清同治七年(1868年):1867年出使法国的志刚,注意到传真机,并著书《出使泰西记》第一次提到“传真”一词。书里描述道:

光绪三十四年(1898年)二月十一日:知新报》有《显字新机》通讯一篇,讲述奥地利人发明“电气传字”的机器,这是目前所见国内报刊上最早出现的介绍传真术的文字。之后国内报刊上陆续出现介绍传真的文章。上海《政艺通报》、《万国公报》、《云南》杂志、《豫报》、《世界》画报都先后刊文介绍传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在商业和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巨大应用前景。

清光绪五年(1879年)闰三月二十日: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知新报》刊载《显字新机》一文,介绍澳大利亚人发明的“电气传字”的机器,近代中文期刊对传真技术首次明晰命名。

1908年9月:上海《万国商业月报》第6期刊载《无线电照相技术》,是目前可见的第一篇介绍无线电传真技术的文章

1922年:东方杂志》第19卷第11期即有一篇署名K.Z的文章介绍了法国发明家爱德华·柏兰的传真术,并详述了其工作原理,并配有一副美国总统哈定在安那波里演说的照片。

1922至1923年间:留法学生黄涓生应“里昂电书实验所”主人之招待,与在巴黎华法教育会任职的何鲁之实现通报。黄涓生和何鲁之得以成为最早的两个收发传真电报的中国人

1924年秋:孔祥鹅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学习电气。毕业后在西屋电气公司实习,期间对传真机的工学原理和工作方法有过细致专业的考察。

1926年前后:孔祥鹅在美国撰写完成了《电传相与电传影》-中国人写成的第一本介绍传真技术的专门著述

1925年9月1日至10月29日:一战后第一次国际电报会议在法国巴黎开会,北洋政府交通部派夏炎、彭欲义等七人出席会议。柏兰在会上向各国电报专家展示了其潜心十余年发明成功的最新式传真机。夏炎以中国电报专员身份,得以亲自试验该机效果。他成功将一手写电报发送到1700启罗米达(680公里)外的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彭欲义,并很快收到了后者传真回来的回信。夏炎意识到,用该机发送汉字电报可以省却莫尔斯电码收发两阶段译码、解码时间,并可减少电码差错带来的不能正确解读电文的问题,认定“此项发明,与中国电报事业之改革进行极为密切。”。会议期间夏炎在会议组织方安排下,参观了柏兰设在巴黎的传真机制造工厂,并请“厂主(柏兰)为短期之练习”。会后夏炎在英、法、瑞典、挪威等国各大电讯厂学习电传字迹方法。柏兰作为一个商人,也从夏炎等人的兴趣目光中,看到了商机,他适时向夏炎推销说“此机之发明,将使中华文字,增其国际间之声价。”。夏炎学习结业回国前,柏兰又借给夏炎他发明的传真机6部,并派一名叫古尔的工程师携带详尽的说明、图纸等随同夏炎来华作演示,并告诉夏炎“会当专行来华,与中国人士相见。”。夏炎回国后在交通部法国籍邮政总办铁士兰(H. P. Destelan)的协助下,在北京和天津邮政总局内开始试验。

1926年4月:架设成功,发出的第一封传真电报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手迹及肖像一张-国内报刊上第一次刊发传真照片

奉系军阀张作霖执掌北京政府,夏炎带回国的六部机器,由东北无线电监督署全部收买,除已安设京津两部外,剩余四部分别安设奉天(今沈阳)、哈尔滨、长春、葫芦岛。7月1日奉天与北京、天津间利用电话线路开办传真电报业务,前10日试营业一律免费,7月11日起正式营业,不限字数一律收费1.5元。7月10日,哈尔滨至奉天间正式开办传真业务。同月,《申报》驻北京记者秦墨哂收到了奉天方面用无线电传真传来的手写电文两张及反应法国贝农地区战时被毁及战后重建情形的相片两张。后来秦墨哂将这4帧传照片寄回上海,发表在同月21日《申报》第6版。

1926年秋:北洋政府当局邀请,柏兰到达奉系军阀控制下的北京。10月16日中法大学成立7周年之际在该校演讲该机的工作原理,引起轰动。两天后的18日,柏兰作了第一次公开传真演示。

