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就赚钱罗庄附近有放手工活的吗(临沂市罗庄区“非遗+扶贫”,加出致富奔康路)

“俺村的人从小就会制绳,猪毛加生石灰搅拌,松软后制成‘猪毛绳’、‘毛车绊’,上集上卖卖,补贴家用。”杨秀芳说话的时候,正在搓麻线,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充满着技术含量。“没想到现在这个手艺能换这么多钱,不到一天我就能赚60多。”

杨秀芳是罗庄区褚墩镇廖屋村精准就业扶贫车间的女工。曾经因为家庭贫困满面愁容的杨秀芳,如今已大不相同。正奔向小康生活的她,用传统非遗技艺和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财富,改善了家庭的面貌。

廖屋村的制绳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苘等原料,通过结、纺、捻、搓等各种技艺编制出的绳制品坚韧耐用、物美价廉,且制绳过程不受人员、条件限制,男女老少皆可。如此,这一传统技艺一直传承至今。近些年,廖屋村几家结绳企业组成联合体,设置了精准就业扶贫车间,提供免费培训和工作岗位,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加入。在这里,仅依靠做手工活计,杨秀芳每月可以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

“让贫困百姓有非遗技艺傍身,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带动了贫困增收,实现非遗技艺增收。”罗庄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姚振远介绍。如今的“廖屋制造”产品涵盖了麻绳、麻线、车绊、苘绳、农具用绳、棕绳、尼龙绳等等数种,销往全国40多个地区。“非遗技艺成了困难群众脱贫增收、迈向小康生活的‘金钥匙’,在罗庄,更多的贫困群众也将捧起非遗的‘金饭碗’!”

近年来,罗庄区不断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和“扶智”作用,鼓励贫困户“以技为生”,将“非遗培训班”开设到田间地头,并通过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培育传统工艺项目品牌,不仅让群众增收脱贫,也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更能扶持培养当地的文化人才,探索出一条文化精准扶贫的新路子。重新焕发生机的“非遗”从历史中走了出来,被赋予了助力脱贫攻坚的新使命。

在廖屋村东南方向的八公里外,武河边肥沃的河滩地里茂盛的杞柳诉说着相似的故事。在黄山镇文曲山社区,传承了千年的柳编工艺不但是人们丰富生活、寄托情感的载体,更成为了人们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以前守着祖传的技艺,村里人编个篮子筐子都是自己家用,没想过有一天小小的柳编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在文曲山社区的“柳忆居”里,几名村民正跟着柳编技术能手学习编织技巧,他们的新生活也在自己手中上下翻飞地“勾勒”了出来。

为了实现传统柳编产业化,文曲山社区对上争引专项扶持资金20万元,用于柳编技术培训及杞柳种植补贴,提升村民柳编从业积极性。实行“企业+分厂+代加工点+贫困户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总厂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进村设立扶贫工厂带动就业、送料加工辐射贫困人口居家就业等方式,充分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设置多个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2019年7月,区乡村振兴服务三队入驻黄山镇,帮包我们社区,并以柳编产品为推销点,发展旅游民宿,宣传柳编文化。很多游客来玩之后,都会买上一些柳编产品回去。”王保林不仅是文曲山社区“两委”负责人,更是“柳编脱贫”的带头人,他说,“村里的低收入人群和贫困户有了一技之长,并能有稳定的收入,每年光靠种植和加工柳编工艺品,老百姓就能赚2多万元。”

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飞跃转变,离不开时代滋养的不断汲取。

文曲山社区有金狮工艺品有限公司、会超工艺品有限公司柳编购销龙头企业3家,优质杞柳生产基地1000余亩,从事柳编业户300余户,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企业积极推动柳编工艺传承创新,在发展中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创新出柳编系列工艺品20大系列18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借助“互联网+非遗+扶贫”新模式,罗庄区强化“非遗+创意”、“非遗+网络”,将电商精准扶贫使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目标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产业可持续化。引领柳编营销厂家、农民经纪人等开设了22家网店,不断拓宽柳编产品网上销售途径,将“线下经济”变为“线上经济”,让黄山柳编非遗项目在市场中重新焕发生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奔康。

截至目前,“非遗+扶贫”为文曲山贫困户就业收入平均每月每户增加1000元,解决社会就业人员百余人,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实现就业增收,社区贫困户85户123人,现已全部脱贫。

“以创新活化非遗,以产业赋能乡村。通过整合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工艺品资源,带动贫困乡村群众精准脱贫。对自己区域文化内非遗文化的情愫更能够凝聚人们的精神力量,自然能够激发群众热情和干劲,助力群众走上高质量小康路。”姚振远说,“非遗+扶贫”,“铺”就一条身边的致富坦途,在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罗庄区将给群众带来更丰富的获得感、更浓郁的幸福感。

在家就赚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董青 冯箐箐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夏天又来了
    夏天又来了
    发布于:2022-04-27 10:25:23 回复TA
    引专项扶持资金20万元,用于柳编技术培训及杞柳种植补贴,提升村民柳编从业积极性。实行“企业+分厂+代加工点+贫困户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通过总厂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进村设立扶贫工厂带动就业、送料
  1. 夏夜星光
    夏夜星光
    发布于:2022-04-27 07:09:01 回复TA
    祖传的技艺,村里人编个篮子筐子都是自己家用,没想过有一天小小的柳编会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在文曲山社区的“柳忆居”里,几名村民正跟着柳编技术能手学习编织技巧,他们的新生活也在自己手中上下翻
  1. 白日空想家
    白日空想家
    发布于:2022-04-27 11:57:52 回复TA
    曲山贫困户就业收入平均每月每户增加1000元,解决社会就业人员百余人,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实现就业增收,社区贫困户85户123人,现已全部脱贫。“以
  1. 裴元阳宏
    裴元阳宏
    发布于:2022-04-27 04:19:38 回复TA
    给台阶不下就毫不犹豫往下踹。
  1. 刘峰璐时
    刘峰璐时
    发布于:2022-04-27 04:19:38 回复TA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静丰富: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浮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