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功勋》是由国家广电总局出题、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作品,也是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功勋》第二单元《无名英雄于敏》正在江苏卫视播出。《无名英雄于敏》单元由沈严导演担纲,王小枪编剧,由雷佳音、倪妮、杨烁等联袂主演,讲述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物理学家于敏毅然服从国家需要,一张书桌,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隐姓埋名28载,从零开始探索氢弹理论研究,与时间赛跑,守护国防安全的故事,带领我们重温那段“草稿纸铺满戈壁滩”的艰苦岁月。
换位思考
你能像于敏一样永不放弃吗?
不少观众在观看过于敏的故事后表示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他们身上,彰显着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这也正是本单元故事的编剧王小枪最想传达给观众的,“像于敏先生这样的科学家们为祖国默默奉献,几千个日夜经历无数次失败,有时候换位思考,比如我写剧本,写一千次都是错的,我还能不能坚持到最后。”王小枪表示,“在剧组有这样一种说法,编剧的工作后边有几百个人在等着你出剧本;而于敏先生,是全中国人民都在等着他,几千个工作人员在戈壁滩的实验基地、青海基地等着他的验算!我写剧本的过程也是对于敏先生逐渐熟悉的过程,熟悉以后我发现,于敏先生没有对手,他的对手就是自己。”
被“心有大我,胸怀祖国”的精神
深深打动
在《无名英雄于敏》单元的开篇,已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于敏(雷佳音 饰),突然收到组织“转行研究氢弹”的任务,于敏没有二话,直接领命。他还用“吃馄饨”来打比方,揭开自己如此果断的原因,“你来一碗,我也来一碗;你有,我也得有;人和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都一样!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什么是底气,我们造的就是底气!咱们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不平等只能挨打,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
缓缓说出的话语,透出科学家身上坚韧的力量。编剧王小枪表示,在搜集于敏先生的资料时,最被他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打动,“他不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而是拥有‘心有大我,胸怀祖国’的强大信念!”
这种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彻底打动了王小枪,所以他也希望“让观众更多了解科学家们当时工作的点滴,以及他们到底是通过怎样的工作才能建立如此功勋,这个过程一定会让观众受到启发!”
用生活点滴描绘科学工作者
不为人知的一面
随着氢弹研究工作的开展,于敏等科学家们不为知之的一面徐徐展现在观众们面前。于敏时而是沉迷物理的“科学达人”,因为“算算数”错过了与未来妻子孙玉芹的第一次相亲见面;时而“鬼点子”频出,为了帮助失眠的同事睡一个好觉,“造”出一个夜晚;时而也会是紧张的普通人,在验证结论的关键时刻,会提前将自己闷在水里、释放压力……一个个生活化的自然流露的桥段,不断引发着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也是《无名英雄于敏》导演沈严的创作初心,他希望用细节呈现人物鲜活的一生。“我特别不希望把片子拍成伟人传记。”因为角色越是高高在上,就离观众越远。
因为于敏从事的工作具有极高的保密性,所以就连妻子都不知道他究竟是干什么的,哪怕是工作地点能够提供的资料也相当有限。那么如何打造出生动写实的剧本?主创人员认真研读纪录片等资料、拜访于敏先生的家人、采访他的同事和学生,一点点构筑起剧本里那个生动的“于敏”形象,重现五十多年前那段艰苦但热血的日子。“他的工作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是非常枯燥的,就是重复上千次验算,但是我们又不能一味追求戏剧冲突给他虚构大量情节,毕竟要尊重真实!”王小枪表示,《无名英雄于敏》单元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尽可能用电视剧的创作方法,比如说多线交叉并行叙事、喜剧小元素等方法抵消一些工作上的“枯燥”,但主线依然是真实的于敏先生。
学术争论和碰撞
彰显科学工作者不惧权威追求真理的特质
剧中,本土科学家于敏和“归国”科学家陆杰针对氢弹理论的争论、碰撞,也成为一大看点,“雷佳音王骁科学家式可爱”也登上了热搜。两人从开始相互比拼运算数据的正确性;到慢慢地彼此欣赏,团结协作,不仅展现了科学家们身上的真性情,更彰显他们对科学和理论研究的执着,不惧权威和追求真理的特质。
最终,研究团队为一件事、一个目标、一个任务共同努力、共克攻关,才实现了氢弹研制的成功。编剧王小枪表示,观众在观看接下来的剧集会更加感受到以于敏先生为代表的所有科学领域无名英雄们身上的“牺牲”精神,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只为完成研究成果,不断攀登,铸就国家脊梁,他们是真正地“以身许国”。
重 点 推 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