1927年7月1日:北京天津间传真电报开始通信,8月20日《大公报》记者何心冷、曹谷冰亲往采访,将两封传真发送到该报驻京通信部许萱伯。9月,哈尔滨与天津间也开始通信。

1927年9月1日:天津专门成立“摄影电报局”,夏炎任局长,开始收发与北京、奉天、哈尔滨之间的传真电报。夏炎还主张对于报馆拍发新闻电应援引交通部一般新闻电报的优待办法予以优待,并为此专门和柏兰公司进行磋商。稍后不久北京站亦成立,可收发无线电传真,附设在户部街邮政总局内,报费是按格计算,每格可容几十个字,只收费一元五角。为优待新闻界起见,从11月16日起,另规定新闻报费,计第一格,费洋一元,第二格,收洋八角,第三格,收洋六角,第四格,收洋四角。传真电报业务开办后,为了规范行业标准,北洋政府交通部饬令邮局与镇威将军公署顾问吴梯青拟定了《摄影电报暂行章程》16条。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传真业务办理方面的规章。

1928年:留美学习电学的毋本敏完成《电传照相与电视学》一书。

1930年:《科学世界》刊登文章《无线电传真》,是近代中文期刊最先使用“传真”一词

1931年:出版的《天津志略》记载,津局的收入“每月收费甚少”,而开支则除开修理费每月五百元,入不敷出。大多数传真业务到1928年7月下旬停办,北京摄影电报站到1931年7月也由北平邮务管理局准予裁撤。

国民政府交通部因鉴于“我国文字繁多,拍发电报须经翻译,手续琐屑,易滋错误,殊为不便,欧美现有传真电报之发明,能将文字相片真迹,直接传寄电报,真意立可了然,无须转译,于我国最为适宜”,乃函约法商长途电话公司(柏兰公司)及德国西门子公司,将所经理之传真电机装运来华,试验通讯。

1929年5月16日:法商长途电话公司借沪宁间电话线进行了首次传输试验,试验结果“甚美满”、“颇得嘉许”。为了鼓励报界使用这一新的信息传输手段,1930年3月1日:交通部又令嘱沪宁两地电报局实行收发新闻电,先行试办三月。在此试办期内每一电报(即一格,可写50字左右)收费一元。正式营业后,因摄影电报取价极廉(每格价格仅一元五角,可写60字,每字只费二分五厘,较之有线电费,只及四分之一),传递尤速(收发时间只须四五分钟),且无译码之烦,亦无错误之弊,故拍电者极多。

1929年底: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在德国西门子公司订购一台西门子无线电传真收报机,拟在南京柏林间实行传真通电。

1930年6月26日:南京和柏林间无线电传真试验收报成功,南京《中央日报》于次日刊登了此副传真照片-中国报纸上发表的第一张国际传真照片这次无线电传真试验也成为远东第一次中德实现无线电传真交通后,西门子公司派员每日下午五时收电一次,均为德国时事要闻。中德间实现无线电传真通报以后,在经历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公众对其兴趣降低,消费趋于理性,新闻界也没有原来预想的那样会大量利用此最新技术传发国际新闻。没有了市场预期和经济效益的刺激,早产的中国无线电传真计划最终草草收场。

1942年12月15日:中美间无线传真正式开放。开放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蒋介石互通了传真,成为中美报界当日重要新闻。这条传真线开通后,部分敏感而富有经营头脑的重庆报刊,立马将其用于新闻工作。刚创刊不久的《联合画报》第19期,刊登了尚在美国访问的宋美龄活动照片及其他有关中国的传真照片13张。每张照片传递价格为120美金,合法币二千四百元。仅十三张照片已值二十四万元,这还不包括制版印刷等费用。

1946年11月20日:上海电信局安装美国西联公司传真机,用碳素纸工艺,恢复真迹传真业务,22日恢复新闻电收发业务。

1948年12月14日:南京解放前夕,交通部将南京的真迹传真电报设备拆运台湾,使沪宁真迹传真电报业务停办。

1957年10月11日:真迹传真电报在上海兴办,采用国产ZTBI型真迹传真机

1958年9月:上海电报局自制成功的我国最早的国产360转传真电报机

1962年:国营第754厂(原总参谋部机要实验工厂,后改制为天津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我国第一台中文传真机

