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全军授衔的过程中,原志愿军60军180师副师长段龙章被授予中校军衔,参谋长王振邦被授予上校军衔。两个人同样突出重围,段龙章的级别还更高一些,为什么授衔时低于王振邦?这件事情体现出军委对180师干部功与过的评定。
时任180师副师长段龙章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60军政委袁子钦对180师做过总结:被包围是军事原因,而没有突围出来是政治原因。袁子钦所指“军事原因”的责任当然不能由180师全部承担,60军、3兵团甚至是志司都有部署欠妥当的地方,这个观点也被多数人所接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后面所说的“政治原因”,段龙章和王振邦的功与过也体现在这里。
当180师被三面合围的既定事实形成以后,无论前期出现多少部署的失误,当时的指挥员都需要面对,如何把队伍带出来是首要任务。袁子钦认为180师师级领导失职的地方是在北渡汉江以后,他们没有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坚定决心。
时任60军政委袁子钦
以539团3营8连为例(与主力失散),该连在指导员赵三禄的率领下白天潜伏、夜间穿越一条条公路,最终从美军正面成建制地突围。反观180师主力,他们屡次避开美军、翻越鹰峰山,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体力和弹药(攻打鹰峰时538团损失很大)。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后来回忆:如果180师在渡江之初就强突马坪里公路,而不是从鹰峰山绕行,那么结果很可能不一样,因为很多突围的部队都是沿着这条路打出来的。
时任539团3营8连指导员赵三禄
郑其贵在战役结束后被降职,担任3兵团管理处处长(正团级)。段龙章跟随师长和少量的警卫人员共同突围,作为副师长,他肯定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段龙章在突围后担任60军作战处处长(正团级),同样是降职使用。
右三为郑其贵
参谋长王振邦突围的过程和180师其他部队不太一样。1951年5月26日,也就是180师分散突围的前一天,郑其贵命令王振邦率领师部机关和部分伤员先行北撤。对于180师来说,将师机关安全地转移不但可以让郑其贵等人安心地突围,更是这支部队将来能存在下去的关键。
客观地说,王振邦的突围之路并没有一天之后180师从鹰峰、史仓里等地分散突围凶险。尽管三个师的敌军正在逐渐缩小包围圈,可并没有完全地合拢。但是,王振邦带着极少数的战斗部队需要掩护大量的非战斗人员,难度可想而知(仅师机关就有400余人)。最终,他安全地将180师的机关人员带回,于情于理都是大功一件,也因此成为了重建后的180师唯一一位留任的师级干部(担任副师长)。
重建后的180师师长李钟玄
由于所处的战场环境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定王振邦和段龙章的功与过。但是,对于志司或军委而言,需要给180师的事情做出一个评判。作为副师长的段龙章未能阻止部队遭受重大的损失,至少要承担连带责任;作为参谋长的王振邦为180师保留住“血脉”,也是既定的事实。因此,段龙章有“过”受到处分、王振邦有功也只是保留职务就不难理解了。
左二为段龙章
在1955年授衔中,参加过抗美援朝并且担任副师级职务的人多数被授予上校或大校的军衔。王振邦在180师的事情中不赏不罚,被授予上校军衔属于正常的标准之内;段龙章降职为正团级,被授予中校军衔也合情合理。通过两人的授衔结果也反映出军委对180师师级干部在战斗中表现的一种态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