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小米发布会,小伙伴们都看了吗?[奸笑]
为了感谢米粉们的信任和陪伴,雷军宣布给小米手机 1 的首批用户每人赠送价值 1999 元的红包。
要知道,当年售价为 1999元的小米 1 一共卖出了 18.46 万台,约等于发出红包 3.7 亿。
在这绿豆只想说一句,雷总「大格局」~[灵光一闪]
言归正传,这次发布会的主角当然还是小米 MIX4。
1. “全面屏”概念的诞生
作为小米旗下的顶级旗舰系列,这次的小米 MIX4 可以说是把手机全面屏推向了新的高峰。
说到全面屏,绿豆要在这里插播一个冷知识了~[紫薇别走]
时间追溯到 2014 年,夏普推出了 305SH,这是首款「去掉额头」的手机。
只可惜当时夏普在国内名气不高,即便观感惊艳,但依旧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而真正让大家对「全面屏」有感知的是小米。
2016年小米 MIX 横空出世,采用了6.44寸屏幕,做到了三面无边框,屏占比更是高达84%。
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波澜,追求更高的屏占比也开始成为手机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全面屏」这个词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随后我们也看见了手机的边框越做越窄,整机的屏占比越来越高。
2. 全面屏的新形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屏占比,隐藏前置摄像头成为手机厂商的突破口。
所以就有了大家后面看到的 OPPO Find X 、vivo NEX 的升降式摄像头、小米 MIX3、联想 Z5 Pro 的滑盖式摄像头。
但是,绿豆要说但是了。
虽然屏占比高了,视觉效果好了,但无论是弹出式摄像头还是滑盖式摄像头,都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由于机械式结构的加入,这些手机既不能做到足够长的使用寿命,也无法实现机身的防尘防水。
从最直观的体验感知来说,这类手机要比普通手机要更厚重一些。
别说了,绿豆的「麒麟臂」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屏幕也出现了新的形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挖鼻孔」。
哦不,是那个「挖孔屏」。[狗头]
2018 年三星推出了行业首款「挖孔屏」的手机—Galaxy A8s,而挖孔屏的出现,让全面屏得到了更好的诠释,并且让这种设计延续至今。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在熄屏状态下实现了「正面几乎都是屏幕」的感官特效。
在亮屏后这个小孔的位置也不算特别醒目,在优化过的 UI 界面的帮助下可以带来更完美的沉浸感。
在经历了全面屏、刘海屏、挖孔屏等多种形态之后,屏下摄像似乎将成为提升屏占比的最终手段,而各大厂商也发现了屏下摄像这串「财富密码」。
3. “真·全面屏”的出现
去年推出的中兴 Axon 20 是首台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手机,初次见面时那叫一个惊艳~
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出现,可以让「真·全面屏」手机无需改变现有形态,彻底摆脱复杂机械结构的束缚,不会增加机身重量影响续航。
然而与传统的摄像头有所不同的是,屏下摄像头对于光学以及屏幕的要求十分地苛刻。
过去也有很多厂商都推出了屏下摄像头的概念机,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直到小米 MIX4 的亮相,大家才意识到真正的全面屏时代要来了。
小米 MIX4 首创微钻石屏幕排列,在不影响自拍体验的情况下实现了前置摄像头的屏下设计。
极大程度上地解决了 CUP 区域的纱窗效应和马赛克现实问题,让机身正面的屏幕显示既完整,不特别注意的话,几乎看不出来前摄的位置。
尽管前置摄像被「完美隐藏」,但目前的技术仍然无法让显示与摄像变得两全其美。
虽然这颗前摄达到了2000万像素,但拍照时自带的「雾化效果」依旧很难避免。
毕竟,「被遮挡」是屏下摄像头「天然存在」的物理问题。
当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后,这颗不起眼的前置摄像头又成了各手机厂商「技术突破口」。
而这场由“全面屏”引起的内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目前已有的全面屏手机,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最新评论