1965年:国营第754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静电复印机

1970-1980年代:我国传真业务

1980年4月1日:上海真迹传真交换台停用

80年代末:日本村田传真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是低端的热敏传真机。高端传真机是空白。

90年代初:日本佳能进入中国的高端传真机市场

1991年:国务院召开企业进步会议,将“图文传真机”列入国家重大引进消化、吸收计划,即“国家传真机专项”,给与重点发展

1992年8月:康佳公司研发出图文传真机,康佳成为我国第一家批量生产传真机的企业,预计年产量1万台。9月,深圳添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开发出传真机,预计年产量10万台。然而这两家的传真机产品就很快消失了。

1992年:上海市政府将传真机列入重点骨干项目上海传真机公司诞生

1993年:国家有关部委把传真机整机基地和开发中心设在上海,由上海传真机公司负责寻找伙伴、引进技术、建立基地。

1993年10月21日:由上海传真机公司、日本理光、香港冠军共同投资4400万美元,成立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八五”规划传真机专项的主要承担者,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组装生产理光的传真机。但是2003年8月,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都转让给日本理光,变成日本独资企业。中国上海传真机公司没能以中国广阔的市场换来传真机的技术。2011年5月上海传真机公司更名为上海仪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公司参保人数9人。

1993年:日本松下和兄弟进入中国传真机市场

传真怎么发

中国邮电部门数据:

  • 邮电部门登记在册的传真机用户:1992年8.93万户,1993年30.5万户。预计1997年86万户,1998年突破100万户,2000年达到200万户,我国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传真机市场。
  • 传真机(部/万人):1996年12部,1997年16部。
  • 传真机的普及率:1993年欧美国家10%、香港7%。我国普及率小于1%。

1997年:三星电子进入中国传真机市场

1997年:联想推出中国第一台多功能传真一体机LJ6550

1998-2002年:联想实现多功能一体机市场的蝉联5年冠军

中国市场:2002年销量318万台,上海理光市场份额第一。2003年、2004年总销量低于300万台,略有下降。

2005年:天津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激光、喷墨普通纸多功能传真一体机和网络传真机

2009年:光电集团研制出我国第一款激光传真机

2014年7月:交通运输部同意建设上海海岸电台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系统工程。

1998-2019年:中国传真机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1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复,同意上海海岸电台与上海海洋气象台正式开展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播发工作。

随着信息通信的发展,传真机市场趋于饱和,松下、兄弟、富士、三星、佳能、惠普夏普、理光、联想以及光电通等竞争激烈。

2022年2月16日:从2003年8月至今,工信部共颁发1308张多功能传真一体机的进网许可证书和651张传真机的进网许可证书。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梦笑痴人
    梦笑痴人
    发布于:2022-04-27 17:08:07 回复TA
    该机的工作原理,引起轰动。两天后的18日,柏兰作了第一次公开传真演示。1927年7月1日:北京天津间传真电报开始通信,8月20日《大公报》记者何心冷、曹谷冰亲往采访,将两封传真发送到该报驻京
  1. 我怎么敢凶你
    我怎么敢凶你
    发布于:2022-04-27 00:17:19 回复TA
    海,由上海传真机公司负责寻找伙伴、引进技术、建立基地。1993年10月21日:由上海传真机公司、日本理光、香港冠军共同投资4400万美元,成立上海理光传真机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八五”规划传真机
  1. 山间闻鹧鸪
    山间闻鹧鸪
    发布于:2022-04-27 22:56:27 回复TA
    上海理光市场份额第一。2003年、2004年总销量低于300万台,略有下降。2005年:天津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成功激光、喷墨普通纸多功能传真一体机和网络传真机2009年:光电集团研制出我国
  1. 桑琰瑗雨
    桑琰瑗雨
    发布于:2022-04-27 16:15:39 回复TA
    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1. 童璐勇泰
    童璐勇泰
    发布于:2022-04-27 16:15:39 回复TA
    是吗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